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涵博心理咨询公司 郭国旗通过一系列对于人性的自驱的探索,我们发现了“魔鬼”的驱使和引诱,进而认识到“魔鬼”的存在。自驱就是一种我们不能控制的神使鬼差的无意识促动力,让我们不能按自己的意志过自己的生活,不能活出一个真正的自己。所以,了解自驱内部的“魔鬼”的存在,会使我们更加有把握地掌握自己的命运,按照自己的意志,走自己喜欢的人生之路。那么“魔鬼”是如何让我们身不由己的随着它的音律和节奏而在深渊中沉沦和坠落的呢?——Psy525.cn
“魔鬼”是通过引诱,让我们自己在已经设置好的命运之局中,在有限的几张牌中,自由地选择我们的命运之牌,看似命运是由我们自己做选择,而走入对自己来说极度不利的地方或者深渊,我们也无话可说,只好认命。因为我们看不到未来,“魔鬼”会给我们看到我们想看的世界,于是我们被现时刻的现象所幻化,而仿佛看到了灿烂的未来。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自身本体内就隐含着一种自身的驱迫,人只有经由在世界上的挣扎和成长,才能摆脱这种内在的驱迫而获得自由。然而当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魔鬼”会通过引诱人们的内驱来强化这一现象,让人们自己通过自身的思维和行为而改变自己的方向,还把此固化为这种力量是出自于一个人走在孤独的世界上的一种自助力。世界上最古老的引诱,可能就是蛇引诱了夏娃,而夏娃进而引诱了亚当和人类,从而让人类堕入痛苦的人生自救之境地,从而失去了自己的伊甸园。没有人会把自己当成魔鬼的附身,所以也很难发现所谓的“魔鬼”的存在。
所谓的“魔鬼”其实就是我们内心幻化出来的一种意象。下面的事情是发生在我的一个咨客身上的事,它很好的说明了人是如何通过自身的观念而让自己滑落的。
22岁的咨客曾经是一家医院的年轻大夫,当时,在医院中有些稍难的手术都是请外面的人来做,请的医生大都是省内大医院的同科大夫,但名义上说是从北京请来的大夫,因为社会上的人们喜欢名声大的人,其实是喜欢技术好的人,但观念上会觉得大地方的人就是好的,“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种现象自有它自身的道理的。于是,医院的人们也就顺应社会上人们的心声,换个名而己。这在一般人来说是很容易理解。但对于执著观念很强的人,会感到这是一种欺骗。
全科人都知道这个“狸猫换太子”的事情,但唯独咨客不知道,因为所有的人都不告诉她。为什么呢?咨客也意识到自己经常太爱评点江山、说些人们难以接受的正经话,并且说话从来不加思考,甚至很有点看不惯社会不平现象的特点。于是,大家远离自己,所以没有人告诉自己也是很自然的。
咨客做人行事自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这种标准不是以现实的原则和规律行事,而是自己的随性和观念所使,和大家认同的标准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没人能够理解她做事的背后的因,所以在许多细小的事情上,别人已经认定她不可靠,加上她因敏感和自尊还表现的很强势,所以大家对她也都敬而远之。
咨客的内心其实是非常想讨好别人,而且极力想和别人处好关系,所以对这种现象不理解,不知道他们为何这样对自己,总觉得世界人情炎凉淡薄,但却很少从自身想想原因,她没有想到是因为自己发出的扭曲信息,让别人如此回应。自己就如同一颗有毒的小草,却怨怪别人不来关注自己、不来亲吻自己。当有人因关注亲吻自己而死掉的时候,小毒草还觉得那个死掉的人太愚蠢了,“他怎么会死掉呢?”。
面对众人不理睬自己、隔绝自己的事情,咨客的思维中存有一个大前提,自己没什么错,自己是对的,因为自己对自己太熟悉了。所以,别人不理自己,是环境和社会的不正常,或者是某个人在捣鬼。其实事物发展都会有它自然的回馈。比如,大家不理咨客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馈,如何解读它成了关键。但是,咨客只用一种让自己心安而防御的外归因法处理,这个反馈就变得一点价值都没有了。久而久之,咨客就形成了保护自己的思维,从而让自己成了“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和真实现实脱离的人了,如此下去,人怎么可能不坠落呢?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探讨“人为何不由自主的坠落?”
我们上面阐述的关于“魔鬼”的引诱原理是相通的。人只有通过自己的意志弱化而坠落,否则外力可以让我们屈服一时,但不能永久,所以说坠落是发自内心的坠落。
人为什么会坠落呢?关键的原因在于一个人的内在的弱化,而无力抵抗外界和内心的引诱和压力,从而让自己苟活。自弱是坠落的基础,那么自弱是如何形成的呢?它又是怎么样的自行循环而日趋自弱的呢?
第一种形成自弱的原因是过度的防御,人因为各种理由各种情形,都会进行程度不同的防御,防御是对人自身的保护,是一种对伤害的缓冲系统,它本身并无不好之处。关键是如果防御过度而不知,就会形成了一种习惯而不察,最后过度的防御让我们形成了自弱。防御是有时间限制的,防御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有时间来达到承受冲击的能力形成,而不是在防御的伞下睡觉。所以自弱的形成原理是这样的,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就是说人们是可以通过努力扩大人自身的能量环增强自身的承受力,但无论怎样,它仍然是有限的。能力环的大小是一个决定我们能够升多高走多远的主要因素,而对于自弱的形成是如何运作,那就是如何运用能力环的艺术化了。
能量环是有限的资源,如果把80%的资源都用于了自我防御之上,这种防御的感觉可能是我们眼前最需要的,但我们往往会过度的虚耗资源,不是用了20%,而是用了80%,这是原因之一。精力的浪费让我们没有时间和资源做我们应当做的事情,那些让我们自身强大的事情上。比如,因为我们的虚荣,我们花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以及金钱,维护自我的美好和光辉的形象,我们把自己理想化,其实就如同一个人在富丽的舞台上演给自己看的,因为没有一个人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关注自己,人家一分钟的一瞥,自己会当成了一百分的关注,而且用了80%的资源来演这出独角戏。结果是最后一切如烟如云,除了残缺的回忆和些许的陶醉,什么都没有了,也就是说我们的精力只是在消费,然后归零,没有什么为以后的积累,于是在时间轴上,我们变得比我们应当成为的那样的人落后了许多,弱化了许多。所以资源的分配比是一个人弱的主要原因。
第二个形成自弱的原因就是把时间浪费在了维护自己的观念的编织上,而最常见的一个表现就是思维中最常见的自护模式,那就是外归因模式,从本质上来看,这种模式是一种自欺的借口:“自己搞不定的一切,都是世界惹的祸,都是外部世界的错。”。如何让这种观点看起来和真的一样呢?首先建立信息屏障,从而让自己不提高不改变,而还可以为这种不行动而心安理得。再一个就是“断章取义”的绝窍,只取问题的一部分,而抹去另一部分自己不想要的,无法解释的。这样自己就可以“四两拨千斤”而玩转世界了。第三是通过对扭曲观点的强化,就如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的一句名言:“谎言说上一千遍,就会成会真理”,这在现实中应用时屡屡得成,得不成时,就扭曲事实,从而得以强化自己需要的观念。这种模式的真正目的,就是维护自己“绝对的正确”从而让自己停滞的最好防御。外归因模式让我们得以视而不见而避开了心烦意乱,但也隔离了对真相的认知,这可能大大地缓解了我们眼前的内心焦虑,但这种阻隔的代价却是以失却了自己的判断方向的能力。阻隔分离真相是人们最常见的一种自我宽心的自欺手法。
同样的是迷失的消耗对精力的浪费来说,全都是费力而无效的、并且是要付出痛苦而无回报的。这种资源的浪费是人生机会的极度流失,一个人没有太多这样的资源,当你看到一个人流逝的多少,你就会判断出这个人的一生的上限了。
人为何陷入沼泽中?当是内因导致问题的时候,而趋向外归因,保护自己的同时也隔离了自己,从而在迷阵中越陷越深。根本原因在于心理年龄和成长没有同步。打个比方说,咨客就如同是一个五岁的小孩子,却参加了成人的工作。咨客怎么可能没冲突呢?但有一点误区是咨客不知道自己只有五岁,也不知道是自己不胜任工作,而只看到没人帮他,没人好心,于是“这混蛋的世界”成了一切的替罪羊。
外归因是一个拉人入深渊的主要动力,外归因的驱动目的之一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理想我”,你的理想我在别人眼里可能是一钱不值的,而在自己的眼里却是无价之宝,就如同海市蜃楼,别人懒得去管你的白日梦。所以说,人因为自弱而渴求高理想我的心理补偿,成了人一个死亡的引诱点,如同大海中的女妖,让人丧命的歌声,这种自驱的动力是难以抵挡的。
第三个形成自弱的原因是投机取巧的自欺模式,也就是我们经常做的“想当然”的判断,想当然是人类思维中主观判断最常见的一种,这是一种不懂装懂的最佳表现,不懂装懂而且不去深究让自己变懂,这样不花费自己的精力,但维护这种不懂装懂的样子却会耗费大量的精力,比如说学会懂可能需要100个功,但因为省事和怕难省了这100个功,最后却要花1000个功来维护,而花了1000个功却得到的仍然是不懂装懂,而且以后还要继续维护这个浪费自己的功。这样会花费自己的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只为自己不愿意吃苦去学这该死的“懂”。
想当然模式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上帝姿态而采取的“随意”潇洒姿态。这种人不会解读真实的世界,就用学来的观念,联结做些无本的文字游戏,把一切事物都贴上标签,然后用逻辑的胶水把那些标签沾起来,接着又掺入过去早年的无意识的内核,经过复杂的加工形成了他内心的想当然世界,这样他能够感到自己如同上帝一样了解整个世界,知晓一切的运作。
于是,他的价值体系内核不知不觉就形成了。比如“如何读透别人心”?他从来没有过人的真实感受,于是他曲解他接触的每一个人,他自以为别人是如何想的,自己成了上帝的角色。接着他聪明的避开他害怕的那些人(他标签出来的,与现实并不附合的)。他只假设而不验证,所以他永远是对的,如果不对,再加进去一些想当然,如果还不对,就用矛盾的手法,把一些因素变大一些因素变小,于是大事化小,小事变大,换几个位置就全搞定了。于是,他如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一样“在他的世界里,一切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他为什么如此着迷想当然呢?因为,它实现了人们无法实现的梦想,在想像的空间里,跨越时空而梦想成真是它真实的原因。
别人问大卫?科波菲尔“观众们总想知道魔幻的真相” 大卫?科波菲尔回答说:“我不认为他们真想知道,他们是很好奇,好像是一直在想“这是怎么回事,我希望知道”,其实在心底里他们并不想知道。他们想要的是惊奇,他们需要梦想。因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现实,太多艰难,很少有东西使他们快乐。”总之一句话,他们要的是快乐,而不是要真相,所以他们情愿在梦中不愿意醒来。
这种模式形成的原因就是,自我差距导致的逃避现实,加上无真实人生体验的积累,所以以观念构建观念世界并修缮维持此世界。目的也是很清晰的,就是掩饰自己的无知无能、彰显自己卓越的自虚手法。而这种模式有其独特的功用的,它让人以自己的主观判断代替真正的判断。
这种想当然让人在判断上极其随意、极其省力,再则,想当然也符合了人自己内心想要的符合内心一致的渴求,而不是真实的和谐,不过真实的和谐是需要艰辛才能得到的,他不愿意有一点艰辛。于是,想当然在时间的作用下,会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模式。
上面详谈了导致坠落的自弱的原因,下面我们谈另外的一个原因。也就是自驱对坠落的影响。
对自驱的动力系统的探索可能是了解坠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人因为对焦虑的难以承受,所以无意识中会做大量的、不由自主的缓解焦虑的事情,而这种事情在意义的评估系统中,可能最终是一堆垃圾,但当时好象是必须的。所以,人一旦养成了过度的积累垃圾习惯之后,坠落也就成了一种习惯,这种累积并强化起来的习惯,时间久了,短暂的焦虑也不足以缓解了。那么为了得到这种缓解,人们会情不自禁的饮鸩止渴,去花大量精力做大量无效的事情。
于是坠落成为一种自然的无意识,人们甚至感觉不到坠落的存在。或者会寻找其它的理由来解释,从而对自己坠落的认知也形成盲区,于是看到了坠落的现象,却因为不知真正的原因,也会随坠落自行运作而无动于衷。
另外,还有一种因素是人们不常注意到的,人有一种过度的自存意识,说白一点,就是太看重自己的神性和生命,于是这种看重所产生的是一种莫名的高处不胜寒的感觉,经常会看到别人看不到,感到别人感不到的,而这些看到感到的不能够让自己变得坚强和富有活力,相反会让自己很无助无奈。这种因素若隐若现,但时时的影响着人的向上成长之心。人们也会经常给自己泄气。甚至鼓励自己向下坠落,从而缓解自己的无奈而最终要归于沉寂的平衡。
我们为什么抵挡不住内心的诱惑而放纵自己呢?为什么我们不能保持持续的精神而勇往直前呢?
因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很多的痛苦和艰辛,这种对痛苦和艰辛的承受是抵抗诱惑和勇往直前的基础。但现实是,我们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也并不拥有坚强有力的承受,所以,人成长的间隙中,我们会有太多的质疑和困惑,而从人代偿的无意识心理中,我们也会让自己放手自坠,直到我们的意识让我们察觉到了自坠,带给了我们向危险的新认知的时候,我们才算又找到了新的感觉。
然而就是在这种很自然的转换过程中,有的人从自坠中忘掉了寻找上升的新感觉,从而让自坠成了一种支配自己的力量,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人在转折的过程中而迷失了自我。反过来说,找回自我也是一个转换的过程,当人迷失的时候,反着自己的感觉去行动,往往还会给我们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如果我们更了解自己,更懂得完善自己,用毕尔斯的一句精典之言:“拥有了自我,我们就不会随着世界团团转了”,也更不会随着自然的属性而坠落无奈了。
作者简介:
陈蓉
已帮助过
657人
入驻年限
6.9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