任何时候,只要许多人共同使用一种稀缺资源,便会发生环境的退化。这就是公共资源的悲剧。
-- Garrett Hardin
英国的哈丁教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这篇题为公地悲剧 -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在1968年首次提出了“公共资源困境”这一理论模式。
今天看到的一篇热点新闻 -- 密云水库上游现垃圾巨坑北京饮用水安全受威胁。
有俗语称:“市民每喝三杯水,有两杯来自密云水库。”然而,密云水库的一汪清水正面临着威胁。近日,密云县不老屯镇兵马营村的村民反映,在水库上游牤牛河的老河床上,一个巨大的垃圾填埋坑已经存在3年之久。环保组织实地调查后称,垃圾渗滤液直接威胁到当地水源和密云水库。昨天,不老屯镇镇长表示,市、县环保局已介入此事,镇里将在半个月内清除所有垃圾,但其否认垃圾已填埋3年之久,称该处大坑过去填埋建筑渣土,冬季临时存放垃圾。
我们每天的生活,是自觉自主地参与到大自然的整个生态循环系统,扮演好一颗小螺丝钉的角色;还是沾沾自喜于消耗着看似不需要我们付出代价(经济代价为)便能唾手可得的资源;或更得意于通过个体或群体的能力和非凡手段将“无价值”的自然资源转换为丰厚的有偿回报?
既然作为高等进化生物的我们,能将高科技运筹帷幄效力于人类,又为何会无奈与大自然对我们的惩戒,而将此一切归咎于天意呢?
最近媒体接二连三报道某著名艺术家之子的极端行为,作为研究儿童心理学和现在继续研究生态心理学的我来说,对于这位天子骄子集万千宠爱为一身的男孩子,也大众地认同悲剧的注定定格在其家庭的教育上。由此可见,家庭犹如一个小社会团体,家庭教育所折射处的宿命论同样也可能复制在大社会大团体中。诚然,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十分美好而现代,工业化的迅速崛起,都市化现代化的发展,蛊惑了太多人的心。人们将美好的生活基础建立在经济和金钱至上,建立在名车豪宅的羡慕嫉妒恨上,建立在唯利是图上。没有人会去在意我们每天喝的水,吃的蔬菜,是不是有可能会因为人为原因掺杂了毒素而影响甚至危害我们的健康;没有人会在意我们所消耗的一次性碗筷和公共用品要砍伐多少树木并致使树木不再生长;没有人会在意汽车排放的尾气会产生多少污染,中国哪个城市的居民会成为下一个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的受害者?
上医治未病。
防患于未然。
古人云所言句句是千百年流传的真理。
那些离我们似乎很遥远的事情,并不会因为我们所谓的“生活在大城市,不可能先受影响”自欺欺人的态度而避免或改变。每个人都在小心翼翼精心算计着个人得失时,总想着再多养一只羊,就能再多增加一份收入,却未曾想过“如果我养殖的越来越多的羊没有草吃了,那该怎么办?”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与不幸也是对等的。生命的价值在于感受空气,水,阳光,喜怒哀乐。。。
当一个人在有意无意掠夺他人或者自然资源的时候,in return 最终自己什么也没有留下。
师兄有话说:记得当年社会心理学考试的最后一道题,就是如何用社会心理学知识解释公共资源困境问题,不记得当时到底用了哪一条心理学理论,但好像记得是用博弈论理论结合社会心理学知识解释的,对于免费的公共资源使用的策略,大多趋向过度使用。假设公共资源整体为X,在大部分情况每个人使用的策略是—1,表示使用公共资源1个单位,那么每个人的福利几乎是相等的(假设资源系统有一定恢复或者增长能力+y),有一天有部分人改变策略为-2,使得其福利增值,对于他而言,这是优势策略,因为这获得了最大的福利;人是理性的,所以肯定会选择优势策略-2,但是这对于整体资源而言,优势策略导致公共资源增值为负,久之,公共资源必然耗竭。这也是为森马公共小区的体育设施什么的,时间久了就坏了然后没人去修的原因了(ps:这个就是囚徒困境的说)
昨天有个小伙伴在后台留言说图书馆的ip被封禁了,我本以为可能是系统升级原因,现在想想可能就是公共资源困境吧,如果你去图书馆借书,如果你阅读量不大的话,就一次少借一两本吧!
@AK:图书馆IP封停了,好资源公众化的结果,要么是优质服务稀释,要么就控制用户数量质量,伤心~
原文来自新浪博客 NatureLove,有删节和修改。 (微信:gxlm001)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29b57f010162j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