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人那么清醒,即使沉沦也未见停歇。——
关于书籍。云南,西藏。每啃完相关一本小说,心里就会加速跳动一次,向往又多了一层。心在不断地遭到诱惑,绝对的甚至是致命的。
就像从一开始遇见“流浪”这个词,心里就有说不清的向往,向往一种绝然的游荡,世事的纠缠分明于心,却有着假象的洒脱,心疼这个词背后的孤寂与难以诉说的无奈、沧桑。一个人行走,跨上背包,踏上陌生的路,赌注,冒险。
当一本书,一个故事牵涉着一个个有着圣洁光环的山脉,村寨,湖水,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心里涌动的就是向往,向往一次神圣的探行,去感受去领略灵魂的洗涤。把这些也许对很多人而言轻而易举便可办到的事喻为向往,因为在我心底,不仅仅是物质条件的限制,附带着一连串的思想牵绊,于是,这一切便更像是一份遥不可及的向往。我无法迈出那样的一步,去践行一次置死地而后生的旅程,重生的另一个灵魂。蠢蠢欲动,却终是不能。说我自卑懦弱胆怯,都对。行不成,便爱极了那样倔强行走下的故事,那些游记,那些人事。守候与等待,在如今社会也许显得格格不入的地域文化,落后却有着净人的淳朴与感动,这是能切身体会到的深刻。《25岁的沉沦》,关于我们的信念,我们的坚持,我们的冲动。很多时候,总徘徊着值与不值,其实心底早已认定,只是现实所呈现的结果总是如此让人失望,总要教人不断去疑问这么一个矛盾的肯定。而事实只能是:我想,我愿,我就去做。然后,不奢求结果,也许小小的后悔却绝不遗憾!
关于小说,关于行走。
我一直都相信自己会是一个一直走着的过客,如此爱极了行走。一种生活,一种发泄方式。直到精疲力尽,满脑子的思想,说不清在满路映像冲进眼里时是停滞的空白或是继续不停地游思。目中无人,是自己总结的行路时的状态,并非无视,而是过人匆匆,反应不及入脑,除非擦身而过牵动的熟悉感。
太多习惯,根深蒂固,改不去也不愿动摇。
那么,继续吧,关于生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