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为何纯粹的乐观主义者和纯粹悲观主义者是不惧竞争力的?为什么说乔布斯的成功源于一种自相矛盾心态?什么是悖论?如何运用悖论?
先来说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话说斯托克代尔是越战后的美国海军中将。他在参加越战时被俘,被关在战俘营长达八年,期间遭受越共的种种虐待。作为当时战俘营中军衔最高的军官,他带领同伴跟越共做各种斗争,以提高美军战俘的待遇并增加获释的机会。获释之后,斯托克代尔的事迹被广为宣传。著名的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慕名找他做了一次访谈(以下是对话过程摘录)。
柯林斯好奇地问:你为啥能熬过那8年悲惨的战俘生活,坚持到最后获释的?
斯托克代尔给出的回答是:因为俺从不失去信心。俺坚信自己一定能活着出来。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我。
柯林斯又问:哪些人没能活着出来?
(~你也被搞糊涂了?)
斯托克代尔察觉到柯林斯的困惑,继续补充道:那帮乐观主义者会说:"圣诞节之前,我们一定出得去"。圣诞节会来临,然后过了。
他们又说:"复活节之前,我们一定出得去"。复活节来了,又过了。然后是感恩节,再然后是下一个圣诞节......如此往复。最终,那些乐观主义者在郁闷中死去。
最后,斯托克代尔总结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你不能把信念和原则搞混。
信念是:你一定能获得成功——这个信念千万不可失去。
原则是:你一定要面对最残忍的现实——无论它们是什么。
这段对话给柯林斯留下很深的印象,柯林斯把海军上将的故事写入《从优秀到卓越》一书,并称之为“斯托克代尔悖论”(洋文叫“Stockdale Paradox”)。随着《从优秀到卓越》一书的走红,“斯托克代尔悖论”也广为人知。
“斯托克代尔悖论”是一种面对困境和逆境时,很有效的心智模式(不晓得什么是“心智模式”,请戳这里)。具有这种心智模式的人,更加有可能(或者说,有更大的概率)战胜困境并坚持到最后。当然啦,“斯托克代尔悖论”并不是万能的——假如说当年的越共直接把斯托克代尔处决了,那他纵然有再好的心态也无法活着出来。
对于“斯托克代尔悖论”,我归纳为一句话:战略上乐观,战术上悲观。也就是说,你既不能是纯粹的乐观主义者,也不能是纯粹的悲观主义者。
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战略好比掌舵,战术犹如划桨。战略上乐观意味着掌舵者不丢信心,不失方向;战术上悲观意味着全力以赴划桨,要做好翻船的准备。
举例说明
解读完之后,为了给大伙儿加深印象,再举几个例子。
就业
大部分刚毕业或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在面对逆境时)也可以分化为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
那些容易悲观的人,往往也过于自卑。一旦碰到困境,首先选择逃避。他们通常没有太大的追求,更愿意维持现状。这类人在工作中多半是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而那些乐观主义者捏,通常过于自信。其特点之一就是:刚踏入社会就立下豪言壮语,妄图瞬间成名,快速致富。由于对现实的残酷缺乏认识,这类人往往在几次碰壁之后,梦想被粉碎,然后转变为悲观主义者。
还有一种乐观主义者,之所以还保持乐观,是因为人生道路比较顺,一直没有碰到大的挫折。这类人的乐观和自信是建立在虚无之上,没经受过考验,很脆弱。
上述这几类人都不太可能有大的成就。能成大事者,往往是那些历经重大挫折而依然斗志昂扬之人——比如大伙儿很熟悉的乔布斯同学。
创业
现在90后出来创业开公司的越来越多,这也是政府宣传的结果,还鼓励大学生休学创业,这个我持反对意见,在中国不能这么搞。本文先不谈这个,继续谈谈斯托克代尔悖论。90后创业在对创业难度(成功率)也可以分为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
作为乐观主义者,往往对创业的困难估计不足,大多90后开公司是受到媒体环境宣传的影响,一个90后年入上千万,媒体大肆宣传,而创业后负债累累的是见不到报道的。乐观主义者的信心往往就被媒体放大了,受环境鼓噪,创业真要是这么简单,大学生的失业率怎么会居高不下呢?
反之,那些悲观主义者一开始就带着消极的态度,这种人一般不是领头人,多半是公司股东,容易把问题负面影响扩大,把握不住机会,很影响团队斗志。这种人比乐观主义者还要糟糕,只会散布消极情绪。
真要想创业成功,纯粹的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都是没戏滴,得像斯托克代尔那种心态才行。心要向阳,面死而生。
什么是悖论
悖论,也叫为吊诡或诡局,是指一种互为矛盾的命题。通常从逻辑上无法判断正确或错误称为悖论;有时候违背直觉的正确论断也称为悖论。 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解决悖论难题需要创造性的思考,悖论的解决又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观念。
还有那些悖论
释迦牟尼佛破斥外道悖论
外道长爪梵志提倡一种“一切法不受”的主张,其意思是说他不接受世间一切理论。释迦牟尼佛就问他:“你接不接受你自己所建立的这个“一切法不受”的理论?”换句话说,当释迦牟尼佛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长爪梵志就知道自己的理论是有问题的──如果接受,那就是“接受一种理论”这与他自己建的“一切法不受”的主张违背;如果不接受,那他的主张就不存在。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因果困境想要表达的是一个“到底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鸡生蛋,蛋生鸡,到底谁先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是鸡还是蛋)的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会认为要得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类循环因果的问题的答案是徒劳的,人们会认为这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问题。当然,关于这个问题的字面答案是简单并显而易见的:卵生动物在鸡出现前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就一直存在了。
“鸡蛋”悖论的拓展
这个简单问题背后的隐喻却带来了一个形而上学层面上的困境问题。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困境问题,该问题也会被改写成“X得到了Y,Y得到了X,那么是先有X还是先有Y”。(更多关于悖论运用分析看这里,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