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凌懿白 欢迎转载,抵制剽窃
微信公众号:ling-yi-bai
这是一部心理咨询师的跨界作品,是一部炒股的内功心法,从深层心理的角度剖析炒股的成功和失败。
自我介绍:教师里摄影技术很好的,摄影记者中心理咨询做的很好的,心理咨询师中乒乓球打得很好的。(本来想自恋的说都是最好的,不过害怕西红柿和鸡蛋丢过来,痛苦的把它们改成“很好的”囧...)
欲练神功,必先自宫。
欲入股市,心须健康。
(友情提示,欲练神功,不一定要自宫!)
股市葵花宝典-第二招:贪不贪不是问题,安全感和成瘾才是核心
贪,让很多人付出惨重的代价,或倾家荡产,或妻离子散,或提前见了上帝。
怕,让很多人后悔不已,让很多人自我否定,自信减低,运气不好可能从此和抑郁症成为形影不离的“朋友”。
我们都知道不该贪,可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做不到呢?
那我们先要拿显微镜来仔细看看这两种心态在微观里到底是什么,只有知道它们的内在结构,我们才能更好的去解决。
贪的核心特质是不满足。
不满足,是因为缺乏,即使现在可能不缺乏,但曾经一定是缺乏的,而且如果现在还是不满足,那就意味着没有在真正需要的东西上满足过。
就好比,如果我们饿了,那么好好吃一顿就会饱了,饱了我们自然不想吃了。但如果我们又饿并且更口渴,那么只给食物就不能解决这个需求了。
对金钱的追求的动机是个复杂的混合体,当然其中一定有纯粹的只是对金钱的追求,但还有很多其他的动机会混在一起。
金钱不仅仅有经济学上购买力这个属性,还意味着地位,权利,成功。更多的金钱,会让人觉得更有地位,更有权势,这样会觉得更有安全感,更成功也意味着更自信,对自己更加满意。
安全感和自恋,是我们能好好开心生活的必需品。可是,安全感和自恋的缺失,却不一定是金钱的缺乏所造成的。
人的心理是连续发展的,我们现在的很多心理,心态,感受,很大程度来自小时候的经历。
小时候父母的疏于照料,小时候特别是3岁以前不在父母身边生活,小时候被主要照顾者比较粗暴的对待等等,这些经历都会让人长大了以后觉得没有安全感。
如果父母是个要求更高、更完美的人,那么孩子小时候会觉得怎么做都很难让父母满意,父母的要求总是动态的不停地增长,慢慢的,孩子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会像夸父追日一样,近在眼前,却永远也得不到。
上面这种心态,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菜不对胃口,所以总是吃不饱。不过也有这样的情况,就是菜对了胃口,可还是要不停地吃。
在股市里,很多时候有些类似赌徒的心态,总想再多赚那么一点点,于是到最后,这些赌徒都输的倾家荡产。或许他曾经赢了很多,单因为一直想再多赚一些,也就一直没有停手。
为什么人有这样的心理呢?为什么理智知道这样下去,可能会危险,还是停不下来呢?
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成瘾行为的时候,主要是毒品成瘾,发现一种成瘾的机制。
一件事情,它最开始让人产生欣快感,人就会去重复的做这件事情,慢慢的这个行为频率越来越高,形成了一种强迫性。即使在人对这样的事情只有一点欣快感甚至完全麻木的情况下,人还是会不停地、强迫性地去重复它。
所以,很多时候,股民们知道再不抛掉手里的股票可能会危险了,但是在这种类似成瘾的心理控制下,人是很难靠理智做出正确行动的。
在“显微镜”下,我们分析了两种可能的心理状态,那么该如何解决呢?
请接下来练习第三招。。。。。。(前提先把前两招练好哈,不然小心走火入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