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假期就是孩子一个很长的业余时间。老师常常发现,经过一个假期孩子变化很大,只不过有的变得更好,有的变得差了。因此家长应该非常重视孩子的假期生活。——Psy525.cn
人的发展受到四个要素影响:遗传,环境,教育和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是在前三个要素影响下产生,后来反而成为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要素。假期应该成为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好时期,孩子在假期中如果能练习自己定计划,通过品德的自修,学习的自学,生活的自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将在一生受益。但是,强调在假期要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并不是让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更不是成为不负责任家长的一个借口。由于孩子各方面的不成熟,在不健康的文化思想影响下,他们对假期有一些糊涂看法并不奇怪。例如有一个中学生在《我希望有这样一个暑假》中写道:“ 我希望有这样一个假期:清晨, 可以懒懒地躺在床上,……吃完了早饭,便坐在柔软的沙发上,打开电视机,找一些电视剧看,……到了下午,坐在舒适的转椅上,吹着电风扇,开始玩电脑。先玩一玩网游,和朋友们共同在虚拟的世界里奋战, 玩累了,再到论坛上边聊一聊,写几篇笑话;之后再玩会儿赛车游戏, 最后再玩玩角色扮演类的游戏,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与经历。如果眼睛累了, 骑着自行车去兜兜风,……到了晚上,坐在院中的花坛边,看群星闪烁,伸出手掌去捕捉月光的清辉----一切都是那么平和、安详。没有作业,只有玩,只有放飞的思想”这些愿望虽然可能出于对负担过重的反叛,但是作为假期的安排,显然是不可取的。家长如果对此放任不管,不加分析地满足孩子的所有需要,肯定会害了孩子。
在假期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中,家长应该认真地起到唤醒、反馈和价值引导作用。唤醒,就是调动孩子的潜能,激励他自己制定一个愉快而又有意义的假期计划,家长起参谋、建议作用,绝不要包办代替;反馈,就是对孩子假期的所作所为,家长随时进行热情地分析评价;价值引导,就是家长要善于运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法,通过点点滴滴的假期生活细节,帮助他们理解荣辱,看到正确的人生方向。
相对来说,年龄越小的孩子,家长应该有更多的具体引导和扶助。例如《快乐而充实的暑假》的作者,帮助上四年级的孩子,不仅精心安排了奥数班和英语班的学习,参加了奥数夏令营,每天晚饭后到俱乐部练球,还利用三天的间隙带孩子到避暑胜地承德旅游,同时保证他“课后照样可以干他喜欢的事。”
假期应该过得愉快而有意义
假期的生活既要轻松活泼,达到积极休息的目的,又要充实有意义。有些学生热衷于“突击完成作业,然后彻底休息”,其实这种做法不可能使假期真正休息好,这样的生活也无意义。因为那种终日睡大觉,无所事事或者追求毫不节制、疯狂游戏的生活方式,只能损害健康,虚度年华。那种放纵、空虚的生活不仅浪费生命,同时更重要的它是吞噬着积极向上的灵魂。家长要引导孩子从小要学会追求生活的质量,设法使每一天过得充实有意义,假期就是一个绝好的演练机会。
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假期,就是要科学地安排各种有健康内容的活动,这样既达到积极的休息的目的,又起到扩展知识、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例如去动物园和百兽交友,去植物园与百花攀谈,去博物馆与历史对话,去体育馆使身体矫健,去科技馆与未来握手,去图书馆进行灵魂修炼,都是不错的设想。
在《忙碌、充实、健康、快乐的暑假》一文中,可以看到这个孩子十天之内四进博物馆,“散打训练”也颇有收获,而且还参加了各式各样的文艺、体育、劳动活动,孩子满意地说“这个假期我过的又快乐又充实,每天写作业、看书、运动,时间都排得满满的”。从《暑假小学生生活采访》报道可以看到孩子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营养”。比如他们需要能够“交到的一些新朋友”,因为“和和同学在一起有话说”;当然他们也希望多和父母亲人在一起“我觉得一家人在一块儿挺亲的”“有什么困难了,也需要妈妈的帮助”。
这种亲情交往和社会交往能使孩子学会如何和别人合作,通过交往不仅掌握了现代社会这种重要能力,而且从思想道德上也会获得体验,得到发展。例如在《忙碌、充实、健康、快乐的暑假》一文中的“假期日记”里,孩子生动地记述了他两次不同地处理和小朋友之间矛盾的过程,最后他深有感触地说“我觉得今天这件事情我处理得很好,以后我要像今天这样处理和小朋友之间的矛盾。”
假期应该重视它和上课时期的区别
假期和上课最大的区别是假期有大块的时间供孩子使用。应该利用这种宝贵的大块时间引导孩子多参加实践活动,多亲近大自然,多参与公益活动。因为这是平时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大事情。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没完没了地写作业。有些家长只看到读书、写作业是学习,没有看到这些丰富的活动也是学习,读这些“无字书”其实是更重要的学习。孩子们如果没有直接经验做基础,整天钻进书本里,满脑子记住的都是一些间接经验,将来只能走向高分低能。
暑假可以让孩子去农村,让孩子在小河边洗洗衣服,在山坡上打打柴草,在圈旁学学喂猪,在牧场练练放羊,那是在上一堂生动活泼的生活课。不仅能够初步学习各种劳动本领,更重要的是体验到劳动的伟大,会从内心尊重各级各类的普通劳动者。寒假也可以让孩子走向大自然,让孩子摸摸冬日里的小草,翻翻泥土,看看日落,听听大自然冬天里的声音。那是在上一堂振聋发聩的科学课。长期住在“水泥森林”城市里的孩子们,根本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从来没有想过现代的生活条件是从哪里来。补充这样的课才能使孩子真实地理解世界,进一步扎实地对待人生,才不至于被传媒天空、虚拟世界弄得神魂颠倒、失去方向。参与公益活动,孩子在假期如果能为敬老院的老人表演节目,为社区楼群打扫卫生,参加绿化祖国的植树活动,辅导街坊邻里学英语,那是在上一堂社会课。在和人们交往中,孩子们不仅会提高交往能力、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体会到把爱给别人时的幸福感,为探索人生价值奠基。
假期应该过得有个性
假期不要过得整齐划一,千人一面,要有一部分时间满足孩子的个性需要。根据心理学家加得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于别人的智能结构。有的孩子逻辑思维智能比较强,有的孩子语言文字智能更出色,还有的孩子音乐智能十分优秀……不同智能结构的孩子,他们的需要自然也有不同,在假期有的更需要绘画,有的更想歌舞,有的要制作,有的要写作。家长就应该根据他们不同的需要安排有个性的假期生活。由于智能结构不同,不仅他们的需要不同,而且在学习同样的内容时,他们擅长的学习方法也不同。比如对“民主”这个概念,熟悉人类历史的孩子会从丰富的史实中得到理解;而喜欢音乐的孩子则可能通过乐队的指挥和乐手之间的关系悟出道理。遗憾的是,现在不少家长,有的是由于不了解多元智能的理论,更多的是出于严重的“攀比”心理,主观地为设计孩子的假期生活:别人的孩子上英语补习班,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要上;甚至别人的孩子上两个补习班,为了超过他,则要逼迫自己的孩子上三个补习班。这样做的结果,本来可以发展个性的假期,却变成了强加给孩子使他们倍感痛苦的生活。
另外,从年龄特点看,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出外旅游做些简单的调查,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头脑,去读一本明白人生、了解社会的大书;年龄幼小的孩子,做游戏,读童话书,观察豆芽或者蝌蚪的生长,过有规律的生活,按计划完成假期作业,学会生活自理,养成好习惯,可能更为重要。不同状况的孩子假期的安排也应该有所区别。学习优秀的孩子,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发挥自己创造性的才能,取得学业之外的成果;而学习困难比较多的孩子,假期应该抽出一部分时间补习功课,争取打一个翻身仗。
最后,不论怎样安排假期生活,对于头脑发热、重智轻德的家长,我想送上一付清凉剂:李开复博士说的“一个没有良好的价值观,没有正确态度的学生,即便进了名牌大学,他的成功概率也一定是零”。
作者简介:
王红艳
已帮助过
153人
入驻年限
7.3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