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说课稿

关于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钳住了嘴,双方都不肯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阐明了一个深刻道理:双方争持不下,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让别人从中获利。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梯,语文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 “教材特点”,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弱",理解词语意思.

3.懂得什么是寓言,明白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过程和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要在读的过程中知道寓言所讲的故事。本课的难点是启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二、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书读好了,就能变成自己的语言。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要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要读字当头。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第一是读,第二读,第三还是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读中感知,大致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境界。

下面我主要讲讲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及指导思想。

三、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猜谜导入,积累成语:课件分别出示“对牛弹琴、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的图画,让学生猜成语,猜对就大声地读出来。猜画谜的导入方式,激活学生已有经验,调动脑中相关的知识储备,借助已知去预测未知,形成自主的学习意识,积极、能动地进入阅读。积累是创新的前提,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

2.创设情境,引出所学:都猜对了,电脑博士奖励一本书,(课件出示)学生发现上有“寓言”二字,引出今天所学内容,板题书空。

3.提出问题,明确目标:什么是寓言?学完故事你们就会明白了。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二)初读感知。

1.师讲故事,学生听,要求:这是个什么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提炼故事名:鹬蚌相争

识字形:“鹬”是一种鸟,所以它是鸟字旁。出示“鹬、蚌”图,初步认识。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3.打开书本,大声地读读课文,把解释课题的句子的话找出来。第二学段的学习应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出示词语:鹬蚌 啄 夹 毫不示弱 筋疲力尽 得意洋洋 喜笑颜开,读一读

三年级学生对于生字、词语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在学生自由读词语、快速浏览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选择几个词填空,来说说课文内容。可谓一举多得:既检验了字词的音、义,又是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

(三)精读感悟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教材五年级《科学》第二部分"光" 的第四课《光的反射》。

说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分为"照亮目标"和"运用光的反射"两个部分。《光的反射》是上一节课《光是怎样传播的》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不同的是这节课研究的是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样。

科学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强调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教材在第一部分便安排了照亮目标这一活动,让学生去经历实验过程,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储存知识,而贵在运用知识进行发明创造。教材第二部分运用光的反射又把学生带领到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和神奇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去了。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光源、影子和光的直线传播。学生知道光源就是自己发光的物体,月亮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我们能够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太阳光,这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生活中应用光的反射的例子很多,教师可以列举这些例子,让学生回忆反射显现象,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说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实践我了解到:科学应特别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而五年级学生对科学世界怀着无限的向往与幻想,对科学的学习充满了热情。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与具体的学情分析,我对这节课制定了如下目标:

科学概念

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光的反射现象。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科学探究

通过探究照亮目标的整个过程,知道探究的步骤,所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

制作简易潜望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只要这个规律被人类所了解、所掌握,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它应用于日常的生活、生产和工作中,帮助人类解决更多的难题),从而激发起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理解什么是光的反射。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运用。

说教法、学法

在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里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听见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住了;而我做了,我就理解了。可见学生自己的经历与体验是何等重要。因此,我采用了"引导——探究法",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由于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探究过程困难较大,所以我还应用了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倾听组员的意见,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索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也是这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

说教具、学具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手电筒、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教师演示:有关光的反射图片和课件。

说教学程序

科学思维是科学探究的核心与灵魂,围绕促进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课伊始 趣即生

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问:光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以外,还有什么特性呢?抬头看看教室里的日光灯为什么要装上灯罩呢?汽车装上反光镜又是为什么呢?教室里的墙壁为什么要粉刷成白色呢?这都是和光有关的问题,该怎样解释呢?这节课就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照亮目标".(目的是课堂铺垫,通过生活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实验探究——课深入 趣渐浓

快乐学习——照亮目标

(1)打开手电筒,让光从上往下照射桌子上的书,光是怎样照亮书的?并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2)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把书立起来,这时怎样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书本上。

(3)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我们能想办法照亮阴影里的玩具吗?

通过分组实验把学生的口、手、眼、脑等多种感观调动起来,让每个都能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去。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积极思考、主动交流、相互合作的。()学生操作完毕后,再让学生说说是如何照亮目标的,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也就理解了什么是光的反射,光遇到障碍物会怎样,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出准确的概念。从而揭示了课题:光的反射。

学以致用——运用光的反射

学生经历了以上实验后,对光的反射已有所理解,在学生兴趣未减时问:反光这种现象在生活、生产、科研中还有广泛的应用。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一些反光的例子吗?给学生提供想和说的机会,并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活跃。学生说完后,教师可作适当补充,并边说边打开大屏幕,展示这些利用了反光原理的实物图片。然后教师又提问:这些仪器是怎样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的呢?想一想,试着在书上画出课本上给出的两个例子的光路图。然后教师补充完整汽车的车后镜和医生用的额镜所利用的反光原理。最后,教师又将课前的两个问题引出:

(1)日光灯为什么要装上灯罩?

(2)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粉刷成白色?

科学探索——光的妙用

学生研究光在生活中的应用而意犹未尽时,教师又利用课件向学生介绍光在科学测量中发挥的作用,把学生带入到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中去,以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是一个无法用尺子测量的难题。当美国宇航员于1969年和1971年登上月球时,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在月球上安置了几面特殊的镜子(激光么射器)。地球上的科学家向镜子发射光,光可沿入射光的方向返回。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加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

学生还沉浸于惊叹科学的神奇、科学家的伟大时,教师鼓励学生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交流、善于动手进行创作发明。

露一小手——制作潜望镜

现在就让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利用反光原理的小手工——潜望镜吧!

学生用学具制好潜望镜后,让学生说一说它是怎样应用光的反光特性的。

5、光的污染

教师介绍:在生活中反光有很多有用的地方,但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危害,你注意了吗?课件展示课本中的图片。告诉学生目前有许多建筑广泛使用的玻璃幕墙就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光污染。

快乐发现——瞳孔的变化

同桌用手电筒照射对方的眼睛,并仔细观察瞳孔的变化。然后教师告诉学生瞳孔是一个可以控制入射光线的器官,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三)、全课总结——课已尽 趣依存

最后对于进行全课总结,让学生对本课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鼓励学生努力学好科学知识、认识更多的现象和规律,在学习中做一个有心人。

在这堂课上学生是在一种我参与、我探究、我发现、我创作,所以我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的。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梅花魂》,我主要要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

语文是一种感悟的艺术,一些感性的文字的堆积,所以语文的学习就应该渗透过文字的躯干,透视文字的灵魂,体会作者真情的流淌。《梅花魂》是篇思乡爱国的文章,为此,整篇课文设计以生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交流,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同时,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在落实工具性的基础上体现人文性。

二、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爱国之情。《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单元目标及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撩、眷”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并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单元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下: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所授的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本课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本单元的文本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法。

1、图文结合法:让学生通过看图中来体会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对故土的眷念。

2、联想理解法:为使学生旁征博引,学以致用,联系学生课外阅读的如王安石的《梅花》诗等名作,举例说说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高洁气节的人,帮助学生体味梅花傲雪的精神,产生赞扬并学习这种品格的动机和愿望。也使学生明白外祖父爱梅花即是爱祖国这一思想感情。

3、读中品,品中悟:朗读是与文本对话的工具,教师利用深情并茂地朗读,用饱满的真挚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同时激发学生朗读的愿望。在反复诵读品味重点句子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用情感驱动学习,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把人家的秉性变成自己的,从而产生与主人公相同的思索和共鸣。

(二)、说学法:

1、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互相倾听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避免了教师教学的单一性,同时还不断丰富了文本的情感内容。

2、圈点勾画,谈体会:文本中的重点词句是帮助学生体验情感的载体,所以学生的体会都是在教师引导下从圈点勾画的地方中产生的。

四、说教学过程:

《梅花魂》是一篇叙事散文,结合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我借鉴了记叙文的引导发现模式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导语设计

梅花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赞颂对象,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优美的词句可谓字字含情,句句铿锵。文中我的外祖父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想一想作者围绕梅花回忆了哪几件事?

设计意图:提出所学重点,考察学生对第一课时的学习了解程度,为进入下文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的五件事,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默读了解全文,提出问题,使学生默读时有重点的把握了解点,让学生能抓住重点事件。

(三)深入理解

1、在这个环节,我会先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外祖父一向是和蔼可亲的,可是有一次他却大发脾气,使我又害怕又奇怪,“我”为什么害怕了?学生朗读课文在交流中体会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时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拉下脸来训斥妈妈。指导学生抓住惟独,分外,轻轻,慢慢,抹净等词语来体会。

设计意图: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对学生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下一题做铺垫。其中我在这个环节中运用了讨论法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由老师范读“临别赠梅”一段,找出在哪几句体现了梅花的品格,梅花的品格又是什么?学生们回答后,提出“魂”的含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范读中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品格的回答使学生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层含义,理解“魂”字的含义,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导语相照应。

(四)品味赏析

1、外祖父赞美梅花顶天立地,坚贞不屈的秉性,可是有件事却时刻寄托着他的情愫,每当想起就不禁怅然泪下。读全文,找到外祖父几次落泪,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几次落泪给我的感受是什么?

2、第一次是教我读唐诗宋词的时候,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的流泪,此刻祖父想到了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并且在这里我会指导同学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

3、第二次,当我告诉外祖父就要回国的消息时,外祖父竟然呜呜的大哭起来,从开始看见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4、第三次在送别之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5、听歌曲感受外祖父的爱国心,并且有感情的伴随音乐朗读这三次落泪。

设计意图:紧紧扣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让学生感悟游子的爱国心。作者在描写这三次落泪时也伴随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学生感悟时也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另外两次展开的学习活动也不同。第一处是读中悟,第二处是想象悟,第三处是谈体会。活动实现了由积累到表达感悟的过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则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品读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思想感情。

6、读读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

(五)扩展延伸

体会老人的爱国心,说说古今中外都有哪些爱国人士?

设计意图:了解古今中外的爱国人士,深入了解梅花魂的含义。

(六)总结全文

《梅花魂》是一篇华侨来人体现爱国心的文章,文章采用叙事的手法,写了老人与“我”的五件事,运用了“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通过“读——悟——理解——分析”而感受学习。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小短文,要求运用“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

五、说板书设计

6、梅花魂

梅花魂——民族精神

珍爱梅图

赠送梅图 中国心

三次落泪

我的板书图文并茂,一朵盛开的梅花,展开的花瓣中板书的是回忆外祖父的几件事,花蕊则点明中心,梅花魂即民族魂,即外祖父的爱国心、赤子情,形象直观,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在心中形成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这样,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不仅深深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也深深影响着孩子们。

在这次说课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紫藤萝瀑布》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

《紫藤萝瀑布》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咏物抒怀中的第五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以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即由眼前盛开的紫藤萝花表现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并由此受到感染,想起十年前的紫藤萝花,引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叹。激发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第二点、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根据语文课标要求,结合初一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达成以下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语。

(对刚入初中的学生,还需加强字词积累的指导。)

2、掌握朗读方法;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单元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3、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语文学科不仅注重工具性,也注重人文性。)

根据本单元的目标要求、本文特点,确定教学重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揣摩、品味本文的重点语句,在此基础上做到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揣摩作者的感情是理解文章主旨前提)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我们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学生没有作者的经历,较难理解文中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

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本课的朗读、品味等主要环节中,将着力引导学生采用诵读法读出感情,美点寻踪法找寻文章的美点并进行赏析,运用合作探究法与同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

三、说教法

(一)评析欣赏法

本文语言流畅、优美,意境深远,采用评析欣赏法,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语言美点并进行赏析,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其主体作用。

由于本课为散文,语言优美,初中生在已有的语文知识基础上要读懂本课有一定的难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点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可采取“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回答”的教学环节,以发现法、点拔法贯穿全课。特别是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指导上,在学生学法指导上更应以点拨为主。点拨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应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过程理论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点拨地位,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二)美读感知法

通过播放《紫藤萝瀑布》朗读磁带,使学生感知、领悟本文优美的语言和蕴涵的韵味。

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要求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在美读中,教师适时点拨,读出紫藤萝花的生机,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多媒体演示法

辅以多媒体演示法,展示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配乐朗读,以渲染气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多媒体的运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实现这个重要目标。

四、说学法

(一)、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分组讨论,达成共识。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黎世法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二)、诵读品味法

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三)、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现代教育理论极力推崇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足见,创造性学习法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课的练习设计就是围绕这一学法而设计的。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本课安排2课时)

(一)导入

复习旧课导入:同学们,从以往学过的课文中我们发现,抒情散文往往都是作者在受到某种事物的触动,或经历了某种心灵的震撼之后有感而发的。叫学生回答刚刚学完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和《生命 生命》,它们的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发的呢?学生回答后导入,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紫藤瀑布》的作者又是因什么有感而发的呢?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看预习提示)

欣赏课文彩图。

(1、复习旧课,把握新课的阅读要点。让学生了明确本文文体特点,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通过看画面,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花,激发学生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二)初读课文(粗读整体感知)

1、(课件大屏幕展示)看画面、听录音。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

2、教师适当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强调几个易读错的字,如:淀、绽、伫、迸溅、虬、穗。

(为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入学习重点和难点准备)

3、① 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② 揣摩作者的感情。

③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三)重点难点突破

1、充分利用“预习提示”发现解读这篇课文的钥匙:

① 写作背景──异常的悲痛郁闷是产生感悟的基础;

② 中心──生命的永恒;

③ 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抓住重要语句:

① “我不由提停住了脚步”。

(既是心灵被震撼的明证,又造成了悬念。)

②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时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正所谓“释怀”!)

③ ……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从“释怀”到感悟,作者重获得轻松与活力。)

3、作者异常悲愤郁闷的心情与紫藤萝盛开的景物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和内在联系,是理解作者“睹物释怀”的关键。

4、利用多媒体播放两组画面。

(盛开的紫藤萝和伶仃稀疏的紫藤萝)

① 教师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时鼓励、肯定学生,以实现本课教学的各项目标。

② 多媒体较好帮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的命运,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四)再读课文(精读仔细品味)

1、指导精读,揣摩语句。

①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的?

② 结合练习二体会写景的精彩之处。

2、讨论:

①、“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是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言下之意是什么?

② “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为什么又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③、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3、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

4、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① 初步欣赏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句。

② 以读促学,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③ 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

④ 通过学生质疑来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五)探究发现

同样是一株草,一棵树,一丛花,为什么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浮想联翩?同样是游览名胜古迹,为什么有人只感到好玩,有人却看到了文化、历史?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你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回答吗?

1、让学生学会发现、观察、思考、感悟身边的事。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道理。

2、学以致用。

(六)知识迁移能力强化

作文:去留心观察一下小草、小花、小鸟……想一想,从它们那里能得到什么启示,请你仿照课文,写一篇文章来抒发心中的感情吧。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爱好文学的兴趣。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九)总结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教学内容,由学生总结归纳,教师适当补充强调。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课重点、难点,学有所得。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恐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知识性短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内容通俗易懂。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生存时间和地点。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和形态特点。第四,五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生活习性,最后一个自然段说到了恐龙的消失至今还是一个谜。

2.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内容通俗易懂。借助图片、游戏等手段,帮助学生体悟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进而有感情地朗读,并学习掌握课文描写恐龙的说明方法(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

二、说教法学法

将“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

1.情境渲染:通过视频、游戏、文字、图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了解恐龙的特点,认识各种恐龙并积累语言。

2.分层递进:由浅入深,从教师精讲雷龙特点到自学感悟,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创作。从扶到放,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为主,并按照最有效的个人化原则来学习(如选择喜欢的恐龙图片进行交流),体现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规律。

3.赏识成功: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之间的多向交互,让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成果,激励了学生的创造欲望,促进了学生自信心,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的形成。“让学生感受一个成功的,主宰的自我。”

三、说教学过程: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通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学生心中最神奇的一类动物,以平时学生对恐龙的兴趣和认识来看,若不注意,有可能上成一堂知识介绍性质的自然课。因此,根据学生实际,针对课文特点,本课教学首先应立足“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利用这些知识进行语言能力训练,在阅读中学习如何运用说明方法增加知识性文章的可读性。其次,以本课为载体,通过生动活泼地学习,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索研究恐龙世界的兴趣。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恐龙的图片,并提问,你们认识它们吗?让我们一起喊出它们共同的名字——恐龙。

屏幕山形象逼真,生动直观,新颖鲜活,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从而使教学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目光,并延续至整堂课,并顺利展开教学。

(二)、创设情境,认识恐龙

创设游恐龙园的情境,让学生逛恐龙园,在了解课文内容后,对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反复研读。在此基础上,结合图片,教师讲读课文,从重点讲解到半扶半放到自品自读书本描写的语句,了解了恐龙的特征以及学习课文对恐龙的描写方法,适时给予奖励,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提炼,最终达到品读的目标。

(三)、猜猜我是谁

这是一个游戏环节设计,让学生操作一个将恐龙图片拖移到相对应的文字上的游戏,这个游戏练习的设计,在于让学生达到对恐龙外形特征进一步了解的目的,因此游戏的完成也促进了文本的巩固。

(四)、恐龙园招聘解说员

这一环节是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提升,在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恐龙的特征以及学习课文对恐龙的描写方法后,给自己喜爱的恐龙做介绍,将语言积累进一步内化,讲出恐龙的特征,达到了知识的迁移。并积极鼓励学生在介绍时加入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让自己解说的恐龙更加生动具体,对解说精彩的同学颁发“小小解说证”,充分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乐在其中。

(五)、课外延伸

语文教学绝不仅局限于课文知识,同时要求适当拓宽。在可结束时,给学生关于恐龙的网站,让他们课后自己查阅,记下相关资料,组织交流讨论。课外延伸要求学生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学生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恐龙》说课稿之二,恐龙,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说课稿  说课稿词条  
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推荐度:《认识线段》说课稿推荐度:《负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推荐度:幼儿小班认识颜色说课稿推荐度:小班数学《认识颜色》说课稿推荐度:相关推荐小学二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