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曾奇峰:《躺椅上的布什》中文版序

今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英国科学家奥基夫和挪威科学家莫索尔夫妇,以表彰他们发现了人类“自带的GPS”。换句话说,他们回答了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知道我在这里或者那里。这是人类在了解自身方面取得的一个重要成就。还有一个问题,也许比“我在哪儿”更加重要,就是“我是谁”。相近的问题包括:我是怎么样变成了现在的我的样子的,我为什么跟他人不一样,我的局限和潜力在哪里,等等。在过去一百多年里,通过一代又一代精神分析师的努力,现在已经相当逼近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了。本书作者贾斯丁·弗兰克教授,使用的主要是克莱茵的理论。在精神分析史上,克莱茵以开创了客体关系时代而闻名与不朽。她延续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但有革命性的创新。其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一个人早期的关系、主要是跟母亲的关系,决定了他具有什么样的人格,或者说决定了“他是谁”。客体关系理论家们的结论,建立在对数以万计的母婴关系的观察之上。他们发现,相对于婴儿或者非常幼小的孩子,成人身上并无“新鲜事儿”,所有健康的成人行为,都是婴儿行为的升华和超越;与此同时,所有不健康的成人行为,都是没有发育好的婴儿行为的残留。举例说明。所有婴儿在大小便之后,都有将大小便用手、脚或者其他东西扒开的愿望或行动,这是自恋性的占有欲的生动表现。健康的成人不会再这样做了,但却会在法律、情理和社会的允许之下,去更多的地方旅行、住更大的房间、或者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名字,等等。而不健康的成人,却会保留婴儿的非现实感,非法地或暴力地“攻城略地”、巧取豪夺带上精神分析的“专业眼镜”一眼望去,一个人的全部内心世界会变得一览无余。他的成长历程,会以立体的形象动态地投射出来。无数使他之所以是现在的他的元素都在其中,这包括:家族创伤的代际传承、父母的人格特点、同胞之间的竞争、早期的其他关系状态、重大的创伤性经历等等。在“我为什么是我”的因果链被如此透视之后,我们对很多关于人性的事情,就不会过于焦虑了:了解了因果,就知道了调控。这个调控,对成人来说,就是精神分析治疗,或者说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心理治疗。我们已经看到,这个努力,其实是在修正“父母的笔误”。所以,精神分析师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有健康的父母的心态,才能改变不健康的父母制造的后果。健康的父母的标准是:能够给与孩子共情性(Empathy)的回应。Empathy这个词很不好翻译,翻译成共情,似乎过于强调了安慰、体贴、支持那一面,而稍微忽略它中立的那一部分;台湾同行译成神入,又有点不那么通俗。到目前为止,还没找到更好的翻译,就暂时沿用“共情”吧。共情性回应指的是,满足孩子对肯定、理解、赞美、温暖等的需要。这些需要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历史上曾经有暴君做过实验:只给数以百计的婴儿饮食,却不让成人跟他们在一起,结果是婴儿们无一例外地死了。在客体关系之后的理论里,共情不仅仅是给与健康的关系,它还是最好的探索人类最深的内心世界的工具。也就是说,你如果没有共情,就不可能真正深度了解你想了解的对象。弗兰克教授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精神分析探测一个人的内心时的强大甚至魔力。布什总统的整个精神世界变得几近“裸体”。读这本书,可以极大地满足我的“分析欲”,但同时也异常忐忑,因为从伦理上来说,未经当事人允许就做如此透彻的分析,是不恰当的。难怪有人评论说弗兰克教授可能因此面临控诉。这本书在尽情展示精神分析的魅力的同时,也在暴露其令人生厌之处。这段时间一直都在酝酿这本书的推荐序。前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独裁者。我们在桌子两边相对而坐,他目光如炬看着我,令我心生恐惧。我害怕“他看透了我看透了他”。这个梦如此生动,以至于我现在回忆起来的时候,都有点手脚发麻。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在弗兰克教授全力以赴分析布什的时候,我们也分析一下他,不知道这叫不叫“以毒攻毒”。单纯从分析技术来说,弗兰克全书都没有表现出对布什的共情,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他的分析深度也许不够。更具体地说,弗兰克只是作为旁观者在描述布什而已。而真正深度的分析、带有共情的分析,是你必须“成为他”。很显然,弗兰克出于对布什的反感,既没有也不愿意“成为他”。我的梦也可以作为分析弗兰克的材料。我相信我在梦里的恐惧,不是、至少不全是我的,大部分应该是弗兰克的。他对布什的无情分析,有可能是他对他父亲的敌意的投射。如果他在现实层面直接攻击他的父亲,会产生反作用力式的内疚感和恐惧感;但攻击布什,就不会有这些反作用力,准确地说,他会把内疚和恐惧压抑到自己的潜意识深处。而我作为他的书的中文版推荐者,会觉察到他的潜意识,并把它们在我的梦里呈现出来。我写过很多书的推荐序,唯独推荐这本书的时候内心很冲突。觉得这是一本好书,因为把精神分析技术除了共情之外应用得淋漓尽致;也是一本坏书,因为它突破了我从业的底线。一个能够整合我的冲突的对这本书的评论是:大家都读读这本书吧,读了就知道一个小孩子拿着一把锋利无比的手术刀,该有多么可怕。

作者简介:

杨一梵

已帮助过

147人

入驻年限

6.2年

预约咨询

私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布什  布什词条  躺椅  躺椅词条  奇峰  奇峰词条  中文版  中文版词条  
综合

 自由的代价就是世俗

也许一个行者最根本的目的是行走本身,这行走本身就是人生,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走自己想走的路,不写作不歌唱不拍照,这就是自由本身。——胡子兄弟路经北京,给我打电话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