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术思想的发展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无意识(unconscious)或潜意识是最重要的概念与思想。我们之所以用作潜意识,是基于弗洛伊德所赋予它的特殊意义。弗洛伊德的发现与创造,在于发现无意识在精神疾病治疗中,乃至在人类心理活动中的深远意义,以及创造了发现无意识作用的方法,而并非发现与创造无意识本身。
在弗洛伊德之前,就其西方思想的发展脉络而言,莱布尼茨(1646—1716)曾通过他的“单子学说”,试图阐述“无意识”的存在及其作用。低微的单子所呈现的“统觉”,已经是莱布尼茨心目中的“无意识”现象。莱布尼茨百年之后,赫尔巴特(1776—1841)提出了“意识阈限”的概念,能够有效地把意识阈限之外的“意识”归之为“无意识”。同时,赫尔巴特也曾用意识的协调与冲突解释无意识主要是受排斥的结果。对此,波林曾经指出,莱布尼茨预示了无意识学说,但是,这种学说实际上是由赫尔巴特兴起的。
潜意识在弗洛伊德手中是充满动力特性的,包含着巨大的能量。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能量守恒”思想的延续。实际上,主张能量守恒及其动力作用的赫尔姆霍兹和布吕克,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左右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研究。前者力持能量守恒说,后者则直接把人看做是受种种遵守能量守恒原则的力所推动的。这两种观点的综合,一直是弗洛伊德的动力说与潜能说的基础。弗洛伊德是布吕克的学生,曾在其手下工作,深深敬重他的学识与为人。弗洛伊德曾回忆说,布吕克在其一生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当潜意识的能量,融会与运作在心理层面的时候,传统中的唯乐主义思想,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注入了部分生力。尽管西方唯乐或求乐思想的源起,多被追溯到希腊时代的亚里斯蒂波斯(Aristippus公元前435—公元前356)和伊壁鸠鲁(公元前341—公元前270),但是在单纯的“追求快乐与逃避痛苦”的原则中,杰里米·边沁(1748—1832)则发挥出更适用于他那时代需要的“功利主义”,以及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在“进化论”的体系中所发展的求乐动机。在心理学史家们看来,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以及性欲及其压抑的理论,都与这唯乐主义的思想传统有着不解的渊源。
就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心理学层面来说,我们可以将他作为独立的创造,而不是冯特意识心理学的影响,但是,仍然可以通过布伦塔诺来追溯有关的思想发展。弗朗茨·布伦塔诺(1838—1917)是弗洛伊德在维也纳读书 时的老师,同布吕克一样,弗洛伊德也曾对他十分钟情,一口气选修了布伦塔诺的六门课,大有凡是布伦塔诺的课就要必修的劲头。
布伦塔诺当时是哲学教授,希望用自己生命与实践,来重新展现亚里士多德的智慧。1874他年出版了《经验观点的心理学》,提出与冯特《生理心理学》(1873)的不同主张,引发了心理学史上有关“意动”与“内容”的争论。在布伦塔诺看来,冯特所研究的只是“心理”的生理学或物理学的层面,而他则是直接面对心理本身。比如,若是用“我看见一种颜色”做比喻,冯特所研究的是颜色及其内容,而布伦塔诺则是要探索“看”及其“意动”的意义。对于布伦塔诺来说,经验与意动是心理学的根本。“只有经验影响着我,好像情人一样。”这是布伦塔诺的名言,也是弗洛伊德的实践。
叔本华和尼采对于精神分析的影响也常被人们所提及,他们的哲学思想、各自对于无意识领域的探索以及对生命冲动的发扬,都使弗洛伊德受益匪浅。此外,莎士比亚与歌德也都是对弗洛伊德深具影响的思想家。在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俄底浦斯情结”、“自恋”和“升华”等许多精神分析的重要方面,都可以看到莎士比亚和歌德的思想与影响。此外,达尔文及其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以及费希纳及其1860年出版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也都是给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思想及其心理学实践带来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
当思想转化为实践,影响转化为现实,再由实践产生新的思想或理论的时候,则更显弗洛伊德的英雄本色。这样就涉及到其精神分析理论背景的另外一个方面:来自精神医学方面的影响与临床实践。
( 摘自《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申荷永著,北京三联书店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