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詹天佑》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推荐度:

实验设计方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7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释题激趣,整体感知

1、出示课题:

要下雨了。

点名读题。

提问比较:

“要下雨了”与“下雨了”意思有什么不同?

(“要下雨了”说的是将要下雨了,“要”是将要、快要的意思;“下雨了”是说雨已经下来了。)

2、启发激趣:

你知道下雨前有哪些自然现象吗?

(点名说,收集资料)

3、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呢?

读一读课文

(点名说)

(贴出小动物的图像)

小朋友想不想亲耳听听、亲眼看看,感受一下小白兔看到的这些情景呀?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的对话。待会儿,就请同学们扮演这些小动物,喜欢哪个动物就读那个动物说的话,读一读他们说的话。

二、读读说说,理解品味

点生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他们读得好不好,在动作与表情方面有没有小建议送给他。

1、燕子低飞:

⑴ 指导读小白兔的话,他为什么要大声喊“大声喊”是因为小白兔觉得小燕子跟往日不一样──往日飞得高,今日却飞得很低,感到有些奇怪,注意指导学生朗读小白兔说的话,要读出急切的、疑问的语气。

⑵ “我正忙着捉虫子呢!”感悟,比一比谁读的好?你能用这个句式说话吗?

板书:

……正……呢!

小燕子告诉小白兔要下雨了,小白兔相信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是要下雨了吗?”谁能读读这句话?与“是要下雨了”比较(小白兔将信将疑,要读出这句话的疑问的语气 )。

2、小鱼游出水面:

⑴ 指导读小白兔的话:

语速稍快些,读出急切、疑问的语气。

(小鱼的行为跟往日不同,小白兔感到奇怪,急切地想知道缘由。)

⑵ 是啊,小鱼怎么有空出来呀?谁能读读小鱼说的话再告诉大家?

(原来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小鱼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指导读小鱼说的话,语速稍慢,语气亲切。)

可让学生进行一次情境体验:学生假想自己是一尾小鱼,潜游在水下,感到水里很闷──稍稍屏住呼吸,然后伸直身子,张口“透透气”。这样,可加深学生对雨前天气闷这一现象的感受。

3、蚂蚁搬家:

⑴ 蚂蚁知道要下雨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学生读蚂蚁说的话,“是”要重读,要读出句子肯定的语气。)

⑵ 下雨前,蚂蚁为什么要搬东西呢?它们会向什么地方搬东西呢?

(往高处搬,以避免雨水的冲击,板书:蚂蚁搬东西)

⑶ 听了蚂蚁的话,小白兔又是怎么做的?它为什么这么做呢?

(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因为此时,小白兔完全相信要下雨了。)

重点指导读第8自然段,语速稍快,特别要读出小白兔急切的语气。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和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数字、假设、比较、比喻等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第二部分讲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较强,同时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常常能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也可利用学校的电脑室、本班的多媒体教室上网查找资料。根据以上情况,我感到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可借此培养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积累信息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好这篇课文的关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体会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课文中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介绍太阳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播放《后羿射日》的故事。

2、天上的太阳到底能不能被射下来呢?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太阳的资料。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看课外书知道的有关太阳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交流。]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太阳的课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会对太阳有更多的了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2、通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

3、识字检测:(1)同桌互相听读新认识的词语。(2)“开火车”。(3)“找朋友”:老师说生字,学生举字卡。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并设计互动的平台,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感悟太阳的特点。

1、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了解它,很高兴,特意赶来了,你们听――(课件播放: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光彩夺目的画面和太阳公公说话的录音。)“同学们,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热。听了我的自我介绍,你们了解清楚了吗?”(指名说)

2、太阳公公没有说清楚它到底有多远、多大、多热。你们能不能扮演太阳公公作一番详细的自我介绍?

3、自由读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三个特点写清楚的,用“――”划出有关句子,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特点进行重点学习。

4、分组交流。

(想学习“远”的分为一组,想学习“大”的分为一组,想学习“热”的分为一组。)

[学生在对知识的学习上有了选择性,这样他们不仅乐意去学,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5、汇报。

(1)把自己当成太阳公公向大家介绍太阳的特点。

[用拟人手法复述课文,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学生在吸收课文语言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再创作,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结合自我介绍,做练习。(引导学生说出说明方法,体会作者用列数字和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说明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写得生动、真切。)

①太阳离我们有(三万万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②(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③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④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阅读中去寻找答案。]

四、品读欣赏第二部分,体会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1、虽然太阳离我们很远,但是和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课文,找出最能表现太阳与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一句话。(学生练读、汇报读)

2、这只是作者的总体感受,那课文又是怎样具体写出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4―7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读书,鼓励动笔划重点句,写批注)

3、四人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先用上“太阳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来简单概括,再选择“有了太阳……”,“如果没有太阳……就……”,“因为……”等句式汇报。

5、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突出太阳与人类密切的关系。

6、现在同学们已经成为研究太阳与人类关系的专家啦,我现在是一名记者,想采访一下你们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谁愿意接受采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充分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挑自己最感兴趣的、感触最深的进行全班交流,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

五、提升感悟,交流体会。

太阳与人类有这么密切的关系,你想对太阳说些什么?

六、练习写生字,写完后组织小组评议。

七、自选作业:

1、以太阳自述的形式向家长介绍今天所学。

2、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以“太阳”为主题做一张手抄报。

教学反思:我把“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以“太阳公公”的身份说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自己的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太阳》这篇课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对某一事物进行说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时,我认为还可以设计了一个写《月亮》的小练笔,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自然地迁移到“写”中去,使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写的训练和提高。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

2、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

3、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4、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5、愿意合作与交流。

6、养成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各种不同形状的装水容器、注射器、塑料袋、玻璃板等。

2、酱油、醋、盐水、清水、糖水、油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是我们天天都能见到的物体,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什么样的物体是水。(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实验一

(1)将酱油、醋、盐水、糖水、清水分别注入烧杯里,用眼、鼻、舌辨别它们的颜色、气味和味道。

(2)在每杯液体的背后放置一支白色的粉笔,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透明程度。

(3)讨论: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4)归纳: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实验二:

(1)将清水慢慢地滴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上,观察水是否向各个方向流动。

(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盒、橡皮、课本等,它们能在桌面上流动吗?

(3)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的容器里,观察水有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没有一定的体积。

(4)观察自己的铅笔、橡皮、课本有固定的形状吗?

(5)小结:水具有流动性,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3、让学生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

(1)水与木块、玻璃球比较:不同点是,水没有固定形状,而木块、玻璃球具有固定形状。

(2)水与空气比较:

实验:将水和空气分别装入注射器中(溶积相等),堵住注射器嘴,再按压活塞,表现出水的体积不易改变,而空气的体积易改变。

(3)归纳出什么是液体、气体、固体。(见教材29页)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我们常见的物体中,还有哪些是液体?哪些是气体?哪些是固体?

2、对学生进行“水是生命之源”的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生词,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大意,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知识导入。

(1)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不同的地方有两点:一点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造成内容的差距、认识的困难;一点是由于语言的演变,造成文字的差异、理解的障碍。这两点又以语言障碍为主。

(2)文言文的语言障碍主要在词和句上,有很多词和句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和现代文不同,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不同的词句。

(3)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读。开始时参看注解,会认会读;然后就要朗读,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才便于理解。

(4)今天学习课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认识和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

2.关于课文

这篇课文的有关知识要记住这样几点:

①出处。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②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察画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会读生字字音,会写落、藏、爬、躲,重点理解藏、躲等动词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动词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

掌握藏、躲、爬的字型特点和意思。

教学难点 :

按秋天到了,树叶落在(哪里),(谁怎么样),把它当(什么)。的句式说话。

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收集树叶;

2.做好相应的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启发谈话

1.小朋友,你们树叶找到了吗?(出示课件树叶)请你拿出来,高高举起来。

2.请小朋友转动一下小脑袋看看四周,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反馈(突出秋天的时令特点,突出树叶多、美)。

4.这么多的树叶,你们是怎么找到的?

二.揭示课题,教学落字

1.秋天到了,许多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我们把这样的黄叶叫落叶。(出示课件,将树改成落)

2.全班齐读课题。

3.指名读生字落。

4.你能给落字找个朋友吗?(组词练习)

5.这个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

6.反馈:①(部件分析法)

②(加偏旁法)

③(换偏旁,加偏旁法)

④(其他)

方法有很多,但是小朋友们应该选择你喜欢的,比较简单的方法。

三.教学第一段

1.刚才有很多同学谈到了秋天,那我们来看看秋天是怎样的?(出示课件,观看录像)待会儿,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刚才你看到的美吗?那你能用美的句子来说说吗?(反馈评价突出秋天的美,引导过渡到课文的学习。)

3.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秋天,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里又是怎么描写的?(出示课件:课文第一自然段)

4.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要求读出秋天的美。

5.指名读课文,请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这段话中,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反馈重点:

①(出示课件: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从树枝上落下来。)一片一片能换个词吗?(一张一张、一张张、一片片等)

②(出示课件: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从树枝上落下来。树叶黄了,一片片地从树枝上落下来。问:一片一片和一片片又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试说。

③教师当树爷爷,学生口吹气,(当秋风姐姐),分别演示树叶一片一片和一片片的情景。

④现在你发现了什么?(一片一片是指落叶时有时无,随风飘落的样子;一片片是写落叶接二连三、纷纷飘落的样子。)

6.你们理解得不错,那你们能读好这段话吗?指名读学生评价再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四.朗读课文(2-5自然段),学习生字

1.过渡:你们读得很好,那么树叶会落在哪里呢?后来又怎么样呢?

2.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课文2-5自然段,注意带有音节的字多读几遍,把生字读正确。(出示课件: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检查。)

3.反馈:会读了吗?现在我们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听听他们有没有读正确,待会儿请你来评价。

4.再指名读生字全班指读生字。

5.藏字教学。

①看样子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会读了。不过现在又有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你们有信心去解决吗?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这些生字中哪个特别难写?(藏)难在哪里(字很复杂,笔画很多。)

②我们先来看看藏字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课件演示)。

③原来是由4个部分组成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藏字又是怎么写的。教师范写。

学生试写一个出示2名学生作业 ,学生评价;请学生说说写这个字的时候,你们觉得哪个部件最难写。学生再写一个,要求写得比前一个更好。

⑤字写得不错,不知这个字的意思是否理解,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吧!(出示课件: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做船。)请你自由读读这句话,想想藏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⑥反馈。(课件演示小鱼藏在树叶底下的动画)你还有自己的理解吗?

⑦谁能用藏来说一句话。

⑧小结:从刚才的说话中,老师知道你们对藏字的意思完全理解了。

6.躲字教学

①其实与藏字的意思相近的在课文里还有一个字,你们知道是谁吗?(躲出示课件)

②关于这个字,你已经学会了什么,能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重点要学生交流对躲字的记忆;身字旁和身字的区别;躲字的意思等。

④你能用躲字来说句话吗?

⑤朗读句子: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做船。指名读全班读。

7.爬字教学

①小虫是怎么过来,躲在里面的呢?(爬)

②指名读。这个字中有一个新的偏旁:爪字旁。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注意一捺)

③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句子:树叶落在地上,甲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做屋子。)

8.小结:到现在我们学了哪些生字?(出示课件:落、藏、躲、爬),全班齐读,书写练习。)

五.拓展延伸,积累动词

1.出示刚书写练习的生字:落、藏、躲、爬。问:请你仔细看看这四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动词;都有偏旁)

2.像这样表示动作的词你还知道哪些?(学生各抒己见)

3.这类词的确很多,老师也摘录了一些:

A:爬、游、飞、跳、跑、走

B:躲、藏、坐、披、包、顶、拿、举、戴

请小朋友自由读读。

4.你能从上面的动词中选择几个,用秋天到了,树叶落在(哪里),(谁怎么样),把它当(什么)。的句式来说说话吗?(课件出示)

5.学生自由准备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交流,评出说得最好的。

6.全班交流,要求听者听出说者说了几个动词,是哪几个?

六.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还想学习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基础知识点】1、了解“信天游”的特点;

2. 理解诗人真挚炽热的感情和诗的主题;

3. 学习比兴和夸张的手法,语文教案-回延安。

【教学重点】 体味渗透于诗句中的作者的真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擅用比兴和夸张是信天游的一个特点,“比兴”的学习是本诗的难点。

【拓展环节】 新诗创作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环节〗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由现代诗人吸收民歌营养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

〖整体感知〗

1.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对诗作进行整体感知。

2. 感知问题:这首诗有什么特点,试着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下。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学习环节〗

1. 关于信天游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它的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回延安》。歌词通常为两句一段,长度由一段至几十段不等,每段压一韵。每句字数不定,但基本上以七字句为主。句中多用叠音字,修辞上多用比兴、夸张等手法。

2. 朗读训练

(指导学生读出的亲切、热烈、真挚情感)

3. 讨论学习

朗读这首诗,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看看作者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本诗的感情线索,是作者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4. 难点全解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比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判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把握诗中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

2、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诗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这是区别一般抒情诗的最主要的特色。

2、难点:

诗人在构思诗篇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这一点较难捉摸。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作者及作品介绍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艾青出生时母亲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胡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去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读书,但依然受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这首诗是艾青在狱中写的。

二、播放朗读录音

三、课文分析

1、提问:根据诗人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络,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些什么?诗人的感情又是怎样的?

明确:

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与我的关系。感情: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4~8〕: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格。感情:眷恋与感激。

第三部分〔9~11〕: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感情: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12~13〕: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感情:讴歌与赞美。

诗,是十分讲求意象的一种文学体裁,可以说,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所谓“意象”,用艾青的话说就是“纯感官的,具体化了的感觉”。是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这四部分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感情线索,那就是诗人对大堰河的挚爱以及对旧社会的痛恨。有了这条感情线索,才使本诗成为一个艺术整体。诗中作者的情感是通过记事写人来抒发的,而这些事又是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来表现的,这一系列的意象又写出了人物形象。

2、提问:在第一部分中,作家用了哪些意象来写?

明确:描写了一系列图景,有“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典押的园地、长满青苔的石椅”,给人创造一种孤独、凄凉、冷落的意象。

3、提问:在第二部分中回忆了大堰河对我的爱抚,作家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爱的?

明确:诗人不惜笔墨进行了铺排,先用8个排比句刻画出8个细节,这8个真切、动人的意象,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写得非常具体、充分。还写了自己回到家中的陌生、忸怩,来衬托出大堰河对我的爱。大堰河为了生活,到地主家干活,劳动是极繁重的,作者用了6个排比句写出来,然而她却是“含着笑”,这表明她的勤劳与善良,为能够和乳儿在一起而笑。这种爱是超越了功利关系的伟大而无私的爱,真正的母爱。又通过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的描写,有切糖、夸画、赞儿,特别是那个梦,表现她具有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

4、提问:在第三部分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写大堰河的葬敛之薄?

明确:用了“同着……”五个意象,犹如五组电影的特写镜头,给大堰河这一勤劳、善良、普通农村妇女的一生画上了一个血淋淋的句号。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诗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诗人的感情也升华到了极致。这与前三段中通过塑造大堰河形象来进行抒情不同,作者抛弃了具体的叙述或描写,直接喧泄自己心中火山噴发似的激情。

小结: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时而记人写事,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回忆历史,时而直面现实,时而写保姆,时而写诗人自己。这都是以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艾青曾经多次说过:“诗人必须说真话。”他还说:“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别人的心。”这首诗正是依靠真情实感,塑造一系列真切动人的意象,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这点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词条  方案  方案词条  教学设计方案词条  
教学设计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推荐度:《新型玻璃》教学设计推荐度:新型玻璃教学设计推荐度:相关推荐《新型玻璃》优秀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展开)

教学设计

 课文日月潭教学设计

课文《老王》教学设计推荐度:《观潮》课文教学设计推荐度:课文《海上日出》优秀教学设计推荐度:课文《八角楼上》教学设计推荐度:日月潭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课文日...(展开)

教学设计

 《三克镭》教学设计

《氓》教学设计推荐度:《翠鸟》教学设计推荐度:泉城教学设计推荐度:《观潮》教学设计推荐度:将心比心教学设计推荐度:相关推荐关于《三克镭》教学设计三克镭学生视角:...(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