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邓清溪】爱,还是不爱?

原创:爱灵心理咨询 邓清溪

谈到爱这个话题,内容真是非常丰富。但今天我所谈的这个爱,却有些与不一样的地方。

        昨天是冬至,朋友邀我们一起去她家包饺子,吃饭。其间,谈论到某某大学的一位博导,……诸多的头衔,37岁,还没有结婚,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结果——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感觉到一个巨大的反差感。为什么?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大家谈话的时候,似乎把它当成一个谈资,但我心里却感觉很沉重。我总觉得有些话想说,却又感觉说不透,于是今天又写下这一段文字。我的思绪,随着文字的输入在不断地跳跃。正如标题,我正犹豫着取个什么名字呢?它就跳出来了,爱还是不爱?

        面对这个题目,我感觉一下,我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个题目会蹦出来呢?似乎,也可以和我最近的个案挂上钩来。隐隐地,我感觉大部分的人,都在渴望得到——爱。可是,很多人却无法来满足这个刻骨铭心的愿望,于是他们开始从社会入手,去赚更多的钱,更多的名,去赢得更多的权利,让别人因为钱,而更多地爱“我”,因为“名”而更多地关注“我”,因为权而而更多地掌控“他人”而感觉“我”的存在。当然,更多的人从亲密关系入手,渴望去获得伴侣对自己的爱,或者家人对自己的爱,父母对自己的爱。

       当然,我们知道,从小因为缺少爱,所以我们更多地希望得到爱。这似乎成了一个魔咒,驱使着我们用尽一生的时间与精力,去弥补内心的缺失感。但,如论如何,不管得到了多少钱,得到了多少名,享有了多少权,这种缺失感似乎都在,它就象是一个无底洞,永远也无法把它填满。老婆给不了我要的爱,于是就去找情人;情人也给不了,就去培养孩子;什么人都满足不了我的愿望,就去指责他人。我想,欲壑难填就是这层意思吧。

      这其实道出了一个世间的真理,寄挂在物质上、形式上、外在他人上的心理满足感,永远只能浅尝即止,不可能真正地满足内心的缺失感。它就象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想,心理学家说的“不含敌意的坚持,不含诱惑的深情”其实说的就是这层意思。我的坚持,我的深情,只是你这个人有关,跟你的行为,跟我给你什么奖励,物质层面的东西无关,跟任何形式上的东西无关——这是亲密关系中的诸多矛盾与冲突的根源所在。我爱你,爱的就是你的全部。我因为会爱我自己,清楚爱你不是需要你来反哺——爱我。

     为什么我们很难感受到爱呢?因为内心在做怪。正如老子所说的,他人让我不相信,其实是内心有不信任的种子。我们内心如果觉得不被爱,无论给你多少外在的金钱,名誉,权利,你都会觉得不被爱;无论亲密关系中的人如何做,你都会觉得不安全,没担保。内在只有通过内在来满足。心只有通过心才能改变。可惜,世人被物质的世界所迷惑,浪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到头来终究是一场空。

      37岁,还未结婚,挂了一身的名誉,也许还有少少的金钱。就这样去世了,累死了。我只想问问他,这是爱自己,还是在虐待自己?美其名曰是为了……实质了是为了什么呢?我不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所以,规则,标准,是为了满足什么而被我需要的呢?一句话,都是内心的缺失感。究竟缺什么,就要去问问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了。

     由此,引发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来爱自己?我们的所做所为,是爱自己,还是为了不爱自己?

     老子呐喊了五千年的话,被我们当成了耳边风。他说:一定要成为某种标准,某种形象的人,不会有好的结果(强良者不得好死)。这位大学的优秀教授,写了多少篇优秀论文的博导,人们眼中的人才,标兵,就这样走了。我想,大家都会认同,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如何拼博,都是为了好好地活着,而不是为了早点把生命结束。所以,如何努力,如何拼博就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身体,通向我们的心意。或者,是给我们一个能够承受的界线。过犹不及,孔子也是这样谆谆教诲 。所以,倾听身体给我们发出的信号,了解身体是如何运作的,都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内容。换句话来说,情绪告诉我们的是无形的“心”的边界,身体告诉我们的是承载“心”的边界。这二者不可或缺。

      爱自己,还是不爱——或虐待自己? 身体终究会给你一个答案,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知止为爱,过头就是虐待。这是我认为的。知止才能成为至善。古人的智慧,永远伴随着我们的文化在给我们营养,吃不吃在我。

所以,别人不爱我,这是一句最大的谎言。真实的话是——我不爱自己!!!

当然,这句话适合成年人,不适合孩子。因为,孩子需要从父母的爱中,学会如何爱自己,如何为自己负责。会爱自己的人,才会爱别人。不会爱自己的人,他爱别人只会也为一种假象,那种爱会成为一种负担,会让人觉得很累,如果发生在亲密关系中,逃离这种爱是很多人下意识的选择。

 

      心理咨询师

      邓清溪

                 

     广州最早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者之一,工作经验长达16年,累积了丰富大量的个案经验。尤其擅长短期心理治疗,成功的心理咨询案例有婚恋情感、亲子关系、情绪调节、同性恋;心理治疗案例有抑郁症、强迫症、社交恐惧与焦虑等。16年来不断进行自我修炼与培训,具有严谨的专业的态度和职业道德,多次接受《新快报》、《信息时报》等媒体采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邓清溪】爱,还是不爱?  清溪  清溪词条  还是  还是词条  
综合

 乐嘉:写给15岁的女儿

这篇文章,言语可能太重,会有些地方让你承受不了,你也可能看到一半,就想跳过去不看。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记住:我为有你这样的女儿而自豪,我爱你。无论发生什么,我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