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3招教你如何冷静下来

冲动是魔鬼,很容易让我们走向极端,当你被烦恼和压力包围时,我们如何保持冷静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三个冷静技巧。——

如果你问我,想要长寿最重要的一条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是避免烦恼,压力以及紧张。当然,就算你不问我,我也会这样告诉你——乔治.F.伯恩斯(George F. Burns)

生活中一个非常有用的技能就是能够保持冷静。在消极的情况下确保情绪的平静,对各种事情不会反应过度。当你与其他人讨论时,(不会)在脑海里虚构一个很大的问题,甚至,把它们真真实实地制造出来。——这就是我们说的“小题大做”。

为了能够更冷静,你需要这样做:

◎ 减少压力和担心,以及,与他人毫无意义的争执。

◎ 不要浪费时间、精力和想法在没有用的事情上。

◎ 找到你感兴趣的东西。去接触那些对生活持有更放松积极态度的人,将他们带入你的生活中,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人们都喜欢和那些与自己更相似的人出去玩,因为这样相处更舒服,更能带来快乐和成就感,因为人们一天只有24小时(译者按: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浪费在无聊枯燥的人身上),所以不得不做出一些筛选(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有一种人,对任何事情都能以平和放松的态度去看待,在各种人际关系中,这是一种积极且极富魅力的良好品质。

那么,你会让自己如何保持一颗平静之心呢?

这儿给你准备了三招,(当你遇到突发状况时)可以帮你平复心情,而不至于反应过激,或者变得愤怒,沮丧,恐惧,乃至生活中不管大大小小的事儿都担心得要死。(译者按:大事担心小事也操心,这不得整出个神经衰弱?)

1. 问问你自己,这事是不是真有那么重要?

如果,你问了自己一些错误的问题,这对解决一个大问题将毫无助益。

如果,你问了一些还不赖的问题,将有助于你站在一个更有效的视角上来看待这些事儿

◎ 谁在意?(很简单吧)这样问了之后,会让你意识到没啥大不了的,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

◎ 从现在开始,这事会影响到未来5年吗,还是只有5个星期?这是我非常喜欢的提问方式。在很多情况下,这个方式很奏效。通常来说,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调整下自己的想法和情绪。问过自己这些问题后,你会发现,如果你本着更积极的想法,那么,那些事情就都没那么重要。

2. 别傻愣着啊,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儿

几个星期前,我就提到过这个问题,在写一个关于“如何避免让手机绑架你的生活”的话题时。这是一个建议或说习惯,有效地帮助你轻松应对各种情况。

因为,当你发现自己只是傻傻地干坐着而不去做点什么事时,你会很容易陷入循环的消极想法中,进而让你的情绪更加低落。简单的做法就是,多参加一些好玩儿的活动、多接触一些有趣的人,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放松,也不会再轻易对一些琐碎的事情反应过激。

我还发现,当手头有好玩儿的、让人兴奋的事儿在进行时,我们不会去把琐碎的事情放大,让生活变得戏剧化。因为你根本没有时间去做(这种无聊的事儿),要知道,你还有更重要更有趣的事儿要去处理。如此一来,事情就会保持为在它们本该有的样子,而不至于失控。

所以不要花时间去分析生活,而要把时间用来实践和探索,按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这样一来,你便常常需要扩大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也许伴随而来的是你还需要去面对恐惧。而这一切都会让你变得更加自信,面对突发状况也能得心应手地处理,不至于发愁。

3. 其他人会怎么做呢?

这是个很好的方法,帮你寻找到一个新的,更有用的,有时看来也很好玩的视角。你只需要问问自己,当别人处在你的位置时会怎么办?

试着这样问自己——

◎ 小熊维尼会怎么做呢?

◎ 詹姆斯•邦德(007系列电影主角)会怎么做呢?

◎ 爹地或妈咪会怎么做呢?

◎ XXX(任何一个你身边那些冷静又智慧的朋友)会怎么做呢?

这个办法看起来像是闹着玩儿,但可以帮你找到新的角度,把你从当下消极的、焦虑的、困惑情绪的制高点中拯救出来,换一个观点看问题。

这么做可以帮助你冷静下来,认识到这不是多大个事儿,并帮助你从固有的思维模式里跳脱出来,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文/亨利克•埃德伯格( HENRIK EDBERG)

译者:飞鱼安乔

【本文由飞鱼安乔授权给心理网使用,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心理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3招教你如何冷静下来  冷静  冷静词条  下来  下来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综合

 为何你会如此痴迷算命

为何你会如此痴迷算命?其实这是一个心理问题,人们总是去把未来的那种神秘来寄托于算命,认为是有神灵的操持,来进行很好的保佑自己,于是算命也会对人们的心灵得到慰藉…...(展开)

综合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现在不管是否学过心理学的人,都能或多或少谈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几十年来流行甚广,也是国外心理学家试图揭示需要规律的主要理论。但在心理学界,对该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