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程捷】精神分析 克莱茵理论学习小结

梅兰妮·克莱茵是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的重要人物,被称为客体关系之母,她的理论将精神分析关注的重点,从之前的“驱力”,转到了“关系”上。

莱茵的理论,重点强调的是婴儿的幻想世界,虽然她也提出,现实母亲的回应能够缓解婴儿焦虑的强度、能帮助婴儿更好地应对焦虑,并朝向更健康的发展,但她对于现实母亲这个部分并没给出更多更详细的观点。

莱茵认为人的心理发展会经过两种状态:偏执-分裂心位、抑郁心位。(心位,即心理位置,也有翻译为:心态、位态、位相等等的。)婴儿会先经历偏执-分裂心位,再经历抑郁心位,然后终生在这两个状态摆动。

偏执-分裂心位,是婴儿从刚出生,到大约三四个月大时会经历的状态。在这一时期,也同时有少量抑郁心位的特点存在,但大部分时候会呈现偏执-分裂心位的特点。

这个时期,婴儿只有能力与局部客体建立关系,他不能认识到妈妈这个人的整体是怎样的,他只能感觉乳房是好是坏。当他的饥饿能被立即满足时,他自己感觉好,他也同时觉得那个立即满足他的乳房是好乳房,这个好乳房爱他保护他,他也爱这个好乳房;当他的饥饿不能被立即满足时,他自己感觉很难受,同时也会觉得那个让他难受的乳房是坏乳房,而那种来自内部的难受感觉会让他觉得自己也是坏的,他恨这个坏乳房和坏自己。

当经历这些难受的感觉时,婴儿会觉得是被坏乳房迫害,所以他要消灭坏乳房,保护好乳房,以使好乳房能继续保护自己、爱自己。这就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焦虑,即迫害焦虑,总是有人要伤害我。

婴儿用来保护好乳房和好自己防御机制,就是分裂,将好坏两个部分绝然分开,并将坏的部分投射出去,就好像坏乳房是另一个人,将好的部分一部分内摄进来,我的都是好的,别人的都是坏的,一部分投射出去,现在这个乳房是好的。消灭了坏的,我才能安全。

每当经历好感觉时,婴儿会感觉到我是好的、我是被爱的、被保护的、世界也是美好的(乳房即世界),他内在的自我就能得到一点成长,就好像有了一个小小的核心,这是一个走向整合的过程。在经历坏感觉时,婴儿会感觉到我是坏的、世界也是坏的,所以就要把这些坏感觉再投射出去,这就会更加分裂,这时婴儿那小小的内在核心,再连同现实的妈妈能有个安抚性的回应,能帮助婴儿度过这段坏感觉,世界又变好了,于是再次整合。

分裂原本是与整合相反的方向,但在分裂时,由于坏的部分投射出去了,留下的好的部分能够增强自我的强度,这也为之后的整合过程做出了一些贡献。

所以整合与分裂这两种过程,虽然方向相反,但经常也会同时发生,只是在偏执-分裂心位,分裂会发生更多,因为总感觉到不安全、被伤害,需要保护自己,但整合的过程也会在其中时不时地发生,并且随着好经验的增加,整合的过程会增多。

慢慢地,随着婴儿的长大,各种生理、智力、身体的能力在发展,他对妈妈的认识也逐渐变得更全面。同时,内心那自我的小小核心越来越大,就会使得整合的过程逐渐多于分裂,于是朝向抑郁心位发展。在抑郁心位时,大部分时候呈现抑郁心位的特点,但也时不时地会有偏执-分裂心位的特点存在着。

然后他慢慢能够接受,好的那个是妈妈,坏的那个也是妈妈,她们是同一个人,这个人有时让我高兴,有时让我伤心,有时我爱她,有时我恨她,于是逐渐能将妈妈做为一个整体的人来看待,发展出对妈妈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这时他就有了与整体客体建立关系的能力。

在他感觉到有威胁或压力时,他仍然会用分裂的方式保护自己和好妈妈,回到偏执-分裂那个状态,这样帮自己度过难关,然后再次整合,分裂的过程就这样时不时地发生着。

在这个过程中,他能体会到,自己在攻击了坏妈妈的同时,其实也攻击了好妈妈,所以,他会内疚,会担心伤害到好妈妈。于是在攻击之后,他会有想要修复的愿望,把被自己伤害了的妈妈,修复完好。这就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焦虑,即抑郁焦虑,对攻击的内疚,以及想要修复的愿望。修复就是这时期的主要防御机制。

每一次的成功修复,都能增强婴儿的好经验和自我的核心,就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攻击、修复的过程中,自我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在抑郁心位的时间就更多,而在偏执-分裂心位的时间就更少了。但这个过程并不会有终点,并不会一直停在抑郁心位,而是终其一生在两个心位之间摆荡,每当碰到大的压力时,人就会退到偏执-分裂心位,通过将坏的部分投射出去,来保护自己,渡过难关。

在从偏执-分裂心位朝向抑郁心位发展的进程中,经常出现一种现象,即躁狂防御。这是因为这个婴儿感受到了,好的东西是由别人提供的,而这个人并不完全受我控制,我需要依赖于这个人才能得到这些好的,于是,他否定这些好,否定自己的需要,否定自己需要依赖,否定提供了好的这个人,这是在咨询了一段时间后经常出现的负性治疗反应,表现为:我自己挺好的、我自己能处理、我根本不需要你、你根本没帮上我等等,对之前所感到的好感受的全盘否定。

对坏的部分,除了投射到外部,也会从外部内摄进来,把它拿到自己的内部,以达到能够控制、处理的目的,但如果自己内部承受不了、消化不了,又会再把它投射出去。如此内啊外的来来回回。

对好的部分,也一样,也存在着投射到外部,以及内摄进来的过程。投射到外部,创造出好客体,内摄进来,有了好自己。

而且这些过程并没有什么先后或因果,它们是同时在发生着的,也就是说,当某些东西正往外投射时,可能另一些东西正在内摄着。

所以,克莱茵的理论所描绘的,并不是一幅静态的图画,并不是在这里或在那里,而是动态的,投射和内摄同时在不同层面、不同事情上发生着,迫害焦虑与抑郁焦虑也常常同时存在、只是某一种焦虑更重,在某个过程中又发生着躁狂防御,就是这样,很多过程正在进行中的一幅复杂的场景。我个人会觉得,像是一幅动着的、立体的、多层次的清明上河图。

莱茵理论的治疗方式,重在对焦虑的诠释,在识别出防御机制后,重点要关注的是来访者要防御的到底是什么,是什么令他如此焦虑,直接对这份焦虑进行反复的诠释。所以,克莱茵本人对儿童所做的诠释,是非常直接、而且深度的。她这种治疗方式引起了非常多的争议。

当代的克莱茵派已经不做这么直接、深入的诠释了,会更加和缓,更贴近来访者当时的状态。

文章写完几天了,总感觉没完,关于投射和内摄,还有些东西没讲清楚,除此之外,也还有些模糊的碎片盘旋在潜意识中,无法言语化。于是压着不发。

可是,还是算了吧,不要对自己要求那么高,就写这些吧。

这就是我对克莱茵理论的一点粗浅的了解。欢迎各位前辈与同行切磋。

(本文乃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名字)

专家资料

程捷

爱灵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EAP咨询师、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会员。擅长方向:家庭咨询、夫妻咨询、儿童或成人个体咨询、儿童沙盘游戏咨询、特殊孩子沙盘游戏咨询、家长养育咨询、母婴关系咨询、咨询师个人体验、高管心理顾问、焦虑、抑郁、情绪与压力、睡眠问题、自我成长、适应不良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莱茵  莱茵词条  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词条  小结  小结词条  精神  精神词条  分析  分析词条  
综合

 诊断:辨治爱情沉默症

 许多人认为,一旦成为夫妻,就都是自家人了,他爱我,我爱她,天经地义,何必再不厌其烦地说出来呢?作为夫妻,他应该做他的事,挣钱养家;她也应该尽她的本份,相夫育子...(展开)

综合

 青春是一首诗

青春走得太伧俗,仓促得来不及道再见,它已悄然远去。青春里的每一天都是诗句,我们用天真的岁月和年轻的生命编写的,这辈子最美的诗。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展开)

综合

 如果想改变自己,该从哪里开始?

如果改变是可以变动的,那就做一个小改变吧。从那小小的改变与成功中,你将会收获自信,还可以基于此做更多事情或者计划一个更大的改变。“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开始一段新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