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维素:电影《黑天鹅》的心理剖析
在网上找到的一篇关于这部电影的心理剖析,感觉还不错,相比之下自己的解读实在拿不出手呐……
希望能给各位有帮助。
………………………………………………………………………………………………………………………………………
以爱的名义来控制女儿长大的母亲 vs 丧失了真实自我的女儿
先来看看妮娜成长的环境:28岁的成年妮娜依然与妈妈生活在一起,整部影片没有父亲的影子,也从未在语言上提及到父亲,显然在妮娜的成长环境中,缺失了父亲——男性的角色,也象征着在妮娜的性格中也缺失了一半。妮娜的母亲在整部影片中永远是一袭黑衣,且有着一张禁欲者的脸,她曾经也是该公司的舞者,在公司内依然有人脉关系,妮娜在公司的举动和表现,她都执掌在心。在家里面,妈妈细致地照顾着已经28岁的妮娜的生活,为其穿外衣、做饭、亲密地喊妮娜是小宝贝、在发现妮娜背部有抓伤的时候,强行扒掉妮娜的衣服来检查她的身体、不由分说给她剪指甲,很显然,在妈妈心里面,妮娜只是一个还未长大没有隐私且需要人照顾管理的小女孩。
电影中不止一次显现妈妈的房间,整面墙上挂满了妈妈的自画像,妈妈独自一人一边画像,一边哭泣或者狂笑,整个人处于神经质的状态之中,很显然,这是一个在舞蹈生涯上非常失意的角色,生下女儿就将所有自己未曾实现的期望都加在了女儿身上,从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带着女儿去看芭蕾排练和演出,妈妈得知女儿成为天鹅皇后的人选后,不无骄傲地说“当年我生下你,带你去每节芭蕾课,让你对芭蕾着迷……”。女儿变成了妈妈实现自己梦想的替代品。
在影片中刻画了一个情境,妮娜成为天鹅皇后的人选,妈妈准备了带着芭蕾舞女的蛋糕来庆祝,妮娜因为胃部不舒服不想吃的时候,妈妈立马生气了,要将蛋糕放进垃圾桶,妮娜只好委曲求全地说想吃,与此相类似的片段是妮娜无法忍受妈妈的控制,在芭蕾舞演员莉莉邀请她吃晚餐的时候不顾妈妈的阻拦夺门而出,喝醉了回来后,妈妈打了她耳光,妮娜一直沉睡到第二天快中午的时候醒过来,妈妈坐在客厅里,丝毫不搭理妮娜。从这些小小的片段可以看出,妈妈要么是不断用让自己受罪的方式而让女儿感觉到内疚和不安,也因此用内疚和不安牢牢地控制了自己的女儿,要么就是严厉地责备和武力的干预来直接控制妮娜。
这就是妮娜从小长大的人文环境。从家里到公司,无一不在妈妈的掌控之内。
在这样环境长大的妮娜形成的是小心谨慎、脆弱、乖巧、听话、不敢越雷池半步、规规矩矩、不断追求完美的个性特点。同时,内心又充满着焦虑和冲突,因为渴望成长和独立、渴望拥有自我的力量是无法控制的,所以,影片中反复呈现妮娜焦虑时就抓后背,后背出血和手指甲带血的画面,抓的过程我们看不到,妮娜也没有意识到,当看到血的时候才意识到。这恰恰反映了妮娜想成长的焦虑,害怕不再符合妈妈的心愿了,害怕其他人认为她不再可爱乖顺了,害怕无法达到别人期待的完美时候的焦虑。
因此,在心理上,28岁的妮娜还停留在青春期前的儿童期阶段,自我还没有完全苏醒,完全像妈妈操控的傀儡一样,按照妈妈的期待努力地追求着舞蹈上的完美表现,就如同妮娜的房间,完全是小女孩的打扮,放满了各种毛绒玩具,到处都是粉红的颜色、睡衣上的蝴蝶结等。所有这一切是以丧失自我成长为代价的,以避免让爱自己的妈妈伤心难过、也避免落入妈妈每天哭泣的失败者的形象之中。
善于洞察人性恰到好处进行成长引导的导演托马斯 vs 逐渐释放内在力量的演员妮娜
导演托马斯是整部影片中非常重要的能够看清楚妮娜的人,在妮娜涂上偷来的前天鹅皇后贝丝的口红去见他,希望能获得天鹅皇后这个角色的时候,托马斯直接一语点破妮娜的特点“你美丽、恐惧、脆弱,是白天鹅最理想的人选,四年了,每次你跳舞,每一步都很完美无瑕,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你释放感情,从来没有。完美不是只靠控制出来的,它同样要求释放,突破自己超越自己才能惊艳观众。”
托马斯通过亲吻妮娜来试图检验自己的想法,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妮娜竟然咬了他一口,这一口让托马斯看到了隐藏在妮娜乖顺脆弱外面下内心所压抑的突破性能量的小爆发,因此,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妮娜作为扮演白天鹅和黑天鹅的天鹅皇后。
在接下来的排练过程中,托马斯用各种方式来不断引导妮娜释放自己、布置作业让妮娜在家里投入些抚摸自己的身体(目的是让妮娜爱自己,激活她身体内部的原生能量)、甚至不惜自己来扮演王子诱惑妮娜,让妮娜看到诱惑的力量、在妮娜无意识将贝丝的撞车认为是与自己有关时,他毫不犹豫告诉妮娜与妮娜没有任何关系,是贝丝内心的黑暗破坏性力量在作祟,直至到最后演出关头,托马斯在选择了莉莉的时候,看到镇静坚持的妮娜,他贴近妮娜的脸颊,郑重地说“你最大的障碍就是你自己,是时候放开自己了,释放你自己!“在关键时刻,他依然对妮娜内在爆发性力量充满了信任。
所有这一切,我们都可以看出:托马斯是真正了解妮娜的人,了解她身上的束缚,了解她内在压抑的力量,束缚得越是厉害,内在所压抑的愤怒、邪恶、狂暴的力量就越大,28岁的妮娜就像一座沉默的火山,终于在黑天鹅的扮演过程中以势不可挡的力量爆发出来了。也就完成了她自己人格的统整的过程。
因此,托马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扮演了妮娜所缺失的父亲形象,一个可以与妮娜的心灵共舞的人,可以深刻懂得妮娜的人、可以安慰妮娜的人、可以给予妮娜成长力量的人。
这也就正呼应了托马斯开始介绍黑天鹅剧情时候的解说,“那个故事我们众所周知,纯洁无瑕的美丽少女被天鹅的躯体束缚,她渴望自由,而只有真爱才能打破魔咒,她的愿望马上就要和王子实现,但就在他表白自己的爱意之前,她邪恶的双胞胎姐妹,黑天鹅,诱惑勾引了王子,在绝望之际,白天鹅跳下了悬崖,选择自杀,并在死亡中,最终得到了自由。”
28岁的妮娜在心理上还是一个纯洁无瑕的少女,被其母爱的控制所束缚着,根本就没有空间真正长大成长为28岁的成人,而母亲所给予她的爱是披着爱的外衣的控制,妮娜成为母亲实现自己梦想的替代品,母亲所给予的并不是让妮娜成长为自己的真爱,因此,在妮娜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自由和真爱,影片中妮娜反抗母亲的情节也越来越多,从不理会母亲的暗示同莉莉出去晚餐玩到很晚回家、将所有象征小女孩的毛绒玩具扔进垃圾道、到拒绝母亲进入自己的房间、到冲进母亲房间撕掉墙上象征着控制的母亲的脸的画像、到将母亲死命关在自己的房门外等,这些都凸显出妮娜需求自己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当母亲发出声嘶力竭的叫声,“我的宝贝女儿怎么了?”妮娜厉声说,“她已经死了!!!”,的确,这正表明妮娜已经从童年期大阔步进入了狂风暴雨般的青春期,用反抗的力量来表明童年期的妮娜已经死了,真正的自我由此复活了!
洒脱自在的莉莉 VS 循规蹈矩的妮娜
与妮娜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莉莉,这个洒脱自在的女孩,毫不避讳自己对妮娜的好感和羡慕,愿意接近在剧团中形单影只的妮娜,在妮娜受伤的时候主动来安慰她,在发现妮娜因为自己受到导演误解的时候主动登门道歉,带着妮娜出去玩,也让妮娜看到舞蹈世界只是人生的一个部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也让妮娜体验到从未有过的愉悦感和兴奋感,还有那份对于妮娜来说难能可贵的自由与反抗的力量。
同时,莉莉的存在也在心理上形成了对妮娜强有力的竞争,不断挑战妮娜的底线,不断激发出妮娜内心的嫉妒、愤怒、邪恶的力量,其实这些不过是妮娜在成长过程一直压抑的自我成长需要的变形产物,影片中透过妮娜从背部拔出黑色羽翎开始到演出中象征性地长出了满身黑羽,象征着这个女孩所压抑的黑色邪恶力量都完全爆发出来了,因此,黑天鹅的演出部分得到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就像导演托马斯所说“她邪恶的双胞胎姐妹,黑天鹅,诱惑勾引了王子,在绝望之际,白天鹅跳下了悬崖,选择自杀,并在死亡中,最终得到了自由。”莉莉就是妮娜邪恶的双胞胎姐妹的象征,或者换言之,莉莉就是妮娜被压抑在潜意识层面的部分,因此,双胞胎姐妹意味着人性中矛盾冲突的善恶两个层面的不可分割,一旦割裂,善被苛刻地完美化、恶被狂暴地邪恶化。这在妮娜所扮演的角色和妮娜自己身上被我们深刻体验。
对完美的重新解读
究竟何谓完美?一方面,在妮娜心里,做到母亲、导演所要求的一切就是完美,她要做一个别人心中所谓的完美的人,所以,我们看到妮娜是最刻苦练习的舞蹈者,而且,妮娜的家里面是有三面大镜子的另外一个排练场,镜头中几次出现妮娜因对自己不满,回家后继续练习的镜头。因此,舞蹈已经淹没了妮娜的人生。我们也看到妮娜一直小心翼翼地揣摩着别人的需求,努力来满足别人的需求。所以就形成了妮娜乖顺、脆弱、刻板的个性特点。另一个方面,在妮娜实际为黑天鹅这个角色训练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如莉莉带领她到酒吧狂欢、导演托马斯一次次的直击其情绪要害、贝丝的悲惨境遇等都将妮娜个性中被深深压抑的成长力量给真实地激发了出来,这些成长的力量长期被压抑变形为人性中邪恶贪婪占有欲的部分呈现出来。当妮娜在最后流着鲜血,带着成功的微笑说出“I’mperfect”的时候,就是人性中善与恶完整呈现的完美。妮娜经历了滴血的成长经历,破茧化蝶,最终获得人格上的重生,真正迈向了人性复杂的完美。
人性的复杂
人性是复杂的,人的心理也同样是复杂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全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人性的阴暗面和复杂性。若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这些部分能被很好的包容接纳和消化,会转换成人性中不可多得的洞察力和感悟力,而不是带着十足的杀伤力。若这些部分被压抑,反而会转化成更强大的邪恶的力量,造成人格的缺陷。如我们所熟知的2004年马加爵杀人事件的马加爵,2009年北京大兴灭门事件的李磊,他们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乖顺的人,长期的压抑导致爆发式的反弹。
此外,最危险的游走于人性边缘的是那些演员们,他们需要在舞台上、电影上、电视剧上演绎不同个性人物的人生,这也极有可能启动了他们内心未曾碰触的阴暗面,我们所熟知的张国荣在历经了电影《霸王别姬》和《异度空间》后,整个人无法从影片中的人物中自拔出来,记者在采访他时,张国荣提到经常做噩梦看到电影中的那些可怕的东西,张国荣自己本身也被深深地激发了。最后他用死亡结束了一切,也演绎了破茧成蝶的神话。
结语
戏如人生,人生入戏,若能不固着在完美苛刻的超我需求里面,若能用更加淡定、从容、悠闲之心态看待复杂多变的人性,就多了一份宽容和游刃有余的力量。同样,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何尝不是如此,若父母能够依据孩子的天性顺势而为,而不是将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抹杀孩子的个性,那么,孩子也同样可以成为为一个更加具有完整人格的人。这样,每个人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真正人生。
影像馆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