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记忆在亲吻中苏醒

杜威·德拉埃斯马/文

大多数人最初的记忆可以追溯到2—4岁时发生的事情,而在2岁之前和4岁之后都有记忆的延伸。这些最初的记忆并不标志着失忆的终结,反而更强调了失忆的存在。因为最初的记忆是零星的、彼此毫无关联的影像,我们回想不起这之前的任何事情,在这之后的记忆也有很大一段空白。纳博科夫(Nabokov)在著作《说吧,记忆》(Speak,Memory)一书中写道:“在探究我的童年的时候(这仅次于探究你的永恒),我看到了意识的觉醒是一系列间隔开的闪现,间隔逐渐缩小,直到形成了鲜明的大块的感知,提供给记忆一个并不牢固的支撑点。”

 关于童年失忆的解释可以归结为两大类。第一类观点认为,在生命头几年里根本就没有记忆被储存下来。这一类观点包括两种假说:一种是大脑在几岁前还相当不健全以至于不能存留持久痕迹;第二种是,储存记忆需要语言的帮助。

根据第二种观点,虽然童年的记忆被储存起来,但是它们后来变得无法提取。关于记忆的这种不可提取性不同的理论给出了不同的理由。弗洛伊德认为,幼年的记忆被屏蔽了,而其他人则认为幼年的记忆之所以不可提取是因为它们与常规性、程式性的概念交织在一起,或者是因为成人感知和解读现实的方式与蹒跚学步的孩子大相径庭,以至于后来的联想无法回到这些早期记忆中。在你个头及膝高时所看见的世界已经消失了。一个成人重返他儿时待过的房间,哪怕里面一切照旧,那个房间也不再是先前的房间了。儿时的目光平视只看得到椅子腿和桌子的下面部分,而现在这一切都消失了。

童年失忆是笼罩在我们童年之上的面纱,心理学对此的最新解释是,

孩子缺乏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童年失忆的缘由。只要没有“我”

(I)或“自我”(self),经历就无法作为个人回忆被储存起来。心理学家马克·豪威(MarkHowe)和玛丽·卡瑞基(MaryCourage)认为,作为一个独立的自我,幼儿必须首先积累足够数量的关于自我的认识,然后才能发展像自传体记忆那样的能力。一个没有“自我”的记忆如同没有主人公的自传一样不可思议。幼童自我意识萌生的最初迹象在他们过了1岁生日以后才可以被很好地观察到。婴儿对他们的镜中影像具有反应能力,他们会伸手去够自己的镜像,对着它微笑和喃喃自语。快满1岁时,他们对镜子的功能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于是他们会转身去抓镜中看到的物体。直到1岁半左右的时候他们才明白是自己被反射在镜子里,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们会惊奇地伸出小手摸摸镜中自己的鼻子,因为鼻子上不小心沾上了口红印。曾有人对阿拉伯贝都因(Bedouin)地区的幼童作过研究,那些孩子在接受实验前从未照过镜子,实验表明有没有照过镜子并不会造成差异。没有照过镜子的孩子也是在1岁半左右或再大一点的时候才能指认出照片中的自己。如果是因为心理缺陷或自闭症等原因造成孩子发育迟缓,那么萌生自我认知(self-recognition)的时间肯定也会相应推迟。只有在1岁半的思维水平上,孩子作为“我”才能形成对自身的理解。

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萌生的另一个迹象就是主格的“我”(I)和宾格的“我”(me)的使用。这两个词是小孩子最早说出的人称代词,之后几个月才会说“你”(you)。不过正确使用这两个词并非易事。正如某个地方在远处时叫“那里”(there),而走近时就改叫“这里”(here)一样,“我”和“你”是随着说话人视角的变化而变化的:对于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来说,谈到自己时用的是“我”,而当别人对他说话时却称他为“你”,会让他感到十分困惑。世界上有许多其他人也称自己为“我”同样让他感到不解。人称代词的正确使用预示着了解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区别。几乎所有的孩子在两岁左右时已解决了这一问题,并能在既定时刻区分“我”、“你”和宾格的“我”。

只有有了一个把经历融合到个人记忆里的“我”,自传体记忆才能得到发展。自传体记忆一旦启动,身兼自传作者和主人公双重身份的某人的信息接着就会被记录下来。豪威和卡瑞基的假说与纳尔逊的假说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并非记忆本身发生了变化,而是记忆被处理和储存的方式发生了改变。究竟是自我认知启动了自传体记忆,还是自传体记忆导致自我认知的萌生?恐怕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这两个过程都缺少明确的开端,也不只往一个方向开展,甚至连主要开展方向都无法确定。可以肯定的是,在许多自传体记忆的文本中,最初的记忆是与自我认知联系在一起的。对纳博科夫来说,最初的记忆就是发现了他和父母年纪的不同。他在《说吧,记忆》一书中写道,这种认知是与“我是我、父母是父母的内在知识”联系在一起的。对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EdithWharton)而言,她最初的记忆是在纽约一个明媚的冬日随着“意识和女性自我的萌生”而出现的。她在自传《往事回眸》(ABackwardGlance)中写道:

小女孩最终成了我,但还不是我或者其他什么人,不过是一个柔弱普通的小东西。这个有着我的名字的小女孩与父亲一起散步,这个情节就是我能够想起关于她的最早的事情,因此我将个人身份的诞生定在了那一天。

小女孩总是穿着她那件最暖和的外套,戴着漂亮的白色丝质帽子,围着“一块手工精细的设得兰群岛羊毛薄面纱”。散步时女孩的父亲碰到了堂弟亨利和他的儿子丹尼尔。“小男孩长得胖墩墩、红扑扑的,看见小女孩他也好奇地转过身来,突然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撩开了小女孩的面纱,并大胆地在她脸颊上印上了一个吻。小女孩第一次发现被人亲吻是一件非常令人愉悦的事情。”

没有比这更迷人的开局了——记忆的面纱如天启一般被开启,在亲吻中苏醒。

本文摘自:《记忆的风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记忆在亲吻中苏醒  苏醒  苏醒词条  亲吻  亲吻词条  记忆  记忆词条  记忆在亲吻中苏醒词条  
综合

 解析”新坏男人“撒谎动机

 有这样一群男人,看上去总那么温文尔雅,对女人通情达理,甚至很浪漫,很体贴,他们很容易成为许多女性青睐的对象。不过女人们可要小心了,这种“好男人”很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