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和鸭梨心理CEO Michael聊到移动互联网与心理亚健康时,他告诉作者,这个时代的心理咨询服务一定不只是陪聊这么简单。鸭梨希望一边扩大用户对心理咨询的认知,一边将专业咨询搬到线上,同时为心理咨询师建立群体管理和案例管理等工具和系统。
但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团队还发现了另外的需求。首先线上只能解决50~60%业务,剩下的需要面询;其次,医院里精神科问诊人数也并不少,鸭梨在线下调研发现,在北京60家医院内,一个月挂号精神科人群在10万左右,且50%以上来自外地,诊后随访很有必要;而且,心理产业与医美相似,医院本身并没有将心理咨询服务作为重点和补贴项目,具有市场化和外包特性。
当然,线下也有心理咨询诊所,但在Michael看来,线下咨询机构相对分散,连锁和品牌不多,而且用户选择时信息相对闭塞。但开一家诊所的成本又不是非常高,一个150平米的门店,每月几万租金,收纳医生和咨询师作为合伙人众包就能完成。他们可以选择出钱分红,也可以仅仅扮演服务用户的角色。
合作方面,线下诊所也寻求与医院合作,吸收后者盈余或者有随访需求的病人,让医师在诊所进行服务。早期并不涉及药品交易服务。
1.医生端,第一阶段咨询费等物质基础;第二阶段是为咨询师和医生提供增值服务,比如心理督导,纾解他们的压力和负面情绪;第三阶段有些类似市面上的病历图文分享产品,平台通过结构化病历延展业务,比如和第三方机构合作。
2.病人端,线上与线下结合建立长期有效服务,品牌和品控等辅助用户判断决策。之后鸭梨还打算做更轻的高频次服务,比如短期减压、休息、睡眠等。
运营到目前,平台上有58名医生,388个咨询师,但线下团队不到6个人。团队介绍,线下的销售和推广也有医生参与其中,在不影响本职工作情况下私人合作,比如带一单拿提成,据说一个主任级医生,一个月能够带来200单左右。
除了医生参与外,也会与一些垂直人群的互联网公司合作,比如针对女性的大姨妈,同性交友产品以及婚恋产品。
在变现方面,Michael预测,客单价300来算,每个月5000/6000咨询量的时候,可以达到收支平衡。
团队目前正在融PreA轮,已经有两家试运营诊所。
消费医疗中客单价相对较高的医美行业已经进入拼速度拼融资阶段,在多点执业政策趋势下,同样具备市场运营特性的眼科、口腔科以及心理科的互联网创投也处于爆发前夜。再加上一些闲置的社会资源可供整合,甚至许多线下诊所都可以被视为存量市场,创业环境非常合适。
分享收集报道国内外心理学动态,心理学圈的那些事儿,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平台:xinlikuaixun(长按可复制)。欢迎各位心理学爱好者提供好的心理快讯至邮箱:24182346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