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推荐度: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推荐度:

三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推荐度: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推荐度: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

推荐度:

相关推荐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4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及24时记时法简单的时间计算。

2、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张属于自己的周末一天的安排,并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四、教学对策: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

1、4:00是下午( xx)时

16:00是下午( xx)时

18:30是下午( xx)时(xx )分

2、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6时起床。她睡了(xx)小时。

二、实践活动。

1、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

2、学生分组讨论:从小华的作息时间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4、师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如:做家务用了多少时间?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到新华书店购书呢?

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5、让学生说说小华这样子安排有些什么好处?或者你认为他在哪些地方安排得很好的?好在哪里?

6、指导学生说说安排周末的时候:要合理,科学,充实而有意义。

三、那么你会安排你自己的周末吗?

如果让你安排你觉得该注意些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1、每个学生拿一张纸,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周末。

2、制作完后再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说说好在哪里?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

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各别情况进行评比,鼓励一些安排得特别好的学生

板书设计:周末一天的安排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课前思考:

这次时间活动主要让学生设计并制作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分为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引导学生观察给出的一张周末时间安排表,要求学生利用表中的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巩固对24时记时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第二层次,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借鉴教材给出的周末时间安排表的形式,制作一张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并通过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课后反思:

先复习已学的知识,这样为学生学习周末一天的安排积累一定的计算方法。根据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学生自己提出这一单元相关的数学,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并要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为有了小华周末安排的启示,所以学生在自己安排的时候能够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周末。还能根据表格给出了信息,提出很多数学问题,并进行了计算,但是在计算时间上学生还不是那么熟练,需要进一步练习与巩固。学生之间在计算经过的时间这一知识点上存在很大差异,虽然在课上,我们之间进行了很多次方法的交流,让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有了互动交流的机会,也能在别人方法的启发下,提高自己计算经过时间的能力,但由于受自己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之间的差异还是很明显。可能学生刚接触这一比较抽象的知识,不知通过时间的推移,会觉得难度在下降,慢慢接受这方面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对整个单元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要点,巩固知识点,熟练运用计算方法。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基本能运用自己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个别差异性。而在最后对小华周末安排能够提出的数学问题中,学生也基本能根据前两题的方式提出不一样的数学问题,并能独立解答,关于制作一张自己周末的时间安排表,由于之前已经有小华的事例,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难了。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够,还无法真正灵活运用。

本节课的安排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先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既复习了24时计时法,又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了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制作时间安排表,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节课通过小华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进一步熟练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换算,并且巩固学生计算简单时间的方法和技能。在认识水平上,学生对于简单的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换算还可以,但是一旦与生活联系,稍有复杂时,特别是涉及到跨越两天的时间计算时,学生的情况就不那么理想了,毕竟他们的生活经验还是很少。基于这种情况,在指导学生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联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别,学生的回答千差万别,因而教师必须,或者说只能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而根本无法设计好学生的每次回答情况,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应答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使学生在相互的启发下对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修正,最后达成共识。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52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认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4时计时法,并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在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善于思考、发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认识24时计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24时计时法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

五、教学突破: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课堂的容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准备:

钟面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图片)

2.话说一天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课件演示)

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

王母娘娘

6月9日

3.原来是王母娘娘要请他赴宴。这下可把他乐坏了,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赶往瑶池去赴宴,可是他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7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

4.这是怎么回事呢?

5.请柬上的时间该怎么修改呢?(课件演示:晚上7时)

6.一天中原来有两个7时,那一天中还有两个几时呢?(学生回答)

7.下面咱们把同学们说的这些时间按先后顺序排一排。首先要先弄清楚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知道?(学生回答)大家都见过这个场面吗?(课件出示春晚倒计时场面)这是年三十的晚上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时候,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8.利用活动钟表熟悉普通计时法,丰富感知。 (播放活动钟表课件)夜里的12时就是一天的开始,接下来就是凌晨1时,凌晨2时……。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设计说明: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钟表的初步认识,只会读钟表上的时刻,以及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只会读表,对普通计时法、一天24小时等不太了解或一知半解,而这些又是学习24时计时法所必备的。所以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先安排这样一个环节,唤起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引导探究、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感悟24时计时法。

1.老师把刚才的时刻都记录了下来,请看:(出示课件)

凌晨1时

下午1时

凌晨2时

下午2时

凌晨3时

下午3时

凌晨4时

下午4时

早晨5时

下午5时

早晨6时

下午6时

早晨7时

晚上7时

上午8时

晚上8时

上午9时

晚上9时

上午10时

晚上10时

上午11时

晚上11时

中午12时

晚上12时

2.这种计时法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中,经常用到,我们就叫它普通计时法。普通计时法用1时到12时来表示时间,前面必须要加上凌晨、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等时间词,老师觉得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时间有点麻烦,并且前面如果掉了时间词的话,就会出错,就像刚才的请柬一样。那咱们能不能发明一种简明易记,又不易出错的计时法呢?咱们干脆不要前面的时间词了,夜里的12时,是一天的开始,我们就叫它0时,接下来就叫1时、…12时,那下午1时叫什么呢?对,接着12往下数,13、14……。24时。(课件演示)

3.同学们真了不起,数学家们也是这样想的,用0-24时来表示一天的时间,这种计时法,就叫24时计时法。

4. 24时计时法是怎样来计时的?

下面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天的时间,(出示课件)

(通过活动钟表来感受一天的时间。)夜里12时,也就是24时计时法的0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接下来是1时、2时………。12时。接着走第二圈,13时、14时……………。24时。一天结束了。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遍一天的时间,请同学们边看钟表边做动作来表示这时你在做什么。

5.想一想刚才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一共走了几圈?共多少小时?(板书)所以人们才发明了24时计时法。

6.那一天为什么有24小时呢?这是有科学道理的,请看:(出示课件:地球的自转)

7.小组探究,解决问题。

(1)拨一拨:在钟面模型上从0时拨到24时,边拨边读出每个时刻。

(2)填一填:用24时计时法填写钟面外圈的时刻

(3)议一议:钟面上外圈数字表示什么?外圈数字和对应的内圈数字有什么关系? (如:1时和13时,2时和14时… … )

8.学习了24时计时法,刚才的请柬就可以写成19时了。

你在哪儿见过这种计时法?

9. 24时计时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资料,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画面)

(设计说明: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己来探究24时计时法这种计时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与智慧来感悟新知,自然生成。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提升认识,总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方法。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你喜欢哪一种呢?

那么二者之间的转化就非常重要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看课件自主总结方法。)

小结: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时针第一圈所走的时刻,也就是中午12时以前的时刻,直接把前面的时间词去掉就行了。第二圈所走的时刻,去掉时间词,再在时刻前面加12.

四、精心练习,巩固提高。

五、拓展延伸。

1.欣赏古代的计时法。(课件展示)

2.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计时法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未来社会的计时法就靠你们去发明创造了,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才会有所作为。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

质疑:数学书和练习本比,哪个大?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它们哪一部分的大小呢?

2.比较教师的手和学生的手

教师与学生对掌相击。

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3.比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谁大谁小?

小结: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作面积。根据我们刚才比较的过程,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书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怎么理解并记住这句话: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活动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拿出附页2中已剪好的图5,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提示:这还只是你们的猜测,如何准确地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动手试试吧!可以借助你带来的工具哦!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画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三、活动三: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各异。)

四、小结

1、安排图形面积与周长的区别的问题讨论,加强学生于对图形面积的理解。

2、通过学习,你对面积有了哪些认识?你还想知道哪些有关面积的知识?

五、作业:教材第44页第1,2,3,4题。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第六单元做鸟巢--图形与拼组

教学内容:图形与拼组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的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变形和六边形。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拼组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课时分配:观察鸟巢2课时;欣赏壁画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73页。

教学目标: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的美。

教学重难点: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准备: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小草、小树都发芽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也出来活动了。(出示课件:春天的美丽景色:各种树木、花草,一些小鸟…)

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有三个小朋友出来踏青,看到了树上的.小鸟飞来飞去,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二、出示信息:

这三个小朋友和同学们一样,都是爱护小鸟的好孩子,可是有的小鸟有家,有的小鸟没有家,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帮小鸟做鸟窝吧?

(一)出示长方体实物

1、怎样来做这个长方体的鸟窝呢?

2、集体交流:先要知道每个面的形状:上下前后都是长方形的。

3、什么是长方形呢?我们来研究一下长方形的特征。

4、小组活动:利用你手中的学具量一量、折一折。

1)用三角板量一量四个角

2)用直尺量一量四条边

5、把长方形折一折小结:长方形是长方体的一个面,是平面图形。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边叫做"长",短边叫做"宽"。

(二)出示正方形实物

1、这是一个正方体的鸟窝,怎么做呢?

2、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呢?(每个面都是一样的正方形)

3、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

1)用三角板量角,发现…

2)用直尺量四条边,发现…

4、小结:正方形是正方体的一个面,它是平面图形。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就给每条边起了共同的名字"边长"。

三、巩固练习

a)请你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b)在方格纸上设计一扇长方形的门和两扇正方形的窗

1)先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合理设计

对各种设计进行合理评价。

作业设计:在白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说说他们的特点。

板书设计:长方形正方形

课后反思:课时2信息窗2--鸟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76页。

教学目标: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五边形和六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经历探索五边形和六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五边形和六边形。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的美。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学重难点:认识五边形和六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经历探索五边形和六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学准备: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2、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3、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4、揭题: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个平面图形

二、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1、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2、小结:我们通常以"边"的数量给它命名,所以叫它"五边形"。

3、出示:是什么图形?

根据五边形的经验,学生都能说出这是"六边形"。

4、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两种平面图形,有五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五边形";有六条边组成的图形叫做"六边形"。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2——73页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在这些变化中还存在许多数学问题。

你对哪个时期印象最深?了解到什么?

二、讲授新课

他们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多少是一半?一半怎样表示?(小组交流)

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3、有没有什么符号可以表示一半?

出示:1/2 读作二分之一 这样的数,我们叫它分数。

4、教学书写:

先写“—”,再写“2”,最后写“1”

5、胎儿头长占身长的一半,也就是多少?

用纸条表示胎儿的身长,怎么表示一半?

6、婴儿、成人的头长也能用1/2表示吗?用纸条折一折,涂一涂,表示一下。

指出头长在哪儿?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成人呢?

7、今天,我们认识了3个分数:1/2 1/4 1/8

8、学习书写:

1/2:先写“—”,再写“2”,最后写“1”

分数就这三个吗?你还知道哪些分数?

三、小结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读作二分之一

读作四分之一

1/8 读作八分之一

教学反思:

通过看图和实际的操作,学生对分数的含义认识比较好,知道分母、分子的意思。分数的认读需要加强练习,一部分学生习惯从分子开始读,导致错误。

第二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图片)涂色部分是多少?

出示分数,学生涂色

二、讲授新课

1、成年人的头长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2、成年人上身的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3、八分之三是什么意思?(小组交流)

你能在这条线段上表示一下吗?

4、 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 分子

—— 分数线

8 分母

5、成年人下身的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

6、成年人的上身长还是下身长?(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三、练习

1、 自主练习2:看分数,涂颜色

2、 自主练习3:火眼金睛辨对错

说一说对不对,为什么?

3、 自主练习4:先写出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先自己写一写,再在小组中交流。)

4、 自主练习5:写出下面的分数

5、 自主练习6:先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填空。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3 分子

—— 分数线

8 分母

教学反思:

分数的比较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强巩固与理解。

第三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巩固练习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分数,学生认读

出示分数,学生比较大小

二、讲授新课

1、你会比较下面每组分数的`大小吗?

1/4 1/9

2、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总结方法:

当分子相同,分母不同时,哪个分数大

5、你会比较下面的分数吗?

1/2 和1/4 1/5和 1/4

三、练习

1、自主练习7:同位互相合作,完成练习

2、自主练习9:填空

进行小竞赛,看谁填的又对又快

3、自主练习10:你能照这样摆下去吗?

(先自己摆一摆,再填空,在小组中交流。)

说说,你发现了火柴棒的根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4、自主练习11:小小设计师

花坛面积占整块地面积的几分之几?

自己设计一个花坛,说说你设计的花坛占整块地面积的几分之几?

5、自主练习12:数学手抄报

估一估,“小小发明家”栏目大约占手抄报的几分之几?

“名人名言”栏目大约占手抄报的几分之几?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6、知识长廊:读一读,了解分数的由来与发展。

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开始时可以借助图画来观察、理解。慢慢地过度到抽象的分数比较大小。

第四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简单的的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索,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分数,认读

2、2/7是什么意思?

3、举例说一个分数。

二、新授:

1、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当你长大成人的时候,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吗? 出示挂图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3、出示问题1:成年人的躯干和下肢共占身长的几分之几?

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吗?(小组内交流)

汇报:

3/8+4/8=7/8

全班交流算法:

(1)3/8表示8份中的3份,4/8表示8份中的4份,3加4是7份,8份中的7份就是7/8。

(2)3/8是3个1/8,4/8是4个1/8,3个1/8加4个1/8就是7个1/8,即7/8。

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

4、出示问题2:成年人下身比上身长几分之几?

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自己完成)

汇报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算一算

先看图,弄清图意再解答。

2、自主练习2

学生自己完成练习

同位互相检查。

补充类似练习,适当扩展延伸。

3、自主练习3

指名说说图意

同位互相涂一涂,完成练习

问题:一共涂了几分之几?

谁涂的多?多了几分之几?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3 / 8 + 4 / 8 = 7 / 8

5 / 8 – 3 / 8 = 2 / 8

教学反思: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较好,但是个别学生还需要加强练习。有时候,在练习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因此必要的练习必须加强。

第五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完成练习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

出示挂图:小组开火车竞赛

2、自主练习5

指名读题,了解题意

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全班订正

3、自主练习6

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小组交流,完成填空

4、自主练习7

出示挂图,指名读题

做一朵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做一颗五星比做一面红旗多用了几分之几?

这张纸用完了吗?

5、自主练习8

独立完成,要求正确、迅速,书写工整

6、聪明小屋:

教师出示四个学生名字的卡片,小组合作,按照身高关系排排队。

说说你的推理过程。

7、你知道吗?

出示小知识,自己读一读。

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三、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一些各种各样的练习,学生对分数部分知识的学习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提高。

第六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一些拼图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一、导入:

看,小奇和小玲在玩拼图游戏。我们来看看他们拼的怎么样?

出示图画

二、我学会了吗?

1、小奇和小玲各摆了这个拼图的几分之几?

2、他们共摆了拼图的几分之几?

指名列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谁摆的多些?多几分之几?

指名列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丰收园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综合的小练习,学生们进一步地巩固了所学习的知识,教学效果比较好。在教学中,也要适当增加一些练习,帮助他们巩固知识。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三、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10—7:30起床、刷牙、洗脸;

7:40—8:20早锻炼;

8:30—9:00吃早饭;

9:00—11:00看书、做作业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习。

(2)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9:00—11: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

(2)交流计算方法:11时—9时=2小时。

3、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1)明明从7:40到8:20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出示线段图。

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早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锻炼的时间。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锻炼的时间吗?(7:40—8:40用了一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练习: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几十分钟?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用了几十分钟吗?你是怎么算的?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图书室的借书时间。你知道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学生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

2、想想做做2。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3)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2、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时间的知识,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体会到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你还想知道有关时间的其他知识吗?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5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师:那你知道其他有关时间的知识吗?(学生提问)其实这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从课外书、电视上和网络中去搜集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3、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

(2)用24时记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4、出示本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这节课的时间。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系列“春游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学会解决旅游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选择较合理的策略。感悟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活动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出春游的课题

1、诗歌欣赏:《春天来了》,这是一首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自己创作的诗。这么优美的诗,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游”的课题。 2、你喜欢旅游吗?在旅游中要注意什么?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感受旅游的快乐,但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要同学们一起解决。让我们出发吧!

二、合作探究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1、选择合适的租车方案

(1)出示租车信息:一共有40人参加春游活动,有两种型号的车可供选择,大车租金每辆160元,限坐乘客18人,小车租金每辆120元,限坐乘客12人。请你算算怎样租车最省钱?

(2)先让学生估估、猜猜。与小组同学讨论后把租车方案填在课本上。

(3)租车方案怎样租车最省钱?

大车

小车

可坐人数

租金(元)

方案一

3辆

方案二

2辆

方案三

1辆

方案四

0辆

(4)汇报结果后总结方法:最省钱的策略是,车的座位如果不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一些。因此,租1辆大车和2辆小车的方案最合适。

2、快餐店用餐

师:到达目的地,同学们玩得真开心,转眼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快餐店用餐,这里的食品真丰富,有凉菜、热菜、主食、饮料等。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你最喜欢的食品。

(1)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再把自己的选择填在课本的表格里,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钱?(提醒学生别浪费。) (2)汇报结果,看看大家都选了哪些营养又美味的食品。

3、买纪念品回家

师:在快乐的游玩中时间过得真快,到了该返回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纪念品商店,让同学们买些纪念品带回家。

(1)与小组同学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淘气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为什么先给爷爷买拐杖?

(2)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并提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再解答出来。

(3)如果你有20元钱,你准备带什么纪念品回家?说说理由。

三、写数学日记

师:同学们,愉快的一天结束了,你一定玩得非常开心吧?而且用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你是最棒的!你是不是希望把你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呢?那就请你把它记下来吧。你这一天是怎么过的,在游玩的过程中解决了哪些数学问题?有什么感受?请按下面的格式写一篇数学日记。

XXXXX年XXX月XXXX日星期( )天气: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延伸:清明节到了,如果学校要带六年级的同学们去茅家岭烈士陵园扫墓,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填在课本第38页),下节课在班上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请你试试吧。

板书设计:

旅游中的数学——春游

1、租车

2、用餐

3、买纪念品

4、写数学日记

5、设计扫墓计划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

2、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知识,探究出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出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

3、能用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

4、估算初步。

二、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训练算法思维、对不同算法的分析。

四、教具准备:

位值表、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大屏幕出示口算(5道题)

师: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目,看题在答题纸上写答案,开始!

(核对答案)

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一些新的本领。

二、新授

1、口算38+25

(出示动感画面)

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

师:今天小胖来玩具店准备买两样玩具,他买了什么呢?看!

(一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

你们能估算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钱?

学生答,师暂不下结论)

师:那么到底38+25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

(出示课题)

2、计算方法探究

师: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手中的位值表,想想,圈圈,用一些方法来解决。

(师巡视,请2个学生回答)

30+20=50 50+13=63 40+23=63

师:原来买这两样玩具要63元。

(指着黑板上的位值表)

师:这两种方法很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呢?你们可以再圈圈,试试?

(再请两个同学)

38+20=58 35+25=60

师:真了不起,你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口算出38+25的答案。这些内容在书上也有,我们看书上有3种方法,你们想出的方法比它还要多。仔细看看,看得懂吗?像这样在位值表上圈圈,画画有什么好处?

(本着“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理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能力,在汇报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练习1

师:我们现在从这个玩具商店挑两件玩具,你看38+29挑的是什么?34+28又是什么玩具,那么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算吗?拿出练习纸,想想,把答案写下来,如果有的同学有困难,也可以在下面的位值表上先圈后写。

(请2个同学)

学生任意选两样玩具,口算价格,在小组内交流

师:现在如果给你两样玩具,你会怎么选,要付多少钱?请你们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学生自由说,教师巡视去听,请两个学生说。)

(通过这一层次的练习,学生在这一节课里将不再是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而是学会了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

四、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了些什么新本领?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2、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二、教学重点:

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三、教学难点:

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四、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版贴。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你们农村吗?农村什么样?现在的农村修起了公路,盖起了楼房,还开发了旅游项目,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农村看看,感受一下农村的新气象,好吗?(板书:走进新农村)

二、质疑新知

我们首先来到凤凰村(引导看课本 52页情境图)观察一下凤凰村有哪些景点?小组交流。

你想到村里哪个地方?

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交流走的几种方法)

你知道风景区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呢?

小结:风景区所在方向在牡丹亭的东与北之间,是东北方向。

刚才我们参观了风景区,现在如果我们想从文化中心到饮料加工厂怎么走?

你能说出文化中心在牡丹亭的哪个方向吗?(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板书: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大家仔细观察这四个方向。你能试着把我们认识的八个方向在纸上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自完成)

我发现同学们都能当一个合格的"小导游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位小导游,继续带领大家参观凤凰村,并说出你们的参观路线。

小组活动。

三、巩固与应用

1、你能指出教室里的八个方向吗?

(引导学生学会看秤和物品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记。)

2、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校园内各个方向有些什么?

3、集体活动:找朋友

四、课外延伸

向同学或家长介绍一下你的家的位置,或周围的一些地点。

板书设计:

走进新农村——位置

西北 东北

西 东

西南 东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上册  上册词条  教案  教案词条  年级  年级词条  数学  数学词条  
教案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我做哥哥了》推荐度:大班语言活动《突然》教案推荐度:大班重阳节语言活动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精华】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汇总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展开)

教案教案

 《去年的树》教案

大班去年的树语言教案推荐度:大班语言教案《去年的树》推荐度:《去年的树》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去年的树》教案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展开)

教案教案

 《选择希望人生》教案

新学期新希望班会教案推荐度:新学期新希望主题班会教案推荐度:希望未来可期的句子推荐度:希望工程活动方案推荐度:家长的鼓励和希望寄语推荐度:相关推荐《选择希望人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