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女性朋友的男友,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填的是心理学专业,结果没被录取,被调剂到一所大学念了四年机械专业,但他还是想学心理学专业。所以,当其他同学忙着找工作的时候,他忙着考研。由于是跨专业考研,再加上他报的学校非常好,所以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他继续备考,却在考前的一个月生病了,还是没考上。他认命了,觉得自己这么努力,是老天不让他考上研究生,于是开始在一家制造业企业上班。其间,他交了女朋友。
他的女友是某世界500强外企的人事专员,工作体面,薪水不错,但她感觉自己重复性的工作十分乏味,想探索自己更多的职业潜能,就去上了有关职业培训的课程。她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心理学专业,继而开始在培训机构上心理学的课程,不久就扛着压力、在周围人的不理解中辞去了外企的工作。上完心理学的培训课程,她开始在一家心理学教育培训机构工作。女友的事情对他触动很大,他下定决心考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于是辞职考研。两三年过去了,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大四考研的那个原点,但这一次是不一样的原点。不久,他考上了某大学的心理学研究生,开心地期待新学年的到来。
我有个朋友的朋友,30岁出头的女性,是一家大中型公司的财务经理,年薪30多万,有房有车,人人对她羡慕不已。但她干得并不开心,对现状非常不满意,觉得自己应该有更高的职位、更丰厚的薪水、更好的发展。后来,她花了五六十万,去国外念了一年书。在这一年里,她学习、旅行,过得充实快乐。回国之后,她又回到了原来的公司,做着原来的工作,拿着差不多的薪水,但她觉得心满意足。朋友嘲笑她说:“折腾了一年,浪费了这么多时间、这么多钱,又回到了原点。”她却笑着说:“不一样,一点都没有浪费。我喜欢现在的工作,对薪水也满意,更重要的是,我对现在的生活满意。”
以上故事中的主人公,好像最后又回到了原点。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他们兜兜转转一圈,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或者改变不大,但我的理解是:他们回到的是不一样的原点,他们的改变很彻底。不是换了伴侣、换了专业、换了工作才叫改变,我以为,真正的改变是从心开始的,你用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视角看待自己的生活,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不管是面对伴侣还是一份工作,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时间久了,你都会因为过分熟悉而对其产生审美疲劳,心生厌倦,甚至厌恶,古人所说的“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就是这个意思。有的人甚至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毫无意义,自己当初不是选择错误就是没得选择,往往会有“这不是我要的生活”的错觉,开始质疑并否定自己所有的过往。
这时候,一部分人会重新选择,他们忙着道别,忙着分手,忙着换工作、换房子、换伴侣,以为换掉这些,一切就会好起来。一部分人想着逃走,彻底地抛开这些,逃得远远的。一旦逃走,他们又发现了它的好处,生出无限的后悔和留恋。还有一部分人选择按下生活的暂停键,做一场白日梦,开始一次旅行,给自己一次机会重新看清自己真正在乎的东西。他们清楚地看到,一切都是自己当初的选择,都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重新来过,自己还是会做出和当初一样的选择。
“我离开你一阵,是为了爱你更久一点。”“暂时的停留,是为了走得更远。”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永远逃走,而是暂时逃离。生活并不需要时时在别处,只需要偶尔在别处。只需明白,我们此刻拥有的,都是我们将永恒失去的,我们不能拥有一切,因为每一个“是”的背面都有一个“否”,有选择就有舍弃。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拥有选择与舍弃的自由。我们每一天都有选择,也都在自由地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