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学了,不少刚入园的托班或小班小朋友哭着不愿意上学。爸爸妈妈们既心疼又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身边的亲朋好友往往会这样安慰:小孩都这样的,让他哭去,过一阵就好了!
的确,哪怕在家长顾及不上的情况下,大部分孩子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自己克服分离焦虑。但是,如果家长协助孩子恰当处理好分离焦虑,就能帮助他们更开心更迅速地开始幼儿园生活,并且以此为契机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个别分离焦虑比较严重的孩子,焦虑情绪弥漫导致心情不佳,迟迟提不起兴趣参与学习和同伴交往,可能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和交往能力,还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家长更是有必要协助他们处理情绪,帮他们从焦虑中抽离出来,把精力投入到幼儿园生活学习中。
帮助孩子处理分离焦虑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既有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内心安全感的建设,还有两大关键环节(分离时和重聚时)的情绪处理工作,统称“三部曲”。
平日里:及时回应,增强安全感
在之前同系列文章“揭秘孩子的分离焦虑”中提到,如果孩子和妈妈形成比较安全的依恋关系,孩子内心安全感比较强,分离焦虑一般不会太严重。分离焦虑比较严重的孩子,往往源于内心缺乏安全感,外面有所风吹草动容易烦躁恐慌。
孩子内心安全感的形成是缓慢长期的过程。孩子从弱小的婴儿开始,会哭会笑会叫会闹,如果妈妈(或主要抚养者,下同)大多数时候都能及时注意到他的情绪变化,并一次又一次温柔地回应他,尽量满足他要吃要饱要玩的各种需求,孩子会认为:妈妈是可以依靠的,周围的世界值得信赖,我很安全。于是,孩子心中慢慢形成了安全感。
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那么在回应孩子的情绪上要更加努力。
首先,敏感地察觉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看到孩子的内心需求。比如,孩子板着脸生闷气自言自语道:“你们都在看手机,不和我玩!”这时,爸爸妈妈们要看到孩子的沮丧和不满,看到孩子内心很想爸妈专心地陪伴他玩。
其次,给予及时恰当的情绪回应。在刚才例子中,看到孩子沮丧和不满时,家长可以尝试站在孩子角度去理解他,进行共情:“你有点沮丧,因为爸爸妈妈在看手机,没人陪你玩……”
第三,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如果孩子的要求合理可行,事不迟疑尽量满足,比如放下手中手机,专心地陪孩子玩。如果暂时满足不了孩子要求,也要心平气和地说明原因,积极探讨其他解决方案。
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需求被照顾到,会感到父母的温暖和支持,把父母当成自己安全的港湾,内心安全感慢慢壮大起来,分离时也会减少许多不安。
分手时:积极倾听,理解和接纳情绪
不少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看到孩子哭得伤心,割舍不下欲走又返,和宝贝又亲又抱,自己也在抹眼泪,结果越是缠绵越难割舍……那么,当孩子哇哇哭不愿意和家长分开时,家长可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来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呢?
首先,拥抱孩子。身体的抚触会使血清素活性分泌增加,肾上腺皮质素分泌降低,带给身体舒适感,可以让孩子感到温暖又安全,有助于情绪稳定。
其次,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并帮他说出当下感受。哪怕孩子嚎啕大哭满地打滚,不要去担心面子问题而大加指责,需要做的是安抚:“你很伤心,因为舍不得离开妈妈(爸爸)”或“妈妈感到你有些紧张,因为今天见到不认识的小朋友”。当孩子发现自己被爸妈倾听理解,感受也被梳理清楚了,心情会舒缓许多。
第三,告诉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再见面。有些孩子会担心再也见不到爸妈了,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爸妈。幼小的孩子难以理解几点几分的时间概念,最好能用形象的事件标杆告诉孩子,比如“下午睡醒吃完点心,妈妈会来接你回家”。
此外,家长与孩子说拜拜时,记得表情放松、面带微笑哦!
放学后:高质量陪伴,注满爱的能量
放学了,不少家长一见到孩子就着急地追问:“宝宝,今天你在幼儿园一直哭吧?有没有同学打你呀?中午你没吃饱吧……”家长关切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如果询问的关注点只是放在消极面上,容易引导孩子把幼儿园和不开心联系在一起,孩子不会喜欢上幼儿园。不妨换种方式问孩子关于幼儿园的生活:“宝宝,今天幼儿园发生了什么开心的事情?有没有交到新的朋友啊?你学到哪些新本领,快教给爸爸妈妈吧……”引导孩子多关注幼儿园的积极面,孩子比较容易喜欢上幼儿园。
重聚时,家长除了积极的言语引导外,更重要的是高质量陪伴孩子。所谓高质量陪伴,指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陪伴孩子,做游戏讲故事散步都可以,关键点是爸爸妈妈们需要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全神贯注地投入互动。放学后孩子和家人重聚,通常都会很想和爸爸妈妈撒撒娇,寻找被爱的温暖,和父母重新开始情感的联结。爸爸妈妈如果能陪着和孩子一起玩,能满足孩子被关注被呵护的需求,迅速和孩子实现情感的联结。
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最适合选择一起玩肢体运动的游戏。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在运动中感知世界,而且游戏最容易让孩子笑出来,让心情放松。爸爸妈妈们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孩子一起创造游戏,比如,和孩子一起躺在垫子上翻滚一起喊“我们都是烤肉串!谁来买呀?”,故意和孩子撞到一起,然后喊“烤肉串撞到一起啦!不好了,肉串要焦咯,赶紧拿铲子铲起来呀……”像类似的创造性肢体游戏,孩子容易觉得好玩有趣,往往会乐不可支开怀大笑,很好地释放孩子在与家人分离时被压抑的焦虑情绪。
家就像孩子的能量加油站。每天放学后,父母通过高质量的陪伴,既释放了孩子的分离焦虑,又给孩子灌注了爱,孩子内心会充满能量,第二天更有勇气去面对分离,更有信心重新踏上独立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