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推荐度:
计算机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计算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计算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本节课学习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借助直观操作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目的也是为了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例1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算式,通过用圆形纸片直观表示两个加数,利用分数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例2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减法。直接出示同分母分数的减法算式,通过动作直观说明计算的道理,便于学生掌握算法。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1、通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多数学生都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也能解释清楚算理,部分学生却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济源市要帮助学生明白算理。
2、本节课需要借助实物的演示才能理解算理,所以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计算方法的.机会,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再在组内说一说,然后通过练习题,找找规律,最后看看学生自己有什么发现。由于学生有了动手操作的经历,所以很快就理解了例题的算理,因为学生对算理理解的比较充分,所以本节课的巩固练习正确率较高,整节课学生学得比较轻松。
3、存在的不足:
(1)学生用学具操作验证结果的过程,处理的有点仓促,应该多预留点时间,让孩子们充分的理解过程,学生汇报的时候,应该多找几个孩子,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练习中的题目,增加一些情景题,或许会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习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4、今后努力的方向:
(1)更加深刻的分析教材,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明确教学重点。
(2)设计好教学流程,关注学生,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还有备学生。
(3)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
(4)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另外一种教法:
在学习完分数的加法后,还可以直接教学例3,这样处理显得比较自然。具体环节如下:
1减几分之几。
1.师:刚才大家已经算出哥哥、妹妹共吃了这块蛋糕的八分之三,那么这块蛋糕还剩几分之几,怎样列式?(让学生明确一个蛋糕该用多少来表示)
2.思考并讨论:怎样计算?
3.汇报交流:
(1)让学生说出“1”在这里表示什么,应看作几分之几来计算。
(2)思考:八分之八—八分之三=?学生可能说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块,还剩5块,也就是八分之五。也可能说出,8个八分之一减去3个八分之一是5个八分之一也就是八分之五。
剩下的八分之五你打算怎样处理?能编出一道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在1减几分之几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明确了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理,这一部分可以作为练习来处理。
计算教学反思2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安全意识,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几种常见的计算机杀毒软件,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而教学重点则是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自觉遵守计算机道德规范。
在这节课的教学上,我先是在屏幕呈现动态图像。引导学生观看课件,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课件《计算机病毒知识》。根据学生的理解简介病毒的特点、危害。介绍几种常用的杀毒软件,强调使用正版软件。比较计算机病毒和生活中的病毒的异同处,得出病毒给计算机的使用者带来了很多的麻烦。通过介绍计算机病毒特别是网络病毒对当今整个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来认识计算机病毒特别是网络病毒的危害,加强学生打击病毒的意识。然后出示求助信,学生讨论回答和引导学生回答处理计算机病毒的各种方法。通过介绍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方式和黑客入侵方式来让学生自己展开讨论。最后总结: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入侵方式的最好处理办法是预防为主、清除为辅。
整堂课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对任务进一步剖析,并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丰富学习经验和培养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
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表现也很积极,但是有一点还需要不断地改进,由于学生个性化都比较强,所以出现个别学生的纪律问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注意课堂常规的培养,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初步学会简单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较大数目的四则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对计算器的使用,体验它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
1.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计算器。
2.教师制作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这两年我们学校的变化特别大,校园的环境越来越美了。上学期学校粉刷了教学楼,这学期又为同学们购置了新桌椅。
问:你能算算每套桌椅多少钱吗?
生:每套桌椅:115元。
师:购置一套桌椅就要115元,你能快速地算出2套桌椅多少钱?10套呢?
每套桌椅115元,每人一套全校共需多少钱?
师:那么学校这次为全校同学更换桌椅共花多少钱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帮助学校快速、准确地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二、尝试研究
1.汇报结果。
师:(问用计算器计算的同学)你怎么算得这么快?(生:我是用计算器算的。)噢,还有哪些同学是用计算器算的?你是怎么想到用计算器算的?(生:计算器算得快、准。)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师随学生演示把题写完整)
师:其他同学用什么方法算的?能给大家说说吗?(展示笔算过程)
师:同学们给我们介绍了笔算和用计算器算这两种方法,请你反思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哪种计算方法好?为什么?(学生初步体会计算器的优越性)
小结:同学们已经发现在计算较大数目时用计算器算好,使用计算器的好处是快捷、准确。(板书)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计算器计算”。
2.探究新知。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人们用计算器?(展示)对计算器你还有哪些了解,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简单介绍)
师:(课件出示计算器)你能看着这个计算器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介绍按键名称,同时介绍它的功能。)
师:(其他键由教师介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按键都是我们常用的基本键,有些键由于我们学的知识有限现在还不能用,可以将来再学习,不同的计算器还有一些特殊的功能键,我们可以在需要时边用边学。
师:刚才XX同学用计算器解决了问题,其他同学想不想也用计算器算几道题?
出示:2836+1397=40000-19036=637×842= 18576÷48×56=
要求:两人一组,用计算器计算。算完后说一说:怎样用计算器算一道题?
反馈:你是怎样检查的?637×842=(用结果除以842看是否得637)(总结方法,师板书)
三、实践应用
师:我们来解决几个生活中的问题。
1.长颈鹿妈妈身高502厘米,长颈鹿宝宝身高198厘米。身高相差多少米?
2.每架玩具飞机5元,四一班15人购买这种飞机。共花多少元?
3.特价牛奶29元1箱,买15箱大约带多少钱?
4.宇宙飞船在约21小时的飞行中共绕地球14圈,进行600000千米旅行。飞船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结果保留整数)
请小组合作任选两道题研究。思考:当你遇到这种问题时,你打算怎样解决?
(多数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个别学生发现有的题不用计算器也可以计算,在反馈中经过同学间的讨论发现:第一题可以简算,第二题可以口算,第三题可以估算。)
师:反思一下,关于计算器的使用你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根据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想谈的吗?
师:有些同学还发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后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继续学习。
[反思]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在设计教案之前,我对两个班的学生(74人)进行了调查,其中只有2人未用过计算器,其他学生都会使用计算器。有的是家长教的,有的是自己拿计算器
按按就会了,所以用计算器计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及功能,教师做补充的环节,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价值与应用上。
2.巧妙安排,体验计算器的好处。
如何让学生体会用计算器的好处,我设计一个数目较大的计算(统计表求合计)。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学生有的用笔算,有的用计算器算,在汇报时对两种方法我都呈现其计算过程。能主动用计算器计算的学生选择计算工具的能力较强,很有成就感;而用竖式累加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正确计算也显示了其较强的计算能力。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自然发现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快捷、准确,为今后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
3.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本节课实践应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有口算、笔算、简算、估算、计算器算,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选择计算方法。课堂设计较大胆,出示4个情景后让学生任选2个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由于刚学完计算器所以很多学生都选用计算器算。在汇报中,当有的学生指出第二题口算更好时,学生们恍然大悟。于是有的学生说第三题可以估算,第一题还可以用算便算法。体现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渗透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4.反思与教学相结合。
我在学生用计算器和笔算两种方法后,设计了反思内容:请同学们反思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哪种计算方法好?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反思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的简便准确,同时引导学生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第二个反思时机是,让学生解决四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刚学完计算器这一计算工具,多数学生都用计算器计算,在反馈时有些学生提出较小的数可以口算,大约花多少钱时可以估算,其他同学也受到启发。以往的教学到此就结束了,但此时,我安排反思环节──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请你反思一下: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你对使用计算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学生有的说:在生活中不仅可以用计算器计算,还可以用口算、估算、巧算。还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较大的数用计算器算,较小的数可以口算很快,当生活中不需要准确值时可以估算。学生通过反思收获很大,相信在将来的计算中学生会合理选择计算方法。<
计算教学反思4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通过计算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上课同学们都带了什么呀?(计算器)今天计算器要和大家一起上一节特殊而有趣的数学课。出示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认识计算器
1、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计算器?人们为什么要用计算器计算?
指名交流。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计算器最主要的功能是帮助人们进行计算。当人们遇到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使用计算器计算不仅准确而且速度快、节省时间,因此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2、很多同学已经使用过计算器了,对它一定有所了解,想不想把你知道的和其他同学来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
谁愿意当一回计算器推销员,介绍一下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
指名学生在投影上介绍,其他学生补充。(重点让学生一起来操作一下开机和关机以及改错键的使用)
教师结合图片简单介绍计算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计算器外型不一样,功能也不全都一样,但是一些基本的功能它们都是具备的。计算器一般包括显示屏、键盘(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在小学阶段,我们只要掌加减乘除这些最基本的运算就可以了。
三、学用计算器
1、教学例题。(1)、出示题目,请学生说说运算顺序。(2)、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3)、学生汇报计算过程。(4)、教师用计算器演示计算过程
2、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了,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我们一起来看:
(1)太平洋的面积是17968万平方千米,大西洋的面积是9336万平方千米。它们的面积一共是()万平方千米。
(2)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水12千克,按照一年365天计算,这个水龙头一年会浪费()千克的水。
(3)学校9月份用电3496千瓦时,10月份用电3485千瓦时,11月份用电3502千瓦时,三个月一共用电()千瓦时。
让学生先列式再用计算器计算。
3、辨证看待计算器
大家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器了,现在我们来进行一次比赛,看看谁最快算出这些得数。
3363÷27=
0×4586×23=
300—3=
25×77×4=
72+129+28=
比赛结束后,让获得第一名的同学介绍得胜秘诀。
通过这轮比赛,你对使用计算器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什么情况下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到计算器呢?)
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给你一个小小的提示: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当我们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数据,可以用学过的口算和简便运算来解决,遇到数目比较大的计算可以请计算器帮忙。
四、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有了计算器,可以让人们从繁琐的计算中摆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去从事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用计算器去探索数学中的一些奥秘,大家愿意吗?
1、用计算器算出下面各题,看看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小秘密?
142857×1=
142857×2=
142857×3=
142857×4=
142857×5=
142857×6=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分别算出结果,
再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142857乘上不同的数,积还是1、4、2、8、5、7这几个数字组成,只不过它们的排列发生了变化,这个规律是不是很有趣呢?142857是一个特别的数,大家留心一下,以后我们还会遇到!
2、数字“1”也给我们带来了一道题目:1111111×1111111=?
让学生试着用计算器算一算。
交流结果
提问:为什么你们得到的结果有不同呢?是不是计算器出错了呢?
指出:计算器也有它的局限性,当遇到很大的数目它可能显示不出,即使显示也不是正确的结果。一般只能显示8到10位的数。
出示:
1×1=
11×11=
111×111=
教师:这个算式的特点是7个1乘7个1,我们可以先研究一些和它类似的、比较简单的`算式,再想办法得到它的结果。
算一算这几个算式,看看有什么发现?
交流得数,说说发现。
提问:如果是6个1乘6个1结果会是多少?8个1乘8个呢?
指出:当我们遇到一些复杂问题的时候,可以从简单入手,化难为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这样去思考。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使用计算器,还能运用它去探索奇妙的数学规律,相信只要你们勇于探索、勤于思考,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体会到更大的乐趣!
教学反思:
计算器给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在课的开始,让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的使用计算器的场景,体会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并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指名介绍来初步认识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
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利用计算器计算后,设计了一组竞赛题,里面有数据较大需要计算器计算的、有直接口算、有简便运算。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学会辨证地看待计算器。认识到要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运用。<
计算教学反思5
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帮聪聪、明明换钱购物活动,引导学生在数学故事中学习身边的数学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力图体现以下几个教学理念:
一、注重趣味性,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以故事激趣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习成
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二、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自主性。
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让学生通过摆、看、拿、想、说、换、比等形式,以及小组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他们在活动中、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
三、突出实践性,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计算教学反思6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四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四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今天上了《梯形的面积计算》这节课,反思整堂课的教学,自我感觉较为满意的是,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了探究性教学的特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的教学应该说较好地落实了这一理念: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用学具剪剪拼拼,进行了自主探索,并在形式上响应地组织了小组合作交流。体现了探究性教学的特点。具体在教学中的体现如下:
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动手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找图形之间的联系,自主从不同的途径探索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主动操作、讨论,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达成了教学目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出现了多种操作方法,如:一部分学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平移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一部分学生用一个梯形沿中位线剪开,翻转180度,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公式;还有一部分学生用一个梯形沿梯形的右上角到对腰的中点剪下,翻转180度,拼成一个三角形,推导出面积公式。这样的教学正好落实了《标准》提出的数学教学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下学习的理念。尤其突出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实实在在地给了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值得指出的是:这当中还蕴含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把陌生的知识自主地转化为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现了迁移、转化思想。经过课堂小结的点拨,使得这一教学效果尤其明显。
二、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首先,在导课时,创设了请学生帮老师计算电脑桌侧面梯形板的面积多少的问题情境,不仅有效提出了数学问题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愿望。其次,创设应用探索出来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主要是通过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梯形的面积来实现的。课堂上我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了《标准》对于情景的创设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要求。在这一前提下让学生进行探究,是水到渠成,显示了学习的自主性。在获取了知识后马上让学生运用新知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实并切身地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思想。
三、体现练习的层次性
练习的设计体现由简到难的梯度性,关注后进生,也兼顾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
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小组合作的成效性不高。
这可以从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地方看出来:一是在学生进行独立探究时,学生基本上已经有了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这两种转化方法,但是小组代表上来向全班交流时却只说了一种转化方法(另一种是另外的同学补充的)。难道他们组就这一种?还是他只说了自己的方法,而没有交流到本组其他同学的方法?第二点是在小组操作交流时,总有个别学生,自己玩自己的,不愿与人合作交流,可能是小组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合作的欲望未被调动起来。这么看来,显然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交流的成效性是相当不理想的!那么如何进行改进呢?我想主要在课堂上教师还是应该进行更多地巡视,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在学生思维停滞住时适时的加以点拨,鼓励所有学生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充分体现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缺少学生之间的互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个活动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上,更重要的还应该表现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上。这也符合交流应该多元化的现代教学观。说到这里,不由想起了许多名师的课,互动性强在他们的课堂上是多么地突出!反思本课的教学,就这方面来说还是存在明显不足的。课例中,在学生向全班汇报了转化过程及计算方法后,教师就说:老师请教你,为什么后面还要除以2呢?其实这里老师操之过急了,同时也是大可不必为之的。老师完全可以问学生:听了他的汇报演讲,你们有没有问题请教他?或者考考他呢?让学生来问这个问题,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与意识,给了学生一个发展思维水平的良机,而且很自然地形成了生生交流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多好!
三、放手的度不够
虽然本堂课的教学与以前传统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改进。但还不够精彩的一个主要原因,我想是放得还不够。主要体现在:
小组合作操作、填写实验报告单时,报告单的设计最后一栏,若能不暗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课堂将更多生成的东西。会使整堂课更加的精彩。说到底,在教学理念上,我们接受了课程改革新思想的洗礼,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难做到,总有这样那样的顾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放,放的度如何把握,这是我们将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计算教学反思7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三章中的《估算与精确计算》,对同年龄的小朋友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它既要求小朋友掌握三位数与三位数的加与减的运算,其中包括何时进位、何时退位及连续退位,又要求小朋友掌握千以内数的认识,相邻的数,相邻的整十数,相邻的整百数等概念,这些是小朋友很容易混淆的,还要求小朋友能把巧算、估算与精确计算三者综合运用,其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我在上这一内容时,从小朋友已学过的二位数加减二位数的估算引入,帮助小朋友复习了如何估算到最接近的相邻整十数的方法,之后对三位数最接近的相邻的.整十数和相邻的整百数又进行了复习,这样为新内容的授课铺平了道路,接着出示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习题,让小朋友进行估算和精确计算,把小朋友的不同的估算结果进行展示,要求小朋友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估算的结果比精确计算大而有的小,而有的小朋友的结果又非常地接近呢?之后进行小结:我们在估算时可以估整十数也可以估整百数,只有当估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时,那么它的结果才会和精确计算的结果最接近,接下来让小朋友进行三道题的练习之后问小朋友,你们会不会对三位数与三位数的减法进行估算和计算呢?减法和加法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出示例题,讨论及对三道题目再进行练习,最后小结。
刚上完课后觉得挺开心的,之后反复琢磨就觉得有很多地方值得改进。其一因为把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做三道加法题和三道减法题上了,对困难生没能很好地加以辅导,导致他们还是不会做,而对优等生没能很好地照顾到,激发他们的潜能为他们留一些有余力的习题;其二是题型单一,只是计算,为何不尝试着用选择题,判断题呢。其三上课形式单一、枯燥,学知识是为了运用的,如果能够为小朋友创设一下去商场购物的情景,小朋友既感到亲切、兴趣盎然同时又能对所学知识加以在实际生活中合理运用,真正起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最后本人觉得要提高自己的上课水平不仅要多听课,多磨课,而且要多反思多领悟,把每堂课其中的不足之处和较好的地方在之后的课中加以改进。我相信只要不断进行努力和尝试,不怕失败持之以恒,肯定会取得较明显的进步的。
计算教学反思8
上周在xx级汽修五班上了一堂公开课,所上内容是《计算机应用基础》里的计算机病毒。由于汽修专业的学生是非计算机专业,所以他们所学的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与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不太一样。非专业计算机这门课程要求学生了解计算基础、简单操作计算机、中文Windows xp操作系统以及办公软件的操作。所以对汽修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课程要有另一种教学计划。
本次公开课选在xx级汽修五班进行,之所以选择这个班,是因为该班的学生人数适中,学生课堂纪律良好,学习氛围浓厚,能给其他班级起到模范作用。本次公开课的授课形式为新授课,课型是理论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以及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共三个内容。重点是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计算机病毒的特征;难点是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来听本节课的内容,所以课堂的引入特别重要。我采用的引入方式是:让学生畅谈自己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遇到的计算机病毒以及最终的解决方法,以此来引起其他同学的思考,让整个课堂在活跃的气氛中进行。然后我再以“熊猫烧香”病毒为例,向学生介绍病毒的形成、传播以及危害,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病毒,从而激发他们对计算机病毒的学习兴趣。新课内容则是按照书本上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为学生设计课堂内容。
通过本次公开课后,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及内容进行了反思及总结,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备课方面:
对于每节课,我都认真负责的去完成,我希望学生都学有所获,只有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后,我才会感觉这节课是成功的。所以备课环节我看得很重要,对于公开课的准备我更是精细,除了能达到几乎是将整节课的所有内容都写在了备课本上以外,还查找了许多与病毒相关的知识,以便课堂上为学生进行知识扩充。
二、授课过程方面: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概念比较强的知识,所以我采用了理论课的方式,选择在教室里采用传统了粉笔与黑板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课会给人枯燥的感觉,为了打破枯燥,我尽量多举实例让学生分析,并努力做到把每个实例都列举地生动、形象,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从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课堂参与方面来看,学生都学得比较认真,但仍有个别学生没有把精力投入到课堂中来。所以经过本次理论课以后,我发现如果要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接收课堂知识的话,还可以选择多媒体体教室或将教室里的电视机屏幕应用起来。采用PPT和黑板同时进行的方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上这堂课的话,课堂效果会更好。讲授本节课,我的主要流程是:课前引入、新课内容、课终总结、作业布置,整个教学过程还算比较完整。
三、教师技能方面:
总结我的整堂课,课堂开始的前五分钟,有点紧张,所以在给学生讲的时候没有把知识交待清楚。不过慢慢地情绪开始稳定下来,在授课过程中还做到了离开讲台,走到教室中间,背着书本为学生讲解。
对课程内容还比较熟悉,但不足的是语速特别快,导致有些学生不能及时地理解课程内容。
四、以后教学中还应该改正的方面:
1.应加强公开课练习,做到在任何场合,无论多少人听课都能
以平静的心态完成讲课。
2.重点改正讲课的语速,一定要把每个字每句话每个知识点都
3.在教学氛围上,应使课堂更自然、活跃,就像平时上课一样。
计算教学反思9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先复习梯形的有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想,怎样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其中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以旧促新,探究新知
1、出示梯形请学生找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然后请学生想一想: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都用到了什么方法?带领学生回顾以前知识,(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行割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都用到了转化的方法。然后教师启发:我们能否也用转化的方法来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探讨。本环节的设计,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思想方法的类比迁移,用循序渐进的启发性提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为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的探究、研讨,促进知识方法的有效迁移创造条件。
2、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时,我先课件显示操作提纲:1、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动手拼一拼。2、你拼成了什么图形?怎样拼的"?3、你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动手,防止出现学生不知道做什么的现象。然后学生示范拼图,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由于学生操作的两个完全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因此未出现异常现象,学生都兴奋地说拼成了平行四边形。为了加深学生对书本图示的理解,我故意剪了两个完全相等的任意梯形,结果问题就出现了,一名学生没有按照书本上的拼法,结果自然没有拼成平行四边形,学生都感到惊讶。我见时机成熟,叫学生再打开书本,仔细观察书上的拼法,使学生明确拼的步骤:即先要重合,再向左旋转,最后沿着梯形的一条边向上平移,直至两条底成一条直线,才能拼成。学生这才明白过来。通过动手操作,同学们都明确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接下来根据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请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找关系,先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底之间的关系,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底是梯形上底和下底之和,再找出梯形的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关系,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梯形的高,然后得出梯形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即梯形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最后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字母公式。
本环节的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了相应的填空题,使研究的要求清楚,目的明确,有利于学生有效、有序地进行思维。
(二)学以致用。
在例题的教学中,由于有前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因此我没有花很多的精力,而是先出示例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练习的设计中,我也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学生中有可能出现错误的列式,让学生选择正确答案,从而杜绝错误现象。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吃得饱,我又布置了一些拓展题,。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得出梯形面积的推导公式。(用一个梯形拼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总之,本堂课能以全体学生为本,从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有了较大的更新。通过让学生操作、思考、观察、讨论、说理、计算、看书和概括等多种形式,注意了变 "教师讲授"为"研究交流",变"灌输"为"引导",较好地处理了"主体"和"主导"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良好素质。
计算教学反思10
本课是上学期学习的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的逆解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即可以用连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两步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相关信息的选择、组合等方面有明显的特点,但基本思考方法是一致的,重点让学生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进一步拓宽思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也存在部分学生不理解题意,说不出算式的含义,如张子文、徐宏鹏,需个别辅导,还有个别学生计算结果直接口算,正确率不高,需强化要求。
计算教学反思11
按比例计算的问题教材上选择了“用葡萄糖药粉和水配制葡萄糖注射液”的事例,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给出了相关信息和问题:用葡萄糖药粉和水按1:9配制葡萄糖溶液,8.5千克药粉要加多少千克水?题目里是一个前项为1的特殊比,但不是所有题里的比给的都是这种特殊比,所以列出比例式解答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虽然用比例解答是这节课算法主干,但鉴于下学期的复习要把这个知识点与中年级的倍数关系,五年级的分数应用题联系到一起,算法很多。
因此,我们这样设计的新授环节: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试着解答吗?学生独立尝试,汇报环节,孩子们小手如林,清晰的思路在孩子们面前铺陈开来:
(1)依据葡萄糖药粉和水质量比是1:9,转化成水的质量是葡萄糖药粉质量的9倍,所以要求水的质量,列式8.5×9=76.5(千克)
(2)依据葡萄糖药粉和水质量比是1:9,转化成葡萄糖药粉质量是水的.质量的,把水的质量看作单位“1”,单位“1”未知,做除法,列式8.5÷=8.5×9=76.5(千克)
(3)葡萄糖药粉和水质量比是1:9,葡萄糖注射液为1+9=10(份),8.5×10=85(千克)是葡萄糖注射液的质量,85-8.5=76.5(千克)的出水的质量。第(3)种方法是我自认为没有其他方法的时候,一个小男孩的手迟迟不肯放下。
在当下喧闹的课堂中,为学生持一瓣“等待”之馨香,不吝啬“留白”,做一个静静等待的有心人:等待,倾听学生的独特思考、智慧思辨,才会有学生精彩的算法多样的呈现,鼓励学生的创新火花。
3、用比例方法解答
做题前,我们举例,去超市买饮料,如果你杯中的饮料橙汁与水的质量比是1:4,你杯中的饮料橙汁与水的质量比是多少?超市大桶里的饮料橙汁与水的质量比是多少?指名说,使得学生体会到只要来自这一大桶的饮料,无论多少,无论卖给谁,橙汁与水的质量比不会改变。
你能把这道题与我们的比例联系在一起试着解答吗?
学生列出比例式:(1)1:9=8.5:x(2)8.5:x=1:9,点评过程中,重点让学生说明用等号连接的理由。
这样的分段教学,学生的思路更清晰,学生思维的火花才会不断闪现。
计算教学反思12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一步计算解决问题已不成问题。但在用乘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先确定算哪一步(即找中间问题) 会有一些困难。
“主题图”它是以一群学生在公园先划船,再坐碰碰车为背景,情境图由上、下两幅图构成,上图隐含的问题是下图的条件,上图是用图意呈示信息,需要自己观察读懂,下图中呈示的`人数是不完全的,需要联系上图来获得信息。
这种上、下图之间的关系需从两幅图中间的一个图标(箭头)来发现,解题思路分析采用的是分析法。而在这之前,解决问题例题中的情境图都只有一幅,图中的信息也是通过对话框+图画来表达与呈现,解题思路分析是从条件到问题联系起来想的。
当两幅图一起呈现后,学生看到了很多数学的、非数学的信息,由于脑海中还没有问题意识,所以找信息没有了方向性,提问题也就漫无边际,只要是他们能想到的,就一股脑儿全提出来了。显然,学生对连续的两幅图的意思不够清楚,出现了负迁移,致使提问题的方向发生了偏差。只有几个灵巧的学生意会到了人数的不确定,大部分学生还是处在一片茫然之中。
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我以通俗的话来帮助学生理解,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老师我哪个地方还不知道,我还不会算,然后再提示他们这个问题你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吗,其实就是让学生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让学生思考之后真正发现这个问题,加强理解。
计算教学反思13
这节课的内容是设置显示属性中的设置桌面主题、设置桌面的背景和设置屏幕保护程序。主要让学生通过操作鼠标,完成对计算机显示属性的设置,这个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使用鼠标的技巧,方法,还可以让桌面变得更加美观,更加具有个性化。
上课前,我先带领学生复习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对于一个星期只有一节信息课的学生来说,复习一下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对鼠标器的五种基本操作再巩固熟练一下,然后再引出本节课的内容。通过谈话导入,如何让我们的桌面变得更漂亮呢?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我的计算机我做主。在新授部分,我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设置了三个任务,任务:
(一)设置桌面主题,如何设置出经典的桌面主题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尝试操作,通过学生自主尝试,组内讨论,交流反馈,演示操作,欣赏作品,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设置桌面主题的方法。这个时候老师再布置任务。
(二)设置桌面背景,还是通过学生自主尝试,组内讨论,交流反馈,演示操作,欣赏作品这一过程来完成背景的设置。
当学生掌握了任务一和任务二的"知识,接下来要进行任务三的学习了,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欣赏自己桌面背景时,屏幕上出现屏幕保护程序,屏幕上出现了什么?你希望知道“屏幕保护程序”的哪些知识呢?同桌间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如何启动屏幕保护程序,如何结束屏幕保护程序呢?通过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尝试,老师再总结,学生掌握得都不错。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来说不应该就是让学生会操作了,而是还需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屏幕保护程序的作用:避免屏幕长时间处于一种状态、损伤显示器,像我们经常做的一个动作——眨眼睛。我们长时间盯着某一个地方看,会感觉疲劳、不舒服,于是会眨眼睛,眨眼之后,眼睛就会舒服一些。眨眼睛的动作相当于启动屏幕保护程序。当老师把作用和学生解释清楚了,学生就会更加理解了我们操作的目的了。
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有的学生觉得设置桌面背景很好玩,整节课就围绕这个主题在操作,以至于后面的任务都没有很好的完成。有些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时候,不是很主动,比如组内讨论,并没有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而只是在一旁听组内其他同学发表,在以后的课上,对于这样的同学,老师要进行引导,要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很好的融入到课堂中来。
计算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教学构思立足于课改新理念,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学生体验了自我探究、操作实践、观察发现、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通过摆一摆、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算一算等教学活动,探索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操作—猜想——验证——应用”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在学习过程 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方法, 数学思维也得到发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也得到很好落实。也有一些地方值得进一步的反思和改进。
一、规范操作过程。
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操作不够规范,没有达到预期的操作效果,原因之一,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学具大小,学生操作难度大,也难规范,花时较多。在摆长为5厘米,宽是3厘米时,操作层面基本是同一个档次,如果)在学生操作后,如能设计思考必的问题:“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摆的?你用了多少块小正方形?还能用更少吗?”如果是这样,也许效果更好,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有深度。
二、充分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从长方形的计算方法推导迁移到正方形的,采用了转化思想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明显体现出来,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如果能把“宽为4厘米,长为8、7、6、5、4厘米时,面积各是多少?”能够一一呈现,或把它做成表格,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学生的思路更清晰,数学思维更具深度 。
三、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即时评价,没有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评、互评,评价形式过于单一,也是作为今后必须改进的一个方面。
计算教学反思15
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信息技术是陌生而吸引人的,大多数小朋友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电脑,就是玩游戏。所以正确引导这些小朋友去初步接触信息技术是很重要的。故此,在第一堂信息技术课要使学生明确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学习任务、学习目的是什么,怎样学好信息技术等问题。此后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提出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可以将学习任务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同时注意将任务简化,同时将学生任务简化为基础与技巧两部分,便于让学生抓住重点,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例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一课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先读一些少年电脑报上的科幻文章吸引他们,再讲计算机的神奇功能,吸引学生。接下来就开始讲计算机的组成了。
首先提问:人是怎样处理问题的?然后在黑板上写“2 + 3 = ”这道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呢?我又读"2加3等于几?",你又是怎样知道的呢?告诉学生:
1.通过自己的耳朵、眼睛将信息输入给大脑;
2.通过自己记忆的知识,经过大脑运算;
3.通过手写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同样计算机也是这样工作的。
这时马上有学生举手问计算机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是什么呢?我告诉学生: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用键盘和鼠标把信息输到计算机内,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大脑就是记忆运算部件,也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象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
最后的运算结果就通过显示器(形状象电视机)和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中文名字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CPU。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都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