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一花一世界。任何人、事、物原本都并没有对错、好坏的区分,是我们用头脑擅自将黑定义为恶、将白定义为善的。如果没有评判,它们便仅仅是两个不增不减、不多不少地客观存在着的颜色而已。假如世界是一场风景,而我们都是风景画家,那么我们所采用的不同取景角度,就是使我们看到不同风景的原因。对于同一个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如果我们抱着不同的主观心态去思考和分析,就会形成不同的想法和认知,进而得到不同的感受。如果取景的角度失去中正,用了过于片面、负面或正面的滤镜,那么因认知失衡而导致的心理痛苦就随之诞生了。所以,让我们感到痛苦的根源其实并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对事物的痛苦认知、拒绝接纳以及错误抗争——头脑将事物认知为负面投射,这就已经迈出通往痛苦的第一步了。而如果一味在意、执着地聚焦于这些不完美的投射,则只会继续消耗我们的正面能量,让负面能量越聚越多,最终使我们陷入负面的身心状态中。这就好像因为害怕污水而将水管堵住的行为一样:正因为闭塞不能容脏,反而让污垢在水管里越堵越多。这个时候,要想起上善若水的智慧。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看待周围的人、事、物也是一样。如果我们看到了别人的缺点,那么只有能够接纳这个缺点,才反而不会被它所影响。大海不会挑选河流来接纳,而是清浊兼收。如果我们有了大海般包容一切的胸怀,养成容纳百川的气度,就不会成为被淤泥堵塞的死水。当然,对于那些已经产生了的负面身心状态,接纳的智慧也同样适用。这个时候,可以首先觉察、看到自己的负面状态,并且接受它们的存在。接下来问问这些负面状态:你为什么要在这里出现?你的出现是想告诉我什么?我该怎样做才能让你舒服?当找到答案后,则可以继续对它们说:谢谢你提醒了我这些。我现在了解你的感受了。今后我会用更成熟的方法照顾好自己。你已经可以离开了。所以,接纳的智慧并不意味着面对事物时只能被动地作茧自缚、做一个冷冷的旁观者。相反,遇到可能是不合理的事物时,要积极响应、勇于修正,让不合理的事物消失,让想要的事物变成合理,这才是顺应了自然之道。如果真的尽了人事,却还是不能改变,则说明这件事物现在的状态是合理的。这时,就应该变换思维角度或行为方式,来重新看待事物和采取行动。就像水时而能温柔流动,时而能变成坚冰一样。灵机应变,随机而动,也是顺应道法的重要一环。痛苦的时候,不妨往外退一步,客观地看看事件的全貌:在事物本身的合理性、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以及为此而采取的行动中,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绝对的,不是吗。
作者简介:
杨一梵
已帮助过
147人
入驻年限
6.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