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好不容易熬过那个失恋的黑夜,但至今仍不觉白昼的光明。她睡梦中都在呼唤那个男孩的名字,而任何别的男孩她都不屑答理。您说她是不是得了痴迷症?”——Psy525.cn
如今少男少女的初恋,大多来自生理上的早熟,肉体的欲望与精神上的爱情往往不能同时燃烧。当精神和理性觉醒之后,他们才意识到当初的爱是那样肤浅、幼稚,加之彼此的缺陷得以暴露,或无力调节某些矛盾,很难相互接纳,等等,于是,当初那种生理欲望也随之减弱,心理日见疏远,分手就几乎成了必然。仔细观察少男少女们的初恋,大多难以坚持长久。“来得容易去得快”,是不成熟的爱情或者称“练习式”的爱情共同的特征。
尽管如此,初恋的感觉仍旧令人回味无穷甚至刻骨铭心。为什么?也许因为这是一种“未能完成的”、“不成功的”事件,更使人难以忘怀,这就是所谓的“契可尼效应”。西方心理学家契可尼做了许多有趣的试验,发现一般人对已完成了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却总是记忆犹新。未获成果的初恋中美好时辰和景象,大多深深地印入恋人的脑海,使他们在一生中都难以忘却。这种心理现象,可以举出许多。例如,你在数学考试中要答100题,其中99题都完成得很好,就是那一道题把你难住了,没完成,未得出答案。下课铃响了,你交卷后走出考场,与同学们对答案,那99题都有正确的结果,而那未完成的一题,同学告诉了你答案。从此以后,那未完成的一题被你深刻而长久地记住了,而那99题却被你抛到九霄云外。今后再考试时,若出现当初你未完成的那一题,你就再也不会做错,因为它被你牢牢地刻在脑海中了。
这样解释初恋的记忆,就很容易明白其中的奥秘了。作为父母,为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的确应当学习一些心理学常识。如果父母平日就弄懂了上面那些道理,但面对孩子陷入初恋的激情时,就要提醒孩子青春之恋往往是难以完成,没有结果的,使其做到“一颗红心,多种准备”。当发现孩子陷入失恋痛苦时,便可实施科学的劝告,向其讲解契可尼的试验,让其明白,初恋之所以令人刻骨铭心,正是源于初恋的未完成性。而对这种刻骨铭心的记忆反复追寻,就可能导致痴迷。特别是在失恋初期,暂时尚无别的朋友或兴趣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时,最容易在孤独感、寂寞感的伴随下反复去咀嚼失恋的滋味,从而加剧痛苦,达到难以自拔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一般劝慰是难以奏效的。例如只说:“那个男孩如此狠心,趁早忘了他吧!”或者说:“你这么优秀,还愁今后没有人爱你吗?”这些劝告,均未针对孩子痴迷的成因。如今的少男少女,智慧高,求知欲强,接受的信息很多。尤其是那些能够深陷失恋痛苦的孩子,往往是思虑过度的孩子,头脑简单的孩子是不会有长久而强烈痛苦的。因此,面对这类多思善感的少男少女,父母不能简单粗心地对待。用关爱的态度和科学的语言与孩子促膝谈心,使他们最终做到通情达理,才能真正解开心理的疙瘩,重新振作起来,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新的生活,迎接新的挑战。这样,孩子就不会在第一次失恋痛苦中停滞不前,甚至自暴自弃,而是从初恋与失恋的经历中学习到成长的知识,心理调适的技巧,从而走向健康的成年。
由此看来,今天,做少男少女的父母真是不容易。尤其是当你的孩子进入高中,其智慧与情感都复杂化之后,你发觉自己很难读懂孩子的言行举止了。须知,如今这一代高中生的父母,多半是在“文革”那个封闭而不正常的年代度过自己青春期的,当时根本不可能接受什么青春期心理健康或性健康教育,加之那时环境简单,信息量很少,父母一代可谓“单纯”,也可谓“傻”。而今天,时代完全变了,孩子们不可能去重复父母那一代的青春期经历。因此,父母如何“与时俱进”地去理解和帮助孩子安全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就成了一道必须经过学习才能解答的难题。
笔者同意为《今日父母》主持这个栏目并撰写几篇专题文章,正是因为虑及今日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们的困难和尴尬,诚恳地希望把自己在理论研究和咨询实践中所得到的点滴经验体会传达给所需要的父母们。笔者的意见仅供参考。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父母们在参考笔者意见时,还必须针对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
(该文章作者为陈一筠老师,转载自中华心理教育网)
作者简介:
兰小兵
已帮助过
7866人
入驻年限
9.5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