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华老师是第一个主动来寻求心理咨询的人。”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所副所长何元庆告诉记者,近一年来,他对张绍华一直很牵挂,去年6月从四川回到芜湖以后,虽然一直与张绍华保持联系,但心里很希望能真正见到他,看看他心理康复得怎样了。——Psy525.cn
去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5月下旬,安徽省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服务团心理援助队来到四川绵竹开展心理援助。5月30日下午,一名骑着摩托车的瘦小男子来到心理援助队营地,说要做心理咨询,他就是板桥学校的张绍华老师。
“当时他症状非常严重,头痛厉害、失眠严重、精神恍惚。”通过张绍华的描述,何元庆了解到,“5·12”地震当天是张老师的38岁生日,他正在给52名学生上课。地震时,他迅速组织学生从二楼撤离,所有学生都安全撤出教学楼,不幸的是,一名男生在撤往操场的路上被围墙砸到,胸部受伤内出血而遇难,这一幕让张老师内疚不已。
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干预,张绍华老师睡眠好转,“从伤痛的泪水中看到更美好的明天”。
之后,何元庆与张绍华一直保持联系,对张绍华的康复情况也一直很关注和牵挂。何元庆告诉记者,去年10月份,他和张绍华通了一次电话,当时电话里听他的声音感觉好多了,这让何元庆很欣慰。今年春节前,张绍华还寄来了一张明信片,上面是板桥学校的重建效果图,何元庆从中感受到张绍华对家乡的重建以及自己的工作都满怀信心。今年“五一”期间,张绍华还发来短信,对他们曾经在灾区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
“当然还是希望眼见为实,你们记者在四川如果能找到他,一定要多带一些他的信息回来。”得知本报特派记者去寻找张绍华老师时,何元庆对本报在中间起的桥梁作用一再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