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岂
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了更好理解别人,需要学会基本的解读情绪的方法。
凭借对对他人的观察,我们能够通过各种线索更多的理解别人的感受,人们解读情绪的能力如何呢?世界知名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博士研究发现:人们不太善于辨断他人的情绪,除非是非常强烈的方式表达。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有个观察的规律,55、38、7,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是指,当一个人表达时,55%的内容将通过肢体动作和表情表达出来,38%的内容将通过语音和语调表达出来,7%的内容通过说话的内容来表达,所以有一句话很流行,“不在于你说什么,而在于你怎么说”,同样的内容,如果由不同的人来表达可能效果有所不同,这背后的不同就在于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语音声调。
人们通常在大脑中理解对方语言的含义,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等进行对照,在潜意识中进行对比,进而对别人说话的内容作出判断,有时候人们虽然听懂了别人说的,但是直觉告诉他不能相信对方,这种直觉可能就是从身体语言所得出的判断。
为什么说人们不太善于辨断他人的情绪呢?
在平时的沟通中,大多数人可能过于专注于对方说话的内容,而忽略了对方脸上的表情;同时,在很多时候,人们的表情是非常隐微的,或者是轻轻的挑动一下眉毛,或者是一闪即过的惊讶,这些表情往往持续仅有0.1秒,只有当情绪强度很高时,人们的表情无法控制,才会显示出我们众所周知的表情,而在生活中,人们的情绪并不是总是处于高峰状态。
几乎没有人接受过情绪解读的专业训练,然而情绪解读却发生在我们从小到大的过程中,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能够通过父母的表情和身边人的表情来判断他们与我们的关系,对我们的态度,或者是当时的情绪。
父母高兴时,我们也跟着高兴,父母生气时,我们感到恐惧,我们通过父母的表情去识别他们的情绪,而这些观察经验都运用在成年后我们的人际交往中。
父母或者其他家人在不知不觉间向我们示范了他们展示、发泄、控制情绪的方式,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观察、有意无意的模仿,最终形成了自己情绪表达的基础,在进入学校和社会后,这种能力得到了发展。如果能够更多的理解自己的情绪表达,那么在理解别人时也会相对容易的多。
如果我们都能在与人互动中,尽早发现别人的情绪,通过隐微的讯号在刚开始就对情绪作出识别,那么我们的互动效果也能得到很大的改善,它将有益与我们的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和同事关系。
金岂个人微信:179000508。关注公众微信:L46195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