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不好意思嘲笑声太大,你的建议我没有听见

不好意思嘲笑声太大,你的建议我没有听见

本文摘自《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 作者:杨奇函 微博@杨奇函爱手工 微信公众号:负负禅师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授权壹心理发布

某个校友群里,某位先生提到了阿斯顿马丁。某年轻硕士马上各种财务分析、市场分析、战略分析,SWOT也有,discounted cash flow也上了,语重心长地指导人家投资经验,诉说阿斯顿马丁不值得投资。结果群里的人实在看不下去,就发了一条新闻《华人投资家汪潮涌入股阿斯顿马丁》。这位硕士不说话了。更凶残的是,那位提到阿斯顿马丁的先生,也就是被这个硕士拉着教育了一番的人,就是汪潮涌先生本人。后来这位硕士退群了。

某少年随手发了一条微博。某个小师弟跑到下面留言,指点各种“学术错误”(事实是原po正确,小师弟的回复确实脑残)。这个小师弟还先后介绍了自己表哥是某省探花,现在自己在某国内一流名校读书的状况。结果原po比较有涵养,什么都没回复。这位跑到别人面前教育人的哥们反倒被路人们哈哈大笑了,不仅是那条状态对错鲜明,更主要是原po自己就是某大省状元,刚接到了宾大沃顿商学院全奖PHD offer。

我小时候印象非常深的一个金庸角色是裘千丈。他的最大特点就是爱主动给武林高手提意见。回想起小时候看金庸武侠片,总是有一些诸如裘千丈一样的武林渣渣,经常跑到男女主角面前教导男女主角该如何练功,然后在万众期待下被男女主角虐到吐血。基本上这类充满喜感的渣渣,普遍特征除了学了点拳脚功夫就敢闯荡江湖,还总想着开武馆教育各路豪杰。这类形象的特点基本就是过于热心,形象猥琐,负责反衬。

我们姑且称呼他们为可爱的“流浪狗”吧——没人要,没人爱,无所事事,爱凑热闹,痴迷寻人吠鸣的大型野生犬科。“流浪狗”经常弄得我们哭笑不得。给我们造成无奈的不是他们的渣实力,而是他们过度热情。不管我们随手发个什么东西,扯个什么淡,他们都不辞劳苦地跑到我们面前,跟我们讲我们哪里哪里错了,我们应该做什么,看什么书,向他请教什么什么内容。但是,大哥或者大姐:我真的仅仅是乐呵一下啊!

我们随手发一个,“最近工资涨了可以改善生活啦”他会跑过来给你状态留言提醒你:“最近CPI多少多少,你工资也就一般如何如何”恨不得用eviews跑个回归告诉你工资缩水多少;我们微博说一句:“西方政治挺乱的。”他会跑过来跟你讲一大堆民主知识,恨不得把孟德斯鸠和托克维尔串到你面前;我们朋友圈分享了一个关于求职的链接,他会跑过来语重心长地给你讲当前中国的就业形势,在不知道你已经工作了五年的时候也会跟你说一句:“其实找不到工作你也不用太焦虑。”

我曾经就是一条这样的“流浪狗”。多年碰壁的经验告诉我,在自己的方寸天地自high怎么都ok,但是千万不要主动到别人面前去教别人做人做事,因为你不知道你自信满满耳提面命的对方,是哪哪哪的谁谁谁,是战斗力怎样的撒雅人,你也不知道自己在人家眼里自己多么渺小,你主动向别人提出的每一个意见在人家那掀起怎样的嘲笑声。不要等耳朵都被嘲笑声磨出了茧子才意识到:真不是人家故意不听我的意见,实在是嘲笑声太大了人家听不清。

回顾一下,我们发现这批每天执着于跑到别人面前教育别人的“流浪狗”有一些共同特点。

首先,他们真的很忙,每天忙着到各种人的面前告诉别人应该怎么样怎么样,每天忙着到别人的面前讲你应该问问我这个或者那个。他们忙碌得也很幸福,每天沉浸在跑到别人私生活中指手画脚和大放厥词。当他们走在东莞洗发一条街的时候,看着他们热情拉着别人传授人生经验的渴望眼神,你真的分不清谁是卖的谁是买的。当他们扑在你的留言板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他们是茅厕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屎壳郎!

其次,他们有一种匪夷所思的“责任感”——那便是不管自己多么平庸,都要主动到别人的面前指手画脚。他们要像伴随着他们成长起来的舒克和贝塔一样,将凡间的迷茫大众脱离苦海。他们发挥着精卫填海的精神,叼着别人嚼过的一块又一块知识口香糖。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社交网络中,孜孜不倦地教导、留言,告诉你做人的道理,当然即便狗都躲着他们;告诉你做事应有的方式,当然即便他们一事无成。

另外,他们有“气场”。他们有如此强大的气场让人感觉到他们提出的意见可能是“深刻”又“实用”的。因为他们的言谈中虽然不能让人明显感觉到他们已经具备了四则运算的基本能力,也不能让我们判断他们是否在看守所大叔的陪伴下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尤其是教养部分),但是他们傲慢的态度和跋扈的语气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一条吃着图书馆剩饭长大的哈士奇应该具备的气场。

当然,我们要把“流浪狗”跟“逗的小伙伴”,“友善提意见的路人”和“坚持真理的斗士”群体区分开来。可能都同样是主动留言,但是他们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关系疏密不同。我们发个什么东西或者好朋友发个什么东西,我们相互去留言,正经也好,不正经也好,用正经的套子装不正经也好,都OK!为啥?因为熟悉啊关系铁啊。怎么开玩笑怎么说当然都没有问题。但是“流浪狗”真不熟。平时见都没见过,话都没说过,就到人家面前讲大道理,受害群众只想问:“这孙子谁啊?”怎么说呢,精神文明建设把他给救了。

第二,留言内容不同。友善提意见的路人或者坚持真理的斗士一般就事论事,内容清澈简单,不会自我标榜。他们往往会主动指出你的错别字啦,说清楚你的事实性错误啦,给你指出你个性的一些问题啦,学术上的错误啦,等等,他们友善意见过后就不再多言,跟他们多交流反倒有进步。而“流浪狗”们则张嘴我是哪哪哪毕业,闭嘴我研究过什么什么,连喘气都不忘了把年薪吐出来,好像勒紧了裤腰带之后说话他工资就要变成卢布了。

第三,说话重点不同。友善提意见的路人或者坚持真理的斗士重点都是事情本身,而不会将事情无故扩大化。“流浪狗”们连滚带爬到你面前的言论,完全脱离你原有的说话内容,而是火速用他匍匐的灵魂所经历的肮脏的世界来揣测你随手的逗。他们不是专注于事实讨论和问题分析,而是专注于颐指气使“教育”你。他们上来一般用“其实”开头,然后就是孔子二大爷的架子“侃侃而谈”。他们会在不了解你的任何信息的情况下给你下各种论断——“你太热衷于人际交往太浮躁”“你一定是有性别歧视的人”“你一定是不懂得感恩”“你肯定没有谈过恋爱,你应该这样想⋯⋯”

那么“流浪狗”们如此汲汲于给意见的动机是什么呢?根据多年接触经验,这类群体的心理,大概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我牛”。“我多牛啊,你们都得向我学,我是全能复合型大神。”他们需要通过各种平台和途径来展现他们自以为是的成绩和实力,即便他们取得的所有成绩都是拾人牙慧换来的点赞。他们要向更多的人展现他们牛到了可以教育别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具备了指点江山的能力,更具备了教书育人的本钱,毕竟已经很多人说过他们优秀和出色了。当然他们吃完饺子坐火车回到工地之后,夸奖他们出色的人就寥寥无几了。他们热衷于向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展现他们的智慧之深邃,他们要获得与他们“渊博”只是相匹配的“浩荡”的掌声。他们所有的留言不过在咆哮四个字:“看我多牛!”想让他们闭嘴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回复五个字:“哇噻,你好牛!”

第二,“我不爽”。“凭什么你厉害你要被人赞你要被人夸,我也不比你差啊。”有些时候我们秀一下某些东西,展示一下自己的某些成绩,然后“流浪狗”们坐不住了。拉罗什福科的《道德箴言录》有句话戳中了这些人的死穴:“如果我们不骄傲,就不会抱怨别人的骄傲。”为什么他们要上蹿下跳跑到你面前对你耳提面命呢?就是因为我们的言行刺激到了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他们不甘心。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愿意感受到自己的弱,你的言行刺激了他的优越感。所以他不爽,他要教育你,他要让你明白:“你没什么了不起的其实,你很烂其实,你不如我其实——所以我很厉害,我不差,我才是该秀的那个。”

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反思当年自己的“流浪狗”经历和纵观多年流浪狗们,核心问题在于缺乏敬畏心。因为没有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心,对潜在牛人的敬畏心,对自身限制的敬畏心,便自以为是,便信马由缰,便目中无人。当自己稍微有些成绩或者被稍微认可的时候,就容易自我膨胀,就觉得可以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便四处寻觅,主动跑到别人的地指指点点,殊不知,越是主动对别人指手画脚,越是自发暴露自身的浅薄。

不做“流浪狗”,有句话要对自己敲打:“人家不是不听意见,只是不听你的意见。”我们有时候跑到人家面前去指手画脚,被忽略或者被排斥,我们就会觉得他们刚愎自用,不听人劝等等。其实真不是,只不过我们在不了解人家各种状况的时候,给他们提的意见或者想法在人家看来不是笑柄就是脑残。因为人家对自己的了解和掌握肯定比我们自己多,人家所表现出来的漏洞和瑕疵可能都是人家随意而来,毕竟网络high一下谁都不一定会严谨。他们的身边可能高手如云,他们知道有问题该咨询谁,有困难该请教谁,总之不管是谁,也绝对轮不到平时话都不说,招呼都不打,水平还有限的我们。

最后感慨,什么叫贱?自己不喜欢吃泡面就完了,还连滚带爬跑到吃泡面的人面前觉得自己是“面点王罗根”,抢了人家筷子还大口骂街,这就是贱人。自己不做“流浪狗”,也远离“流浪狗”。要想high,坚持自high就好,切忌主动到别人面前折腾。当然,关起门来吃泡面,也有“流浪狗”扒着窗户骂你的作料不好的。怎么说呢,馋死它。

本文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新书《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

来源:《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 作者:杨奇函 微博@杨奇函爱手工 微信公众号:负负禅师

图书《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

因别人的轻视而努力证明自己;假装友好地与每个人攀谈;靠着“等有钱了,一切都会好的”麻痹自己……正是这些盲目而不得法的勤奋,让我们如此卖力,却仍然活在一个无解的方程之中。

成功的定义本就是稀缺的故事。《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是一本有刺之书,它解剖我们成长必经的关键词,刺穿了32个让你更强大的残酷事实。

人脉:五十元再好看,也不如一百元招人喜欢

虚荣和欲望:不是别人爱炫,只是我们太low

愤怒:你真正想要的不是公平,而是分一杯羹

失去:我们的恋情没有失败,只是没有在一起

……

作者犀利、毒舌,但他的狠话里有慈悲,他揭穿自己,抵达你。愿这些提前听到的狠话,让你免于碰壁,免于流泪,不受人生假象的欺骗与伤害。

关于作者

杨奇函,清华大学学士、硕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学者。

小时候的梦想是有一根属于自己的锯条,一张可以打磨的砂纸,当一名优秀的木匠。

曾经的高考作文满分获得者、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学生会主席,学生时代作为主持人对话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艾瑞克·马斯金、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等。

业余时间在网络分享自己的成长心得,被《人民日报》、求是网、新华网等各大媒体平台推荐和转发,引发众多公众号热门转载,多次刷爆朋友圈。全网累计阅读人次破亿(截至2015年6月)。

比起客套话和大道理,他更愿意分享思维,路径和方法,哪怕它们是稚嫩的。他坚信青春不需要“过来人”,只愿成为你前进路上的同行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嘲笑声  嘲笑声词条  不好意思  不好意思词条  听见  听见词条  建议  建议词条  没有  没有词条  
综合

 30岁前,你必须为自己设立的30...

 20岁到30岁之间是最有潜力的一段时间。大多数的人集中精力在他们的职业和学业上,但这儿仍然有一些事情值得你去做,来替自己创造一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并学着为自己完...(展开)

综合

 哈利波特契合人们什么心理需求

近日,影片《哈利·波特6》在世界各地陆续公映,让“潜伏”在全球各个角落的粉丝们纷纷走出家门,涌进电影院。虽然观众看后褒贬不一,但这并不妨碍票房的节节升高,直逼“...(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