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拥有一张来自大洋彼岸的“洋文凭”成为了亿万国人竞相追逐的美梦。但凡留洋归国的学子,都能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待遇。早前发布的《2011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也显示,43%的海归月薪只在3000元到5000元人民币之间,超过七成的海归月薪不足万元。甚至还有一些海归还挣扎在就业的门外,整日为找工作而奔波。
随着我国留学人口数量的飞速增长,海归的身价正普遍下跌,海归不再是被众人崇拜仰视、各家企业争相抢夺的“香饽饽”。有人评论,现在的海归,就跟当年的大学生一样,都是红极一时却又急剧贬值,从“香饽饽”迅速沦为“鸡肋”的角色。当海归失业成为普遍现象时,我们又该如何重新审视“海归”这一曾经被光环缠绕的身份?
职业规划与企业需求冲突
某资深人力资源总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海归只是在外语沟通能力上略显出色,想法、构思、团队协作能力较为新颖,但落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却未必实用。“比如,很多海归的价值观和做事方法、待人接物的方式,都过于理想化,他们甚至无法妥善处理中国式的"人情"、"潜规则",只是在上下级关系中一味套用西方职场惯例行事。因此,一些中小型企业招入海归,不仅不能期望海归带进来什么国际化的先进东西,反而要在团队磨合上消耗大量的精力成本。”
“资深海归”更加“吃香”
海归就业之路虽困境重重,但海归也并非“一无是处”。事实上,尽管舆论一直对海归的就业现状极尽贬低,但仍有不少海归回国后找到了一份自己“心仪”的工作。专家指出,对于企业来说,国际化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外语水平高以及适应能力强仍是海归的核心竞争力,但殊为重要的一点是,那些具备海外工作经历、掌握海外技术能力,同时拥有“国际资源”的海归,才是众人竞相追捧的职场赢家。
在一些专家看来,海归有“裸海归”和“资深海归”之分。“裸海归”指的就是那些在海外只有求学经历、就读经历的海归,这些海归的生活圈子只限于校园附近,并没有对国外的人文、职场环境、企业运作模式有过深度理解,这些海归回国后就只能和一般国内名校毕业生的档次相当。而另一种“资深海归”,则是除了留学经验外,还有在国际企业就职的经历,“显然,"资深海归"在当今职场中更吃香。”
职业规划师洪向阳指出,有3种海归最受欢迎:一是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学术技术领军人才;二是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运作能力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三是具有特定专业技能、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
“中国现在出现了很多跨国、涉外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些集团常常涉及大量的国际事务,在手续、流程上存在许多繁琐的环节,而一个具有"海外资源"的海归,往往就能帮助他们解决很多问题。”朱永生表示,“海外资源”包括与国际知名企业之间的人际关系、流程的熟悉度、与国外伙伴默契的合作关系,等等,如果海归能往这些方向充电、修炼,提升个人素质,就会具有更强的职业后劲,也更受企业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