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明媚、景色宜人的莱茵河是欧洲三大河流之一,它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联邦德国和荷兰,流程1320 公里,最后从鹿特丹港附近注入北海。这条古老而美丽的大河,是欧洲大陆 的生命线。碧绿清澈的莱茵河水,像甘美的乳汁,滋润着两岸千万顷沃土,哺育着欧洲大陆 的人民。
然而,1986 年11 月发生在莱茵河上游的一场大火,却使碧波滚滚的莱茵河水一夜 之间变了模样,酿成了一场巨大的悲剧。这是继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之后,在欧洲发生的又一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
1986 年11 月1 日凌晨,位于莱茵河上游的瑞士巴塞尔城渐渐从白天嘈杂的喧闹中沉静下来。大街上,除了街灯和高大建筑物上的灯火依旧辉煌明亮之外,几乎见不到行人,只是偶尔有一两辆小汽车急驶而过。
巡警戴维斯驾驶着一辆夜间巡逻的警车,沿着巴塞尔附近的高速公路疾驶。突然,他发现前方的夜空中透出可疑的红光,红光越来越亮,渐渐映红了四周的天空。他赶紧测试一下方位,确认那是瑞士三大化学公司之一一一桑多兹化学公司的仓库所在地。他立即打开无线电送话机,向总部发出紧急警报:“桑多兹化学公司956 号仓库失火!”这时,时针正指向零点19 分。
急促的警报声像闪电划破黑夜长空,把睡梦中的巴塞尔城惊醒。消防站的警铃骤然响起,160 名消防队员,跃身而起,套上消防服,分乘十几辆消防车,风驰电掣般地奔向失火现场。
956 仓库位于莱茵河左岸巴塞尔以东10 公里的地方。那里储存着1250 吨剧毒化学品。火势借着大风,越烧越旺,熊熊火舌直窜五六十米的高空,大火燃烧的范围足有1.5 公顷。在高温 的炙烤下,装满剧毒化学物质的钢罐,像炸弹一样一个接一个爆炸,发出巨大的响声和强大的冲击波,滚滚浓烟载着大量有毒气体逸向远方。
这是一场非同寻常的火灾。消防车一到,立刻将吸水管伸到菜茵河里,以每分钟泵起3000 加仑的速度抽取河水,企图以河水制服 熊熊燃烧的大火,阻止大火向周围其他仓库蔓延。就这样,含有剧毒化学物质和灭火溶剂的污水,迅速填满了仓库周围的下水道,最后外溢到莱茵河里。
消防队员们虽然奋力扑救,还是没能完全控制火势。到清晨3 点30 分,地方当局不得不一面派人四处报警,一面通过电台宣布该地区进入紧急状态。顿时,不断鸣响的警笛声和报道事态的广播声使熟睡的居民从梦中惊醒。
广播车沿街行驶,向市民发出警告:“市民们请注意!桑多兹化学公司的仓库起火爆炸,施放出大量有毒气体,请大家关好门窗,呆在家里千万不要外出!”随着紧急呼吁的播出,当地陷入一片混乱。
历时4 小时的大火终于被英勇的消防队员扑灭了。卫生部门的环境监测仪器测出大气中有毒物质含量并不足以损害人们的健康,便通知当局解除了紧急状态。但是,他们未曾料到,仓库中有30 吨烈性杀虫剂、硫化物以及18 吨水银已经连同灭火剂和污水一起流入了菜茵河。天刚亮,人们就惊讶地发现,火场附近的莱茵河已面貌全非,河面上泛起一片片红色、黄色、褐色的漂浮物,好像一个受伤的巨人在流血。
从桑多兹化学公司仓库流出的祸水,载着水银、农药等剧毒物质泻入莱茵河后,形成了一股长达70 公里的浊流,它的含毒量超出正常标准的一百倍。它以每小时4 公里的速度向下游缓缓移动,进行着一场传播死亡的毁灭性旅行。毒流所到之处。鱼类死亡,水生物也遭到灭绝。广阔的河面上漂浮着许多死去的鳗鱼、鳟鱼和鸬鹚、野鸭。离出事地点不远的一个养鱼场,几千条毒死的鱼白花花地漂浮在河面。浊流继续向下游漂去,从瑞士的巴塞尔到联邦德国的美因茨,在长达200 英里的河道内,大大小小的生物几乎毁灭殆尽。据估计,由污染直接造成的损失达600O 万美元,单是与瑞士接壤的联邦德国巴登——符膝堡州,仅渔业一项就损失500 万美元。污染使莱茵河上游的鳗鱼全部死绝,整个莱茵河有50 万尾鱼被毒死。生态专家认为,今后数年莱茵河里将无鱼可捕。
桑多兹化学公司为减轻损失,特地向莱茵河巴塞尔到鹿特丹港这段850 公里长的沿岸各城镇的供水部门发去急电,请他们迅速查清当地河水受污染的情况。
沿岸各国政府也立即采取了紧急措施,以防不测。
法国政府下令禁止本国渔民下莱茵河捕鱼,牧民们不准在沿河地带进行放牧。联邦德国切断了沿河地区的供水系统,有好几个城镇不得不靠消防车运水来维持生计。
荷兰有关当局立即下令关闭所有与莱茵河相通的河口,以保证国内的支流不受污染。接着又宣布用井水和储存水来供应居民,有些居民甚至靠用瓶装的矿泉水来救急。
英国农业和渔业部派出船只去北海待命,准备随时跟踪和监测有毒物质对北海的污染。
就在沿岸各国对这次污染大加防范之时,瑞士的某些化工厂却将桑多兹火灾事件视为可乘之机,把本厂存有的有毒垃圾也倾倒进莱茵河,使莱茵河的悲剧雪上加霜。古老的莱茵河,在呻吟,在呼救;沿岸国家公众群情激愤,舆论一片哗然。
巴塞尔居民连日来举行集会,举着“我们不愿做明日之鱼”、“鱼类沉默,我们不能沉默”、“救救莱茵河吧”等标语牌,谴责桑多兹化学公司的犯罪行为。在桑多兹公司所在的巴勒市,数以万计的市民在大街上游行,要求政府公布事故真相。一些游行者戴着象征死亡的骷髅面具,以示抗议。还有些人边游行边在沿街的墙上书写着“又一个切尔诺贝利”的字样,向人们发出警告。绿色和平组织则向法院起诉,要求桑多兹化学公司承担法律责任。
法国、联邦德国和荷兰要求瑞士赔偿由此而引起的一切损失。颇具权威的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在评论莱茵河的污染事件时指出:“现在是全欧洲采取行动的时候了,无论是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还是瑞士的化学品仓库火灾,这类危机远远超出所发生国家的范围,整个欧洲大陆 成了受害者。”
11 月12 日,莱茵河沿岸6 国的环境部长们在苏黎世附近的格拉特布吕格开会,讨论怎样对付这次严重的污染事故。会议最后达成一项总协议,要求沿岸各国加强国际合作,不惜一切代价,采取各种措施。尽力减轻事故造成的危害。
12 月19 日,环境部长们又来到荷兰的鹿特丹,再一次开会研究,共同制订清除莱茵河污染的目标。他们决定,邀请有关专家制定一项净化莱茵河的长期规划,并同意受到桑多兹事件危害的国家,通过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向桑多兹公司提出索赔。
作为肇事者,桑多兹化学公司更是忙得焦头烂额,他们把世界上最优秀的生态、生物和动物学方面的专家请来,一起会诊莱茵河的污染问题。这家公司决定采取一系列中、近期措施,对事故现场进行大规模清污消毒,用混凝土墙把仓库围住,整个覆盖起来。公司又设置了报警系统,修改了化工产品存仓条例。当然,更为大量的工作是对莱茵河本身的清污。该公司会同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和沿岸各国环境部门,制定了一项庞大的莱茵河清污计划。
漂浮在河面的有毒物质的清除,需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而最麻烦的是沉积在莱茵河底的污物。据科学家们测算,至少有300 多公斤的剧毒化学物质淤积河底,只要洪水泛滥,这些化学毒品 又要沉渣泛起,给两岸人民带来新的威胁。为此,生态学家正考虑把河中的有毒污染抽吸上来,但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巴勒市环境保护官员瓦尔特·埃尔曼预计,至少要在10 年之后,莱茵河的生态系统才能复苏,而要使河中原来的30 多种鱼类恢复正常的繁殖循环,则需要更漫长的时间。
桑多兹化学公司的严重事故,已经引起整个欧洲社会对公害的关注,被人们称作一起新的切尔诺贝利事件。在遍及欧洲的抗议浪潮中,一些污染最严重的化学工厂被迫停产或关闭,各国政府也不得不采取措施,制止污染的扩散和蔓延。在严酷的事实面前,人们逐步意识到: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文明的同时,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否则,必将受到自然的报复。八十年代中期连续发生的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桑多兹火灾这3 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它提醒人们: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保护地球,如果我们不关注人类唯一的生命摇篮——地球的生态环境,就无异于用利刃割断人类的生命线。
(陈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