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想当年同事多年情比亲兄弟 过来人难懂今朝职场冷漠侵袭

  华夏“对于那个曾经的年轻战场,我有很多的情感寄托;对于那些曾经在一个战壕里的兄弟姐妹,我有太多的怀念。或许离职的原因有很多种,但不变的是同事间真挚的友情,是一种难以割舍的牵挂。”看了本报“职场冷漠度”的系列报道,一位“久经沙场”的职场元老林先生来电表示,无法想象如今的职场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冷漠”,并且向记者讲述了他职业生涯中的温情的点点滴滴。本报记者顾 卓敏 丁烨

  职场冷漠症“微会诊”预告

  本报从10月11日起连续推出的“职场冷漠度”系列调查报道引发了读者的热烈反响。许多职场人士来电、来信诉说了自己在职场中遭遇的“冷漠”,表达了身在“冰冻”职场的种种困惑,有的是同事同事之间的人情冷漠,有的则是企业对于员工的薄情寡义。

  对此,本报特邀三名各个领域的专家,将于今天(10月18日)下午2点至4点微博在线回答读者们的提问与咨询。三名专家分别是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应利、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以及闵行区青年就业创业促进会培训部负责人、心理咨询师段雅萍。

  届时,欢迎读者、网友参与本报微博互动。无论是分享职场“冷漠”故事,还是有关难解的“冷漠”困惑,无论是有问题要咨询专家,还是仅仅倾吐心声,欢迎大家@青年报提问或者留言,我们将请专家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复。

  一次次搬家老单位抬头的“废纸”一张都没扔

  乍浦路375号、胶州路709号、江宁路1376号……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末,林先生供职的第一个单位前后三个办公地点的地址。而今即便30年过去了,即便林先生早已离开了这个单位,但说到曾经的办公地点,林先生依然能够不打嗝楞地一口气说出来。面对记者的惊讶,林先生淡定的表示,“这难道很稀奇吗?这些都是我曾经努力奋斗过的地方,记住一个地址有啥难。现在只要经过这些地方,我都会抬头看看,或许建筑本身已经变了,但是这个门牌号,这个地方,还是有很多美好回忆的。”

  与此同时,记者发现,林先生的这种怀旧情感还延续到了很多具象的物化收藏。“妻子一直抱怨我的东西多,我的书房乱,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她勒令我必须将这些‘废纸’扔出去,不过最终当然没能得逞。”林先生以一种轻松诙谐的口气告诉记者,妻子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这每张“废纸”在他看来,都是宝贝,是自己青春岁月的见证人。

  印有单位地址的信封,打着单位Logo的便条、抬头纸,每一份工作汇报,每一次会议材料……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已然是堆积如山。“我搬了三次家,家用电器升级换代了一批又一批,该扔的东西也处理掉了不少,但是这些‘废纸’却是一张也不能少的。”

  离职前的最后一晚同事们送上情深意浓的祝福

  在职场中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林先生看过太多同事的离职,也有过自己离职的经历。然而,这一切在他看来,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短暂告别,并不妨碍同事间的情感互通,“因为,大家都热爱这份工作,大家都曾经是拼搏在一个战壕中的兄弟,今天不论是你走了,还是我离开了,彼此之间只有祝福与不舍”。

  1999年12月30日晚,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意味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但对于林先生来说,这是他离职前的最后一晚。“那年其实我手上还有不少年休单,但是我都放弃了,甚至同事有事我还主动帮忙顶班。原因很简单,我珍惜这段与同事与单位相处、合作的最后时间。我希望自己能够站好最后一班岗,我不想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留下遗憾。”

  说到这里,林先生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傍晚,情绪也激动起来。“我印象很深,那晚我处理好手头最后一件工作,把电子版传给领导。而那份珍贵的纸质版材料,我一直保留至今,因为在它的正面有着领导和同事们留给我的真挚祝福。”

  “祝高开高走”“愿永远拉涨停”……林先生告诉记者,由于自己当年从事的是与金融有关的行业,所以同事们的祝福也带着浓重的“职业病”。若干年后的今天,林先生已然是一家公司的高管,面对同事、下属的离职,林先生都沿用了这种送别模式。“对一个人而言,每一份工作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一种历史的沿袭,是人生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正因如此,与每一段经历告别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是充满了不舍之情,而绝对不应该是‘转身即冷漠’。”

  》对话

  单纯所以热情冷漠因为不成熟

  记者:你怎么看待现在的职场人对于公司对于单位的冷漠?

  林先生:我很难想象,怎么可能会出现这种冷漠。如果每个人对待工作都像对待爱人、孩子那样,那么她的气息、她身上的气味都应该是你留恋的。在这种情况下,整个人肯定是充满热情的,又怎么可能冷的下来。哪怕是离职也不应该是这样的,离职就跟离婚一样,很多时候没有对错,无非是更适合,不能因为分开就否定之前的一切,毕竟曾经那是一份真挚的感情,让你激动过,幸福过,这一切都是值得回味的。

  记者:那对于如今职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你怎么看?

  林先生:或许只能说,现在的人太自我了,自我到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我们当年的人很单纯,最主要的是有分享精神,分享工作上的得失,分享生活中的喜悦。即便是处在竞争关系之下,也是对事不对人的。如果说拿“冷漠”来当“保护伞”,只能说明你还不是一个成熟的职场人,不够自信也不够包容。要知道真正有魅力的职场人是能够打开心门用“真心”、“真情”去感化别人,改变环境的。

  》职场过来人对比今昔

  无法想象女儿换工作就删通讯录

  二十多年前,在市轻工业局工作的市民老徐如今已步入退休年龄。但逢年过节与老同事短信、电话问候,每年春节前雷打不动的一次大聚会都是生活中最寻常的事。当他偶然知道自己的女儿跳槽之后就将原单位大多数同事的通讯录全删了之后非常震惊。

  当年的师傅如今年年问候

  “我当时在国企做供销科长,后来单位把我借调到轻工业局挂职两年。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91年的冬天,我去局里报到的那天天气很冷,风很大。一进办公室,老朱就拉着我,介绍了所有的同事,然后帮我泡了杯茶,还交代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都可以问他。后来我才知道,老朱是办公室里的‘头头’,业务工作都是他负责。”老徐对当年报到的细节记忆非常清晰,他告诉记者,当时能从企业去局机关挂职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他很珍惜这个机会,办公室同事也非常友好,让他的忐忑不安感瞬间就消失了。

  “当时,同事都叫朱师傅老朱,但我叫朱老师,他就说叫老朱好啦,不要那么拘束。之后,很多事他都非常照顾我。有一件事我记得很清楚,过年之后也就是1992年开春,我家里出了点急事,不得不请几天假,当时心里非常自责,因为刚到新单位不久就请那么多天假,总觉得影响不好。不过同事们了解到情况之后,不仅帮我分担了所有的工作,还买了好多东西来家里看望住院的家人,当时真的挺感动的。”

  徐先生告诉记者,90年代的上海,还没有“职场”这种说法,但是现在职场中的许多问题当时也是有的,“不过当时的人心态没有那么浮躁与急进,同事间的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大家的心态都比较好,与人为善,总是尽量为别人考虑,没那么多算计与心眼。”两年之后老徐就回老单位了,短短两年的挂职生涯却让他结识了许多一辈子的朋友。“我回自己单位之后工作比以前更忙了,但轻工业局的同事还常常会打电话问候我,我们有时候也会约个时间在休息天一起喝个茶。”

  迄今,二十年过去了,当年的老朱师傅已经退休好多年,是个含饴弄孙的古稀老人了,徐先生每年逢年过节都会给朱师傅打电话、发短信问候,每年过年前还会有当年办公室的老同事召集大家吃饭聚会。“包括我自己单位的许多同事,我们现在还都保持着联系,遇到好友间的婚丧嫁娶,彼此还会邀请对方。总之,大家都很珍惜早年的情谊。”

  当年的属下如今为他们找工作

  90年代在南市一家服装厂做厂长的市民肖女士,至今还承担着“老领导”的重任。肖女士在上世纪80年代末,凭借自身的能力与才干,成为一家服装厂的厂长,管理着一个60多人的小厂。尽管规模并不大,但由于领导管理有方,员工勤勉努力,厂里的效益非常不错。

  “我当时做厂长的时候,与工人的关系都很不错,当时的服装厂也不像现在的公司那么管理正规化,我们厂里有自己的裁缝,有自己的生产车间,可以说是一条龙的。衣服的款式有时是参考国外的服装杂志,有些是自己裁缝设计的,销路很不错。当时我手下的一个业务副厂长跟我合作很愉快,她年纪比我轻,能力也挺强的。”

  肖女士说,在厂里干了6年之后她就去了政府部门工作,但一直与厂里的老同事保持着很频繁的联系。“我走之后,副厂长就接了我的位子,她遇到什么管理上的问题,还是会打电话来问我。我也会尽自己力量帮助她,厂里的效益一直还可以,人员流动也不大。直到后来社会大环境发生变化,服装厂也开始走下坡路。”

  肖女士说,可能是她这个人比较念旧,因为她把自己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这个厂,所以一路走来,与厂里的老同事始终保持着很好的联系。“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大概是以前的属下都比较信任我,我帮以前的科长孩子找过学校,帮老同事找过工作,帮车间主任的家人找过医院,虽然很多人都说不需要什么忙都帮,但我总觉得别人来求助是信任我,我能帮就要帮。毕竟,大家最好的年华是在一起工作的,当时一起奋斗过,一起为了效益拼搏过,一起为了设计出了一个好卖的款式开心过,想起这些,就觉得很感动。”

  谈起如今氛围完全不同的职场,肖女士的思考也比较理智。“我觉得当年我们那一代人的同事友情是有时代背景的,当时企业里职位的竞争没有那么激烈,现在的企业,尤其是外企竞争那么激烈,大家工作之余也没有那么多时间联络感情。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大环境也变化了,很难要求现在的年轻人像我们那一代人一样。但我想无论时代怎么发展,要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总是需要双方都能诚挚付出,都珍惜彼此的缘分。”

  睫毛增长液:http://www.lunzur.co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亲兄弟  亲兄弟词条  过来人  过来人词条  难懂  难懂词条  想当年  想当年词条  今朝  今朝词条  
综合

 我的老師们(9)——王求是

微笑,博学,深谙佛学。与共情相比,化情更为总要。王求是教授——佛、禅与心理分析初见王老师,肯定与远看不同,相比起我的老师刘建新,我知道只是他们是同门师兄弟,当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