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调查显示,76.2%的受访者直言身边很多人存在“技能焦虑症”,62.8%的人认为“职场缺乏安全感”是导致“技能焦虑症”的重要原因。
将眼光放得更远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对人才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面对优胜劣汰的竞争,人们产生一定的“技能焦虑”是正常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有“技能焦虑症”,说明有上进心、进取心,是件好事,值得鼓励,这比无所作为,不思进取,甚至于找不到理想工作就“宅”在家里“啃老”要好得多。
对技能的理解要有更清晰的思路和更广阔的视野。眼下,许多年轻人把技能仅仅看作是考证,片面地把证书当作职场的“敲门砖”。这本无可厚非,但不免有失偏颇。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城镇1.4亿职工中,技术工人大约7000万,其中初级工所占比例高达60%,中级工为35%,高级工只有5%,高技能人才奇缺。这也提醒一些部门和单位,对职工要加强教育和引导,并通过激励举措,促进年轻人将成才、提高技能的眼光投向生产一线,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成绩、赢得自信。
职场亚健康的表现
必须承认,适当的技能焦虑能使人居安思危、促人不懈努力,在社会上营造一种上进的氛围。但也应看到,在这种群体性“技能焦虑”中,有不少人忧虑过重,这是职场亚健康的一种表现。一些人不够自信、内心敏感,看到别人因技能而焦虑,于是为技能而考证,从而获得安全感,这其实是加剧了职场的不安全感。还有一些人,仅为解决焦虑情绪而盲目学习技能,最终只会更加加剧不安,甚至形成恶性循环,成为技能的“心理奴隶”。
技能在精不在多。要消除“技能焦虑症”,“充电考证”当然是一大途径,但如果什么都想学、都想会,结果恐怕只能是什么都不专不精,还是应专注于某一特定技能的发展,力争取得真才实学。
须做好社会保障
作为社会焦虑的一种类型,“技能焦虑症”是职场生态的一面镜子。“技能焦虑症”主要是职场人群怕自己的技能跟不上时代,不能适应工作需求和职位调整。于是,为了赢得一个又一个的能力符号和素质象征,他们将考级、考证放到一个重要的地位。
过度的“技能焦虑症”,既可能加重人们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心理和相应的短期行为,也可能引发偏离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而适度的“技能焦虑症”是职场人士的一种危机意识,有着某种积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某种范围内可以激发职场人士的潜力和动力。因此,面对“技能焦虑症”,一方面,相关部门可通过切实的举措提高劳动者在市场中的机遇和地位,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减少人们对生活的担忧;另一方面,要加强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介入,修复不良心态,让奋斗者有收获,让付出者有回报。
如果您对1879计划感兴趣,请编辑短信姓名+邮箱,发送到我的手机18201372551,为您送上关于1879计划的详细解读以及课程白皮书
心理顾问中英 微信号:ai8xinlixue
专注心理咨询师成长,提供最专业学习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