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建军
本文节选自《走出迷惘——增强你的人格魅力》
不仅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这就是善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的情绪是可以相互感染的。你快乐,别人看到你也就快乐。你让别人快乐,这难道不是一种善良吗?
相反,愁苦就是“罪恶”。因为你愁苦,你就要惹得别人难过,这岂不是害人。
有人或许会说,有人幸运,有人不幸,难道不幸的人还不许愁苦吗?还要加上“罪恶”之名吗?
且听我说。如果遇上不幸才愁苦当然不是罪恶。但是我们常常见到的愁苦者,他们的不幸不少是自找的。而且还有许多人,他们所遇到的挫折不幸本来都很小,可是他们还是日日愁苦不堪,这些人就有“可恶”之处了。这些人的内心中,或者说其“原始人”,实际上是以愁苦做手段,胁迫别人去关心他。
假如你看到生活并不困苦的一个老太太,一天到晚和别人唠叨儿女不孝,自己身体不好,你会相信这是个极善良的老太太吗?不会!很可能她是在用所谓的“愁苦”做武器来指责儿女,来博取同情。
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里有一个女主角叫枣花,表面上看似乎很善良,为了让母亲高兴,她嫁给一个不爱的人。她对丈夫极为顺从,却饱受丈夫欺负。从这个角度看,其遭遇确实令人同情,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实际上这个人心理不健康。她本可以不嫁给那个不爱的人,但是她嫁了,然后用她的愁苦来让母亲内疚:看你把我害的。这岂是善良!她顺从丈夫,却不给丈夫真爱。丈夫不满却又说不出她的不是气得只好用欺负她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于是,丈夫(铜锁)穷凶极恶的行为招来了人们的义愤;而她终日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虽也博得了人们的同情,但细究起来,于“可怜”之中着实还有几分可气,人们又自然会“怒其不争”。
以愁苦之态博取同情和关心,是人常有的无意识习惯。来源是,当人在婴儿时,一哭就会有人关心:饿了哭有人喂奶,热了哭有人换衣服,儿童愁苦时自有父母会来帮助。
但是,人长大了就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负责,不能依赖别人了。你的朋友也没有责任和义务一定要安慰你的愁苦。所以放纵自己沉溺于不良情绪中是无益的,也是不好的。
时刻提醒自己,我不要愁苦,也不要忧郁,我不以此勒索别人的关心,我要为自己负责。这样就可以减少愁苦,增加快乐,而快乐的你就会有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