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记者谭莹 倾诉人:黎芬 女 25岁 企业员工 倾诉时间:1月5日 倾诉地点:本报编辑部——Psy525.cn
阅读提示
黎芬说自己的婚姻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但主要原因并不是夫妻之间的感情问题,而是她和婆家人之间的矛盾所致。
思来想去,黎芬认为这一局面是因为自己和丈夫成日与老人同住,而老人又过多干涉他俩的生活引起的。她希望能改变目前的生活方式,与丈夫过一过二人世界。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唤回昔日的感情。
婆家一大家子人,父母曾担心我处理不好关系
在我生活的环境中,与我同龄的人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人口少、人际关系也相对简单。我认为,我们这类人一般都比较单纯、心直口快,当然,身上也或多或少存在着独生子女的自私和娇气。
和我差不多大的磊子竟有三个姐姐,也就是说,他父母生育了四个孩子,这种现象在我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但这并没有影响我和他之间的感情发展。记得当时我俩在同一企业上班,他借工作之便向我展开追求,而我则单纯地认为:有个人爱、有个人疼是件挺美的事,含羞答应了做他女朋友。
可我俩的交往并不被家人看好。父亲觉得磊子其貌不扬,配不上我;还有些亲戚恰巧也在那家企业工作,他们说磊子抽烟喝酒,坏毛病不少;而母亲一听说他还有三个姐姐,且彼此又住得很近以后,觉得十分担忧。她深知我的直脾气,怕我处理不好和这么一大家子人的关系。
但那时候我哪里顾及得了这些,在娘家又哭又闹,实在拗不过我了,父母只好勉强同意这门婚事。谁想就在举办婚礼前后,一些小事让我忽然掂量出了母亲那些担忧的分量,搞得心里疙疙瘩瘩,颇不痛快。
按老家习俗,新郎要给新娘家一定数额的彩礼钱,感谢娘家父母辛劳地把女儿带大。其实不拘多少,主要是个礼节问题。我跟磊子说了,他说得回去和家人商量一下。而商量的结果是,他们认为自己不是本地人,根本不必遵循这个规矩。这个消息让我多少有些失望,也让我对那几位尚未深交的婆家人有了怨言:“就算你们不是本地人,可毕竟在这里已经生活了20多年,入乡随俗,难道这点礼节都没有吗?”倒是我父母很大度,说既然婆家没这个规矩那就算了。
婚宴开始了,我和磊子挨桌敬酒,按老家规矩,亲戚们得给新人准备红包。这个过程还算顺利,家里的至亲都给了,他的三个姐姐也一人给了一百。可随后他就被公婆叫到一边,然后回来跟我说:“我们老家可没这个规矩,你赶紧把姐姐的钱退给她们吧。”似乎这话不无道理,我依言照做了。
可我不得不承认,我不够大度。这两件事情虽然不算什么,却让我心里不太舒服,也间接对婆家人产生了看法。忍不住对母亲嘀咕起这些小心思,母亲越发担忧,她说人越多、矛盾越多,而我的性子又急又直,恐怕很难与婆家人相处好。
所有担忧都成事实,我被婆家人排斥在外了
现在想来,很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听父母的话,尤其是母亲的劝告。直到步入了婚姻,与婆家人成天生活在一起后,才发现我很难融入这个大家庭。
公婆、三个姑姐,还有我和磊子都住在同一片宿舍楼里,平日几乎是低头不见抬头见。按理说,离得这么近,应该关系很密切才对。可我不是一个很外向的人,平时话不多,嘴巴也不够甜。结果,婆家人对我的主观印象不太好,觉得我比较冷漠。再加上我和几个姑姐年龄相差比较大,没什么共同话题,所以很少主动找她们聊天,她们就觉得我不合群,爱拿架子。
而这些话都是通过磊子的口传到我耳朵里的,他在进行复述时总还夹杂着一些批评和质疑:“你怎么能冷冰冰地对待我爸妈和姐姐呢?叫他们一声会少块肉吗?”本来,我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应该再热情一些,可他的话却轻易就能激起我的反叛心理。明明已经知错了,还要嘴硬地说自己没错,甚至强调婆家人的种种不是。有句话说的一点没错:世界上没有哪个男人愿意听老婆成天说自己家人的坏话。我这么做的结果就是磊子越发觉得我在无理取闹。
结婚后,我和磊子一般都是在公婆那儿吃饭,然后回自己家睡觉。这对许多年轻人而言,是件幸福的事。可我的感受却不是如此。每次到公婆家,磊子就会和公婆聊得不亦乐乎,说着我听不太懂的方言。我坐在一边想插话都没份儿。那种被人忽视、被人遗忘的感觉很不好受。尤其是逢年过节,姑姐们都会拖家带口到公婆家团聚,只听他们一屋子人都在欢笑,我却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实在按捺不住了,我把磊子叫到身边坐着,感觉这样会比较安心一点。可过不了几分钟,他又被姐姐叫走了,继续用我听不懂的话谈笑风生。没有人会注意到我的落寞,任由我坐在角落发呆。
其实,我也曾想过要努力对婆家人好,努力融入他们之间。比如,外甥过生日,我请假买了个蛋糕给他送去,又急匆匆赶回去上班;姐夫生病住院,我特意买了水果和营养品去看望。可不知怎的,他们的表现并没有我想像中那么亲热,甚至连个“谢谢”也无。
不知是我太小心眼,还是我太敏感,总觉得婆家人并没有敞开心扉接纳我这个媳妇。换个角度说,我又何尝像对待娘家人一样对待过他们呢?所以,我很明显感到自己已被这一家人排斥在外了,那种孤立无援的痛楚几乎让人崩溃。
事态越发严重,这种冷漠竟已弥漫到了我的婚姻里
更让我郁闷的是,在对待我和婆家人关系这一问题上,磊子永远是毫无悬念地站在我的对立面,毫无原则地偏向他的家人。
记得去年4月,我和二姑姐争了几句嘴,磊子把我大骂一顿,还跑到我娘家,向我父母告状,说我没教养、不懂礼貌等。然后,逼着我向二姑姐正式道歉。我不肯,但经不住父母的劝诫,只得从命。也许,在这件事上我的确有错,可他不该把错全部推到我一个人身上。姑姐是他姐姐,我是他的妻子,都是亲人,怎么能这样厚此薄彼呢?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久而久之,我觉得自己好委屈,而磊子的气焰则更甚,动辄就用“离婚”二字要挟。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要离就离,离了彼此清静。”
这话实在让我心寒,尤其是回想起当年磊子追求我时的情景,就忍不住感叹:好好一段感情,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样?细细一想,结婚两年多来,我们几乎没有过二人世界,要么在上班,要么就是和婆家人在一起。我感到孤单也就罢了,最让人难受的是,每次我和磊子一有争执,不是公婆插进来发表意见,就是姑姐们把我一顿数落。原本很小的问题,被他们这么一搅,不知无端放大了多少倍。不是都说“夫妻间的事应该关上门解决吗”?可我连这点隐私都没有。
最近很苦恼,也向一些朋友讨教了这方面的问题。一朋友说,我和磊子感情变淡的关键倒不是说两人变了心,而是被太多家庭矛盾所负累,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这些矛盾。怎么远离?她给我出主意说,让我以后就在自己的小家开火做饭,两个人过起二人世界,感情自然会增进、心结自然会解开。我觉得这是个办法,也打算这么做,可当我给磊子说了自己的想法后,他却回答:“我在我妈这里吃得舒服、住得舒服,蛮好,你要单独开火就单独去弄吧,我懒得管你。”那冷冰冰的态度让我又气又犯难。
说句心里话,我还是很在意和磊子的感情,很在意这个好不容易才组建的小家庭。我希望能够和磊子心平气和地谈一谈,能够挽救我们的爱情。同时,我最近也在不断自我反省,希望能改变态度、改变心境,努力和婆家人融洽相处。但愿我所想的、所做的,磊子能够理解、能够看到。
(文中主人公均使用化名)
专家快评一:
这个世界上很多关系,比如友谊、爱情、婚姻最终都以聚合为目的,唯独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是以成功分离为终极目标。分离的越彻底,子女越能以独立的个体状态生活。
黎芬的问题其实很有代表性,这是一部分群体的婚姻问题。不过现在既已住在一起,父母无法直面顶撞,那她当下能做的,就是将重点放到磊子身上。毕竟婚姻主要关联的还是夫妻两个当事人,经营也是需要二人共同完成。
至于令黎芬寒心又担忧的 “离婚”二字,你无需过多在意,时常将这二字挂在口中的男人,要么就是心智不成熟,要么就是他真想离婚。若是前者,黎芬大可好好调教,若是后者,你即便真的委曲求全地做到他要的模样,他和他的家人亦是不会满意。所以以两点建议为今日总结,一、建议搬出来单住;二、让磊子担当他需要担当的责任。
(作者:毛白杨,三峡论坛心灵在线版主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专家快评二:
当一个人真正能放下自我,放下怨恨、成见和判断走近他人,真正去爱他人时,也就能感受到别人的爱了。
婚姻中,因为彼此原生家庭、成长环境的不同,双方会有一些习性以及模式上的差异,而这往往在“蜜月期”过后才能显现。就像故事中的黎芬步入婚姻的殿堂后才发现,在对待大家庭的问题上老公是如此坚决地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有一位智者曾说:“人生是童年时早已写好的剧本,只不过若干年后才上演”,足见原生家庭、早期经历对于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后期生活所产生的极其深刻的影响。一个真正心理成长的人必须经历与原生家庭的精神“断奶”,这里是指心理上真正的独立。如果婚前双方对配偶原生家庭的习性、模式,包括配偶父母的婚姻模式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在充分接纳的基础上步入婚姻,那么或许婚后会少了许多这方面的磨擦。
对黎芬和磊子而言,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沟通、磨合、渗透、接纳的过程。相信在爱、尊重、信任的前提下,没有融化不了的坚冰,黎芬和磊子的爱情终会结出美丽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