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1

1、潜心会文,发展语言

文本没有写到孩子们给巴金写信的内容,抓住这一空白处,我让学生想象孩子们给巴金写信,仿佛可爱的孩子们就站在巴金面前,巴金才会在文章中表露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心灵距离。教学中,我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近文本与巴金时,巴金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越发清晰起来,巴金对生命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强烈地触动着孩子的心灵,从信中孩子们读懂了许多,这个时候设计写话,表达对巴金的赞扬与怀念,给予学生一个倾吐心声的机会,在写话中再次和巴金爷爷对话,提升认识,升华情感。

2、以读代讲,以读促思

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于“读”,以读促思,在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学习,同时为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提供一个好的渠道。我引导着学生经过了一个了解文章的内容到体会作者的感情,再到指导自己的言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文章思想的感受也逐步提高,从了解到理解再到感情的升华。采用“初读”“细读”“品读”由浅入深的方式一步一个要求,目标逐层提高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体会文章的感受,表达学习的感想。最后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感悟,孩子纷纷表示,要向巴金爷爷所说的,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决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期望。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2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是巴金,一个远离了故土很久的游子,一个在中国乃至世界也很有影响的作家,一个把一生的爱和热情奉献给文学的老人,在87岁的时候,在收到家乡孩子的来信后,克服着年老体衰,给孩子们的回信。他的言语从容而舒缓,娓娓道来,一个仁者的风范从他的文字间弥漫开来,一种恬淡和温情洋溢出来,一份美好的祝愿和希冀流淌出来。“让生命开花结果”,是巴金老人一生的美好心愿,也是对孩子们最殷切的希望。文字质朴感人,散发着浓浓的爱意和朴素的情怀。这样一位走过一个世纪的老人的心愿,这样一份用一生感悟到的人生哲理,让小学生来理解感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备课时我上网查阅了大量的巴金“信息”:《巴金百岁年谱》、《巴金二十一世纪中国的良心》、《巴金的人格精神与文学品位》、《巴金箴言》《巴金语录》等,从这些信息中我了解了巴金老人从出生到百岁一个世纪来所经历的重大事件,感受到巴金老人那崇高的人格精神与文学品位。巴金震撼着我,感动着我,我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激情――巴金老人真了不起!此时再来读课文,每一句话都有深意,每一句话都让我感动。突然之间我找到了学生亲近文本的桥梁——感受巴金,结合着语文课标对高年段学生所提出的具有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要求,课前我就让学生广泛搜集巴金的资料,去感受巴金奉献的一生、勤勉的一生、博爱的一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知识和情感的铺垫。

本文的文体是一封书信,读一封信要明白写信人为什么写这封信,写这封信想表达怎样的"意思?信中的语言是带有情感的,是带有温度的。根据课文的特点,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朴素的文字中包含的感情;(2)通过反复品读重点句子,走近巴金的内心,明白生命开花的意义。(3)体会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激发学生让生命开花的愿望。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抓“巴金爷爷为什么要给孩子们写信?”引导学生品析词句、想象体会,通过感情朗读感受文字背后的那份浓浓爱意。重点抓住“终于”和“千金重”两个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的感情。通过让学生感受巴金爷爷写信很吃力,由于爱孩子,还是提起了笔,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拉近和巴金爷爷的情感距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孩子对巴金产生了爱,产生了感情,才会自觉地去聆听这位老人的教导。

二、以“你读懂这封信了吗?”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和巴金爷爷对话,在有感悟的地方留下思考的足迹。信中的语言并不难懂,高年级的学生通过静静地与文本对话,联系课前搜集的信息,应该都能从信中读懂些什么,或是巴金对祖国人民的爱,或是如何写作,或是关于奉献的道理,或是如何对待活着的每一天,希望通过这样的一次心灵的交流,去读懂巴金的心,去感受朴素话语中的真情和真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作用就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的心语,变他语为己语,化文境为心境。课堂上我努力营造一个交流场,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点拨(如写作:听老师读,谈对句子新的体会),在学生情感呼之欲出时及时加点助推剂(老师的过渡语、小结语、颁奖辞),在学生理解还不够深入时及时引向更深的方向(引:巴金的生命开花了吗?学生交流巴金相关的信息,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对课外搜集信息的一次整合和运用,巴金鲜活的例子让学生更深地感悟了生命的意义),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体会,学生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三、“情动而辞发”,在一步步走近文本,一步步走近巴金时,巴金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越发清晰起来,巴金对生命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强烈地触动着孩子的心灵,从信中孩子们读懂了许多许多,这个时候设计给巴金爷爷写话的环节,意在给予学生一个倾吐心声的机会,在写话中再次和巴金爷爷对话,提升认识,升华情感,而写话又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语文,如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堂上我努力营造一种氛围,如自己充满感情的过渡语,如巴金创作《家》的心灵独白、感动中国的颁奖辞、巴金的语录摘选,都希望营造一个浓浓的情感场,让学生在情感的磁场中不自觉地被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很多不能言传只能意会的感受便会在这情感场中蔓延开来。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3

《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没有讲教、没有大道理,有的只是朴朴实实的情感。这封信也可以说是巴金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对自己一生写作经验的提炼。如果能实实在在地引领学生读书感悟,让学生能切身地感受巴金所处的时代,所经历的风雨,必须能深入地明白“我写作并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以及“想再一次生命开花结果”。

文章语言虽然平淡,但情感表达却很充足,特别是第三段。在设计教学时,如何才能让学生深入地感知这一段是考虑的重点?让学生读出感情,前提应是学生能不能读进去,读懂,深入感知。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看能不能针对这一节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当他们能提出问题时,他们也就差不多解决问题了。

学生们先独立读书思考,然后以同桌为单位。他们通过朗读,很顺利地提出了“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巴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的"?”“你认为巴金爷爷到底有没有才华,他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等等。针对学生提的问题,引导学生先回答好,再读好,再读出感情,在读中再深入体会。在教学中,能让学生读进去,与作者的思想共鸣,能读出来,与自己的实际结合,这样的读书应该是真正的读书。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4

洋溢着时代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宗旨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已推行了几年。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当我在网上再次阅读新课标时,特别是最近聆听了几位学者的讲学,时值深秋,却有着春天的感受。

读着新课标,我联想到了我上过的一节课。这篇课文是《给家乡孩子的信》,写的是老作家巴金晚年身体很差,拿笔艰难,还热情得给家乡孩子进行回信,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不要说给每个学生写一封回信,或者像五年级郭小娟同学所要的那样一句话,就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一枝笔在我的手里有千斤重。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在初读课文时,有个小女孩当我走到他身边时,她指着课本对我说:“老师,这个字不是用错了?”我一看,心里一惊,心想:发现不错,读得认真!我没有直接告诉她,而是说:“你认为是应该是什么呢?”

几分种过后,大家把课文都读好了,我们对课文中字词理解进行了交流。对于一枝笔的“枝”还有几个同学也提出了疑问,我就此让学生们进行猜测。有的说,是巴金老爷爷无意用错了,我点头赞赏了他,有的说是编书的人把字写错了,还有的说,编辑课本人员不会搞错,打字排版人能搞错,为了证明是排版的错误,有同学竟找起了旧课本,并且如获至宝地站了起来,说旧书就是用“支”!是老作家用错了?还是打印错了?或是编者认为不妥,反复帮助修改呢?这时,我觉得再讨论这个问题就不如讨论究竟是“支”与“枝”哪字用得好了?我让大家再把这段课文读读,或许会有更好的意见和体会。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支”做量词,可以用来表名像“笔”这类物件的多少单位。但文中为什么不用“支”而用“枝”,可见,用一支普普通通的笔写字,在年老患病的巴金爷爷的手中,却似拿着一枝沉重的树枝去写字。何等的艰难啊!这不正好照应了前文“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巴金老人,年迈病重,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坚持亲笔给孩子们回信,这种精神多么难能可贵!关于这个字占用了很长的时间,而且也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我觉得语文课就要活上。还以老规矩要求一节课的目标和环节怎样怎样,还算什么改革啊!

打破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固定的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时空,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地想,积极地探究,正是新课标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5

今天上的是《给家乡孩子的信》。我觉得上得很顺,学生思维活跃,课的效果不错!想一想有好的.效果,原因何在?哦,主要原因还在读书。

课上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一段话,一句话都要朗读上好几遍。第一遍的时候,还没有完全进入。第二遍的时候有点懵懵懂懂。第三遍的时候越来越清晰了。这时让学生来交流自己的想法,他们理解得很到位,而且可以说好多话呢!我想这是真正地有感而发!

今天的课上,学生发言很精彩。这也不是偶然,功劳还应该归结于朗读。读着读着,书中的意思就读出来了,读着读着,头脑中的已知也激发出来了。已知和新知互相碰撞,火花就产生了,思维就灵动了,发言也就精彩了。

我想:作为语文老师真得应该让学生多读书。要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并在读中懂。长久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将提高。

此时,忽然想起古人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真乃精华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6

这篇课文的体裁是书信。字里行间饱含着巴金对祖国、对家乡孩子们的热爱之情。课文难点在于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体会巴金的高尚品质,受到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的教育。因为这个时代的孩子们没有吃过苦、受过难,很难切实体会巴金的高尚品质。在学习课文时,我采用多种方式来读这封信,让学生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在不懂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相互交流、答疑,再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课后第三题的语段是这篇课文里比较难理解的.地方,于是我采用一段口语练习,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我们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次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 )是一朵花,( )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伟大的人。有的学生说:“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是一朵花。”有的说:“有的学生被难题困住了,我去帮助他,这也是一朵花。”……孩子们用身边的事例诠释了对这句话的理解,是那么的真实、贴切。看着孩子们学得轻松、快乐,我感觉非常惬意。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7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同时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课文的语言和故事情节都有趣味,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在上课前以为学生自学时一定有话可说,我也就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于是,整堂课都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进行。

反思这堂课,没有正确处理好课堂上的老师引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是症结所在。像这样的课堂能不能“放任自流”?该如何理解"学生能悟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我觉得老师还是应该学会在课堂上“寻找矛盾”、“挑起矛盾”。这里给我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了,老师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课堂交出去了呢?”在分组读议的过程中,教师该提出怎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更深入,以至于“能够尽兴”呢?这就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怎样发挥才能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不会降低任务水平,真正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作更进一步的探索。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8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三项:

一、复习课文第一、二段,体会巴金对家乡孩子的爱。学生从“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等语句中感受到巴金对家乡孩子的思念与喜爱之情。从“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体会到巴金带病回信,就是对家乡孩子的一种爱。有学生还联系信的末尾巴金对家乡孩子的期望,感受到巴金的心中装满了对家乡孩子的无限爱意。本环节大概化时5分钟。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我先是放手让学生自学,划出含义深刻的词句,用简洁的语言写下阅读感悟,提出疑难问题。在交流的时候,第一位学生就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直觉告诉我,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但我没有马上组织学生讨论。后来学生的发言总体还比较踊跃,有的学生的发言还比较有水平。如一位学生从文中找到三组反义词“杰出——普通、失败——成功、奉献——享受”体会到巴金的谦虚、真诚与乐于奉献的品质。有一学生提出:“巴金的生命开花结果了吗?”这个问题虽然很浅显,学生也很容易找到答案。我就组织学生顺藤摸瓜:让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学生联系“作家卡片”以及从课外书中了解到的资料谈“奉献”与“享受”的辩证关系。学生的主要观点有:1.没有奉献,世界便不复存在。2.“享受”的快乐是表面的、肤浅的,而通过“奉献”获得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因而也更为持久。3.贪图物质享受的人往往会很孤独,得不到别人的爱,而“爱”是世界上最最宝贵的东西。4.巴金作为一名作家为人类奉献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而且捐献稿费奉献爱心,因此他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他在世人的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此时,让学生回答第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已是水到渠成了。

三、学习课文第四、五、六段。这段内容不难理解,我只是轻轻提醒学生:“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你觉得巴金爷爷说得有道理吗?想到今天的早读课,我觉得“珍惜时间”真是一门值得好好补习的功课。学生引用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名言谈珍惜时间的重要。课结束的时候,我提起《明日歌》,学生也就“明日复明日”地背起来。早上我还批评他们不用功,古诗积累得少,没想到这首诗他们居然也能背几句。又说到早上写在黑板上的韩愈的名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这真是“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下课的音乐已经响起,可还有几位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我指着板书在黑板上的“让生命开花结果”等文字,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辈子;而且我们也要用实际行动去回答这个问题。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后反思

一、扣题导入,简介巴金

这是谁写给家乡孩子的信呢?自然过渡到对巴金的简介。接着回忆信的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一封回信,让学生自读课文,看看巴金爷爷在回信中说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交流回信的内容:回信的缘由;告诉孩子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教育孩子珍惜时间;提出希望。其中第二、三两部分是学习的重点。

三、批写旁注,走近巴金

本课的的学习仍然可以采用批写旁注的形式,让学生写一写从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如学习第一部分回信的缘由,学生就从“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体会到孩子们对巴金爷爷的关心,思念,敬佩,从而理解“温暖”。从“无论如何,……我终于拿起了笔。”“……多么……多么……”体会到巴金对孩子们的关爱。

第二部分,学生也体会出了巴金爷爷的谦逊,无私奉献,珍惜时间。这一部分是一个重点,要指导学生弄清句子与句子的联系。巴金爷爷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那么怎样奉献呢?那就是要让生命开花结果,就是要为社会添上一点光彩。那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那就要付出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巴金爷爷像剥笋一样一层层地娓娓道来,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

最后提出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真诚关怀溢于言表。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9

《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的关心和喜爱。这封信,语言朴实,没有讲教、没有大道理,有的只是朴朴实实的情感。

在这篇课文中,最难理解的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课前就让学生去搜集资料,再结合《一课一练》中资料卡以及课文后面“作家卡片”中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巴金取得的成就,以及他淡泊名利的品格。

课堂上,我指导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画出让自己感悟深刻的句子,画出巴金爷爷阐述生命的意义的`句子等,再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想想巴金奉献了什么?他的生命开花了吗?并且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交流体会、感情朗读,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自己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在默默地为国家、为社会奉献着,最后,说说自己准备如何让生命开花结果。

通过交流,学生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确实在于奉献而不是享受,感受到了“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都得不到”,深切地领悟了巴金爷爷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10

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写一封感谢信是在学习了阅读短文:《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能说会道:“人间处处有真情”之后来完成的作文。这次作文的体裁属于应用文,作文的要求是:感谢信的格式要真确,把一件事情写具体,要有真情实感。这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书信,体裁又特殊,所以习作的重点应是掌握正确的书信格式,难点是叙事要有真情实感。

在学习阅读短文:《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时我就重点让孩子们掌握书信的格式,明确应该怎样写一封信。紧接着在学习能说会道:“人间处处有真情”时,我又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内容让学生重温那些让人感动的亲情、师生情、海峡两岸同胞之情,走进情感的世界,敞开心扉讲述自己曾经深受感动的一件事。其实在教学本单元课文时我就曾经让学生在课后小练笔时写过《让自己最感动的一件事》,在日记中记录《自己得到关爱的一件事》。所以学生说起来自然是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在学生讲述时我认真倾听,收集信息,为作文课做好选材的准备。就这样虽然还没上作文课,但我和学生都已做好了习作的准备工作,就不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了,孩子们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作文任务的三分之一了。

在上指导课之前,我结合前面学生学习的情况精心设计了教案:从导言、教学环节、板书到过渡语,字斟句酌,在脑海中设想上课的情形。课堂上我用富有激情的语调,触动孩子心灵的`的话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畅游情感的天空,采撷一朵让自己心存感激的人和事的云朵,激发写作的愿望。由于有了前面学习的铺垫,孩子们对本次作文的要求及选材及其明确,在小组交流时孩子们说得热火朝天,真情在他们的眉宇间流淌。然后我根据巡视指导时了解的信息,选了取材有代表性的几名同学发言。他们有的是要感谢敬爱的老师,有的是要感谢自己的亲人,有的是要感谢朝夕相处的同学,还有的要感谢素不相识的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就这样孩子们有事可感,有情可抒,有言可写,自然是下笔如有文。在孩子们动笔写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平时写作有困难的几个孩子也不再是眉头紧锁,不知从何而写了。

读着孩子们饱含感激之情的习作,特别是有的孩子是写给我的感谢信,有些事情在我看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在孩子们天真而纯洁的心灵里却是那么的在意,真让我既感动又温暖。也更加体会到只有教师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注重积累,加强指导,学生才能在习作中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体会到习作的快乐。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11

一、设计思路:

本次讲课主要依据二课时教学目标而设定的,紧紧围绕师生互动,从“导学案”要求来设定,共分温故互查、设问导读、合作交流、自主检测、展示点拨共五部分内容。并且在每一部分内容中都有问题的设问。

二、教学中的优点:

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有:一是能利用课外收集的资料来证明巴金并不普通,而是一个很谦虚,很了不起的人;二是将导学案中的设问导读题和巩固练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很好地引导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更值得我欣赏的一点是,改动后的设问导读题中,注重了教给学生学法上的指导。开始时,自认为教案写得比较满意,但讲课后,确确实实发现教案中存在的问题。

三、教案及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1)教案设计内容过多,精炼不佳。教案设计中设计了全书主要内容,而忽视了重点的突出性。从而使教学中呈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并且整个过程不够完整,在重难点突出上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2)时间把握不到位忽略了课堂效益,一味追求“师生互动”。同时,也没有花大量时间准备,有麻痹大意现象出现。

(3)每次讲完课后,总有讲不完的感觉。归结一点:没有精选所讲内容,面面俱到,还是没敢放开学生,末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

(4) “导学案”合理运用,非常不成熟,有点班门弄斧之感觉。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我应该认真研究、认真学习、多钻研新的教学方法,向其他教学优秀的教师学习,多听听他们的指导,多多摸索教育教学规律,让自学的光芒充满自己的心灵,提升语文素质水平,这样才能为更好地教学奠定基础。

(5)多钻研钻研语文方面的书籍,多看有关教学方面的书,把自己的业务语文水平提升一个阶段,让更多的知识服务于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水平。

今后,我将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努力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12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十八课,是巴金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书信,巴金,一个远离了故土很久的游子,一个在中国乃至世界也很有影响的作家,一个把一生的爱和热情奉献给文学的老人,在87岁的时候,在收到家乡孩子的来信后,克服着年老体衰,给孩子们的回信。他的言语从容而舒缓,娓娓道来,一个仁者的风范从他的文字间弥漫开来,一种恬淡和温情洋溢出来,一份美好的祝愿和希冀流淌出来。“让生命开花结果”,是巴金老人一生的美好心愿,也是对孩子们最殷切的希望。文字质朴感人,散发着浓浓的爱意和朴素的情怀。

成功之处:

课前我就让学生广泛搜集巴金的资料,去感受巴金奉献的一生、勤勉的一生、博爱的一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知识和情感的铺垫。

本文的文体是一封书信,在第一课时的讲解中主要要求孩子们重点抓住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大意。读一封信要明白写信人为什么写这封信,写这封信想表达怎样的意思?信中的语言是带有情感的,是带有温度的。

以“信中讲了哪些内容?请你用小标题总结每段内容”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和巴金爷爷对话,在有感悟的地方留下思考的足迹。信中的语言并不难懂,高年级的学生通过静静地与文本对话,联系课前搜集的信息,应该都能从信中读懂些什么,或是巴金对祖国人民的爱,

或是如何写作,或是关于奉献的道理,或是如何对待活着的每一天,希望通过这样的一次心灵的.交流,去读懂巴金的心,去感受朴素话语中的真情和真理。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围绕着“这封信哪些地方最打动你?”这根主线,组织学生或汇报读书、讨论的所得,或提出没读懂的问题,教师从一旁适时加以点拨。采取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教学步骤,先整体默读,找到信中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整体感知文中包含的丰富情感。再分步去细读文本,体会情感。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体会情感时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本的情感。最后再将文中重点语句,连起来朗读,整体感受。

不足之处:

1.由于自身高效课堂业务水平较低,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不够透彻,所以在课堂上给孩子们真正展示的时间太少,对课堂教学时间把握不足,前面作者的介绍,生字新词的认知占用时间较长以至于后来理解课文梳理课文脉络的时间有点紧迫,显得头重脚轻

2.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将课堂教给学生,互动还不够,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过多,教学思维还局限在传统课堂中。

改进办法:

1.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研修,多多学习,观摩高年级老师高效课堂的教学优质课。

2.在低年级的教学中适当融入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再实践,从而做到师退生进,高效有序。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13

《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伟大的文学家巴金,在信中,世纪老人谈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也谈到了自己对后代的殷切希望,非常感人。

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法体会巴金对祖国和同胞的爱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确定了两个主干句子,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拓展,既使教学线索更清晰,也使教学更深入,人物的形象也体会较好。由此,我体会到要上好一节课,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是非常重要的",你对教材内容挖掘得有多深,你上课的高度就有多高。其次,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应抓住重难点的东西,其余的就应该大胆地舍去。

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如果在我们的教学中能够适当地运用上这些多媒体设备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让学生体会巴金的奉献精神时,很多孩子都不能很好地体会奉献一词。因此在让学生交流自己身边奉献的例子基础上,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我收集的一些关于奉献的事例图片,并随着《爱的奉献》这首歌曲老师动情地讲述了这些具有奉献精神的事例。在音乐声中,在老师动情地讲述中,我看到很多孩子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我相信这些孩子已经理解了“奉献”的意义。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14

《给家乡孩子的信》重点是第四自然段的学习,对“生命开花”的理解是本文学习的难点。为更好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思路上采取直接进入重点段,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的方式首先初步理解“生命开花”的意思。

然后回扣前三段及第四段前半部分,让学生通过理解巴金爷爷的一生付出的爱、精力、时间,然后通过补充课外资料,让学生了解巴金爷爷在别人身上也花费了更多的同情,进一步体会“生命开花”的含义。

最后通过课外资料的拓展,将学生情感激发到最高潮,怀着对巴金爷爷的崇敬与爱戴深入的体会到了“生命开花”的深刻含义。

课上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一段话,一句话都要朗读上好几遍。在学生读第一遍的.时候,还没有完全进入。第二遍的时候有点懵懵懂懂。第三遍的时候感觉已经深入的体会到了“生命开花”的深刻含义。这时让学生来交流自己的想法,他们理解得很到位,我想这是真正地有感而发!

当然,上完课后感觉遗憾也很多,比如在引导学生感悟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爱几个自然段时,没有做到将更多的孩子完全带入文本,使得部分学生学习的时候不是很投入,以至于感情读这部分文字时感情不到位。

再如理解“生命开花”这段文字时,没有做到让学生充分地读,还有应该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生命开花”,所以感觉部分学生对“生命开花”的理解还是很浅,当然,课堂上的不足是教师教学的不足,作为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每段文字时,自己首先要感悟到一定的位置,不然怎能带领学生走到一定的高度。这是我教学的最大不足之处。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15

《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是一封书信。作家巴金爷爷在信中,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

这篇课文我围绕《新方案》中的设问导读“巴金爷爷信中谈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一问题来展开教学的。

我先让学生放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自己划出巴金爷爷充满哲理的句子。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很快就全部找了出来。然后,我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并写上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在学生做好批注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交流感悟,体会巴金用自己的一生和对自己的评价来教育学生该怎样做人。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将这些道理融入自己今后的生活中。这样由浅入深的方式一步一个要求,目标逐层提高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并体会文章的感受,表达学习的感想。最后我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感想。孩子纷纷表示,要向巴金爷爷所说的,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决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期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  反思  反思词条  家乡  家乡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  教学  教学词条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年月日》教学反思

年月日教学反思推荐度:《年月日》教学反思推荐度:认识年月日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年月日》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展开)

教学反思

 中班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中班社会活动教学反思推荐度: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推荐度:中班安全小乘客教学反思推荐度: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推荐度:中班保育工作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中班音乐欣...(展开)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音乐课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课教学反思推荐度:初一音乐课教学反思推荐度: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推荐度: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反思推荐度:小学《音乐课节奏训练》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音乐课...(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