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女子身带农药卧底传销组织 唤回2个执迷女儿

 

1  在成都市郫县郫筒派出所,任女士对女儿晓之以理的沟通,并没有得到两个女儿的回应,流下心酸的泪水。

1警方带走传销涉嫌人员。

  在警方解救时,大女儿对母亲仍是抱怨连连。

  21日晚,赶在成都往湖北天门的列车开动前,任有梅偷偷下了车。眼见列车开动,她流着泪给小女儿发了一条短信:“雪,一定要听话回家,我再去劝一下你姐姐。”

  在此之前,她已经劝了无数次,但得到的回应每每都是大女儿的怒视和咆哮:“花6万多可以赚一千多万,这是个改变家庭命运的机会!”大女儿眼中的“一夜暴富”,在她看来,却是再明显不过的传销谎言。

  为了揭穿这个谎言,这个母亲下定决心,冒险来到郫县卧底。一周内,传回近百条包括窝点和骗术的短信。结合任有梅传回的信息,郫县民警将两姐妹解救。24日,在母亲的反复劝说下,大女儿终于答应:先跟母亲回家!

  传销阴影下的亲情三角

  大女儿魏雨/大学毕业

  笃信“投入69800元就可以收回1040万元”的“致富神话”,借钱来到郫县入伙,直到被警方解救,她还在抱怨母亲“不要乱说”。

  小女儿魏雪/大学在读

  被姐姐魏雨拉入传销组织,被解救后先送回老家。

  母亲任有梅

  在苦劝无果的情况下,以身犯险,前往女儿所在传销组织卧底,她怕两个女儿就此被毁了。没有办法的办法。

  卧底

  母亲认为连小学生都能看得穿的传销骗术,大女儿却执迷不悟,每每劝说却总换来怒视和咆哮。更让她忧惧的是,大女儿还将自家小妹拉进了这个“致富神话”构建的骗局……

  女儿借钱陷传销骗局

  任有梅,湖北人,有4个子女,大女儿魏雨,大学毕业多年,去年来到成都郫县;小女儿魏雪,还在湖北某高校上学。

  去年,魏雨被朋友的一个“致富神话”带到郫县。“投入69800元,就可以收回1040万元。”这是这则“致富神话”最核心的内容。

  紧接着,在郫县,她同其他刚进来的人一起,被安排见了一位高管。这位高管还特意展示了他的豪车、豪宅,并给每个新来的人打气道:“只要你跟我们一起奋斗,你也能过这样的生活。”

  渐渐的,在不少人的轮番劝说下,她找人借了钱,又从家里拿了1万5,准备凑齐69800元。“她积极得很,今年春节都没回家。”任有梅说,魏雨是学设计的,本来在武汉有一份不错的工作。

  苦劝不听 她冒险卧底

  让任有梅万万没想到的是,不久前,魏雨将妹妹也叫到了郫县

  尽管反复劝说两姐妹“这不可信”,但魏雨反复回答说:“这是改变我们家庭命运的好机会,你不懂!”还说她每天都在上班,不信可以来郫县看看两姐妹的生活。

  天下哪有这等好事?任有梅愈发怀疑两个女儿是进了传销组织。3月11日,她只身乘火车来到郫县。“我就是想看看那些人是怎么骗我女儿的。”她说,出发前,她除了专门联系了姐姐任君霞,并未将此事告诉过多人,“她到处做生意,见过世面,她还说在媒体上看到过这样的骗局。”任有梅与姐姐约定,她前去卧底,然后把里面的消息偷偷传给姐姐。

  这次,她还带了一瓶农药,“我非得把她们劝回去。”一个母亲的涉险。

  揭底

  卧底传销组织,任有梅不仅要去对付“组织”的那些人,她还要避开甚至“骗过”自己女儿,深夜躲在被窝里以短信的方式把相关信息发给有约在前的姐姐。经过一周的努力,换来了警方的解救……

  自称被轮番监视

  3月12日晚,任君霞收到妹妹发出的第一条短信:“我在郫县梨园路,他们没让我听课。”此后几天,每天深夜,短信从未断过。这些短信就像是一个个碎片,任君霞渐渐拼接起妹妹在里面的生活,也渐渐了解了这个“致富神话”。

  任有梅刚进去的几天,每天两顿饭,一顿只有两个青菜,女儿每天最多的工作就是打电话。后来,一位40多岁的高管开始给她讲课。直到这时,她才知道女儿所说的致富项目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输送干部,属于国家秘密,坚决不让外传。一次串门,她看到一个老乡拖家带口地来到郫县参加这个项目,年长的有80多岁,一家人有20多人。

  3月18日,任君霞再次收到妹妹的短信:“监视我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恐怕和你见面都不方便。”

  传出10余窝点信息

  意识到这可能是个传销组织后,19日,任君霞也赶到郫县,并在妹妹不远处的一个宾馆住下。

  到这时,她已经收到了上百条短信。其中,任有梅将记录下来讲课的地点全部传了出来,总共有10多处,涉及200多人。“那些谎言说得这么诱人,我真怕她也陷了进去。”任君霞说。

  任君霞不知道的是,任有梅进去卧底后,与大女儿同住。为了传出消息,每天晚上,只有等到女儿熟睡了后,她才能偷偷的在被窝里面编短信。白天,很多人都曾试图说服她支持女儿,甚至想劝她也加入。有一次,她忍无可忍,终于和劝她的人吵了起来。

  报案后得警方解救

  20日,任君霞带着妹妹传出来的证据,来到郫县公安局郫筒派出所报案,请求警方解救她的两位侄女。

  当天下午1点过,按照卧底母亲提供的地址,郫筒派出所的10多名民警和郫筒工商所的几位工作人员找到了魏雨、魏雪姐妹。

  记者看到,包括任有梅母女在内,这套三居室的房间住了6个人。面对询问,均辩称各自有各自的工作,一起合租的房子。其中,一名年轻男子自称在犀浦卖烤鱼,因为这边租金便宜,才舍近求远租到郫筒镇。但当民警问起烤鱼店的具体位置,男子一时语塞。

  而在一旁,民警刚要开口询问任有梅,魏雨连忙上前插话:“妈,你才过来耍几天,不要乱说。”

  任有梅私下告诉记者,她的两个女儿之前曾在他人安排下,看了高管的豪宅、豪车,她们一心想挣回那1040万,“根本听不进任何劝说。”

  一个小时后,6人均被带回郫筒派出所接受调查。

  “卧底母亲”所不知的险情:一直想拉她下水

  在任有梅的指引下,民警从魏雪同住女子包中找到几张记得密密麻麻的纸条。通过一张纸条上的记录,任有梅才知道她的卧底工作是多么凶险,“原来他们一直对我有怀疑,还偷听了我劝女儿,怪不得一直有人轮番监视我!”任有梅说,怪不得我刚来的时候,他们问我看不看新闻。

  纸条有一页记录的是3月13日到3月17日的事。这正是任有梅冒险卧底的这段时间,所记录的也大多与任有梅有关:“她(任有梅)防备心很强,很多个人信息都没有实事求是的说,还私底下劝她女儿说,这么简单的东西,连小学生都看得出来,说她执迷不悟……还说培养什么人才,可笑,这后面有个很大的组织,这种骗局都看不出来。甚至,她只要没看到女儿,就在每个房间找。”

  最后,记录者在建议:因为她目前能识破这种骗局,疑心重,劝她的人只能暂时不提这事,往后拖。建议高手先藏起来,后面(以后)再出马。

  对话

  为什么要以身涉险?

  “卧底母亲”:我不去,她们就毁了

  21日,因为民警对6人分开询问,记者与任有梅进行了单独对话,她向记者讲述了卧底一周的经历。

  华西都市报:你之前强烈反对,又突然到郫县要求和女儿住在一起,他们没怀疑你吗?

  任有梅:当然怀疑了,还问我看不看电视、看不看新闻,我骗他们说我从来不看新闻。之后,我又说我是来看女儿在这边过得好不好,好的话我和她爸才放心让她在这里干下去,这样,他们才让我留在那里的。

  华西都市报:为什么要冒险去卧底?

  任有梅:我不去,她们(两个女儿)就毁了,我本来想找齐证据,把这个组织都连锅端掉的。但开始他们根本就不信任我,不让我听课,后来慢慢让我听课,我还主动帮他们做饭。

  华西都市报:遇到过危险吗?

  任有梅:危险倒是没遇到,反正我是带着农药来的,不怕他们。不过有一次,我在纸上偷偷写下听课的地点,好像被一个监视我的人发现了,我就顺手丢到垃圾桶里。我们两人僵持了近一个小时,后来我支走了他,赶紧把纸条找出来丢到了下水道。

  华西都市报:把女儿带回去,她们会不会偷偷跑回来,以后打算怎么办?

  任有梅:不知道,感觉虽然对我凶,还是有点醒悟了。带回去后,我打算和她爸带她们去广东找工作。这世上就没有天下掉馅饼的事,只有凭劳动挣钱。

  (应当事人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揭秘传销组织骗术曝光:盯身边人 编一个谎 演一出戏

  事实上,两姐妹参与的这个“一夜暴富”项目,之前曾被包括央视在内的众多媒体报道过,名为“1040工程”的非法传销组织。但他们是如何做到让两姐妹深信不疑的呢?卧底一周后,这位母亲逐渐找到了答案。

  其中一张纸条详细记录了如何说服一个3年未见的朋友加入组织。“目标人”叫常刚,和记录这张纸条的人是同事关系,并注明信任度一般。

  纸条上,常刚的婚姻状况、家庭情况、性格、优缺点均被详细记录。在“邀约谎言”一栏,记录者写道:“我们有两三年没见过面了,我就说我在做服装生意,叫他过来,跟我发货做物流管理,工资没有具体说明。”一旦见面,记录者要求组织找人配合演一出戏:“找好配合人及角色定位。”

  此外,记录者还详细阐述了为何能够说服常刚:他有想法、但一直没有机会,现在在家玩牌,输了好几万,想快速挣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唤回  唤回词条  执迷  执迷词条  卧底  卧底词条  传销  传销词条  农药  农药词条  
故事

 小猪兜兜换牙记

 小猪兜兜要换牙了,妈妈嘱咐猪爸爸要看好兜兜,不能让兜兜吃巧克力、糖果、还有太硬的东西。  这天猪妈妈出去买菜,小猪兜兜想吃巧克力,可是被坐在客厅的猪爸爸发现制...(展开)

故事

 小毯子的故事

爷爷给山米缝了一条小毯子。晚上睡觉盖着又软又暖和。  山米一点一点长大,睡觉时,脚从毯子下面露出来了。毯子太小了。  爷爷有办法。他把小毯子铺在桌子上,用尺量,...(展开)

故事

 征讨噶尔丹

    康熙皇帝急于和俄国签订和约,的确是为了腾出手来对付蒙古族准噶尔部落头目噶尔丹发动的叛乱。    早在元朝灭亡以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