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推荐度: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推荐度: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模板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第一次抱母亲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1

一、交流导入:

在四年三班这个小家庭里,我作为家长,有严厉也有关爱,我和你们一样享受着课上的自由交流,课下的平等对话,老师真的为拥有你们而幸福,我爱你们,你们呢?爱我就请抱抱我。是的,爱是需要表达的,爱也是可以传递的。不管我们身处何处,只要心中有爱,一切就更美好!

二、课题引申 品读“抱”字

1.请齐读课题:第一次抱母亲

2.指名读课题,展现不同的读,突出“第一次”,“抱”,“母亲”等词语。在读中交流不同的感受。[为什么这么读?]

3.通过突出不同词语的读,让我们了解了一个中年男人,在母亲生病时,第一次像抱婴儿一样抱了母亲。[这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形式的不同但学生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三、整体读文 “抱”之不同

作者始终抱着母亲,开始的抱与后来的"抱有什么不同?

板书:开始是情急地抱

后来是深情地抱

四、精读课文 感受母爱

同是抱母亲,由最初的情急地抱,到后来发自内心地抱母亲入睡,这个过程中作者的内心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默读课文,难过、愧疚的原因?[屏幕出示词语:两个表达内心情感的词语,难过—伤心;愧疚—自责。]

2.划出难过、愧疚原因的句子。[屏幕出示句子]

3.交流中品读词语,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翻山越岭----艰辛

日复一日----艰辛

力大无穷----80多斤 [体会母亲的“含辛茹苦”]

4.感受角色,角色朗读

“我”:难过、愧疚,对母亲的心疼。

母亲:虚弱、朴实,中国妈妈典范,为儿女置自己于度外。[屏幕出示母亲的话]

护士:责备—动情—对母亲的敬佩、敬重。[我这样难过、愧疚,文中的护士有什么样的情感变化呢?]

五、研读课文 感恩母爱

作者的愧疚、心疼,让儿子有了深情抱母亲的想法。文中用了一个词写他想抱母亲时的想法——突发奇想。[突然产生奇特的想法。]为什么会突发奇想呢?

作者动情地一抱是对母亲含辛茹苦的回报,是对母亲的感恩,对已人到中年的作者,这第一次的“抱”让他有无限的愧疚。而且这“第一次”的抱与文中的哪个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呢?[板书:无数次] 是啊,对妈妈含辛茹苦的培养,儿子这一“抱”有多少的心疼,多少的愧疚!作者用这一抱表达了对母亲感恩,对母亲的的爱!

母亲此时怎样呢?体会母亲的泪水,省略号的作用。

这是怎样的泪水?[母亲流下了欣慰,高兴,感动,满足的泪水。]

省略号,省略了什么?[省略了情感的表达和复杂的情感。]

作者也用省略号告诉了读者:爱!是永恒的,爱是留有余味的,爱也能弥漫人间。

师生配乐共同读文:课文一、四、五段

六、拓展延伸 焕发真情

1.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她们为了子女,付出了许多,却不求回报,在你们的桌堂里,有一封父母写给你们的信,让我们拿出来读一读。[配乐]

此时无声胜有声,相信你们更加能感受、理解妈妈的爱。

此时想对来到现场或没来到现场你的妈妈,说点什么?

2.文中的母亲含辛茹苦,让作者心疼,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都凝聚着妈妈的爱,看一个孩子的感受,他又是如何回报妈妈的爱呢?[读学生课前搜集的母爱短文]

3.母亲的爱无处不在,只是我们能不能感受得到,作者用中年的一“抱”回报母亲,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用笔写下来。并在生活中将爱延续下去。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准确认读生字词。

3、抓住“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及三处“没想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内心世界,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介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

三、教情、学情分析

1、学生有:能读通课文,并能读流利。

能初步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2、学生缺:抓住“没想到”,体会作者内心惊讶、难过、愧疚的心情。

体会“重”的含义。

四、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体会“重”的含义,感受母爱的伟大。

五、助学

1、抓住“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反复诵读。

2、借助歌曲、图片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妈妈抱着婴儿的图片

a、看着这幅图,你会想起谁? (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母亲

b、如果请你给这幅图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 (指名说:爱、关怀、梦……)

教师:一个简单的动作“抱”(板书:抱)让你体会到了母亲对孩子那深深的爱,

可又有多少子女这样抱过自己的母亲呢? (板书:第一次)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新课文。 (完成板书并齐读课题)

第一次抱母亲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难以忘记的感受呢?

设计意图

一幅母亲抱孩子的图片,寻常而又易见,学生自然会想到自己的妈妈,学生也自然会感受到这是妈妈对孩子的爱,这是合乎逻辑思维的反映。“可又有多少子女这样抱过自己的母亲呢?”一句反问,把学生带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以此来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虽然我们不曾经历过抱母亲的事情,但是书中的语言文字或许能给你留下点什么? (打开书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朗读。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指名读——同桌互相检查——集体读)

3、读了文章,第一次抱母亲给作者留下怎样的感受? (学生交流)

师述:是啊,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多媒体出示该句,指名读)

第一次抱母亲给“我”留下了太多的“没想到……” (板书:没想到)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中,围绕“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并紧紧抓住三处“没想到”组织教学,并在下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并读己独有的感受。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逐步溶解了教学难点。

(三)精读课文

1、小声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课文几处写到“没想到……”划出相关语句,用心再

读读,此时此刻的“我”没想到的是什么?想到的又是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动笔划一划,写一写。 (教师相机点评学生的习惯)

2、交流:课文几处写到“没想到……”? (指名读相关语句)

3、多媒体出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

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a、第一次“没想到……”作者没想到的是什么?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指名说并读一读)

b、没想到母亲很轻,他以为母亲怎样?从哪看出母亲很轻呢? (差点仰面摔倒)

c、他以为母亲很重,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引导抓住词语:“使劲、左手、右手”体会)

师述:看这动作,“左手……”、“右手……”也许还半蹲着借助腿部的力量,或许还屏住呼吸,因为他以为母亲 (生:很重),必须得用劲,没想到 (生:很轻),这一使劲,差点 (生:仰面摔倒)

d、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指名读)

e、此时此刻,文中的“我”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指名说,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引导:当作者准备使劲一抱时,差点摔倒,留给作者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当时他的表情会是怎样的?(指说并板书:惊讶) 这是作者从未想到的,他没想到母亲轻轻的。 (再次指名读,读出作者的内心感受)

师:母亲太轻了,轻到了我一使劲,差点摔倒。 (齐读这一句)

4、站在一旁的护士责怪我…… (指名读护士的话)

而我又是怎样想的呢? (生答: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5、多媒体出示句子: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板书:这么轻)

引导:母亲到底有多重?你从哪里了解到的?说说自己有多重?

看着手中的母亲,她竟然和我们四年级的小学生差不多重,看着母亲瘦弱的身躯,“我”

的心中是怎样的感受? (指名说,指名读一读)

师述:看到这样骨瘦如柴的`母亲,谁的心里不难过伤心呢?母亲实在太轻了,轻得让人隐隐心疼!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设计意图

母亲到底有多重?书中只有两个数字说明母亲的体重:“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通过这两句话让学生猜猜母亲大概有多重,学生不难看出此时的母亲超不过89斤,或许只有70几斤。再让学生说说自身体重,而四年级的学生重的可达90几斤,轻的也有六七十斤,这样一比较,形成鲜明的对比,母亲真的很轻,轻得让人隐隐心疼。

6、“我”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为什么会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呢?是什么让作者产生

错觉呢?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细细品味,从中你又能品出什么?

7、学生交流:为什么“我”会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 指名谈谈自己的理解)

多媒体出示句子:“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

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指名读)

根据学生回答:在“我”的心目中,母亲一定是 (力大无穷),因为,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母亲总是 ,这样年复一年, 。(谁能读好这句话 )

“翻山越岭”一词,使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说出 爬山)

爬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母亲是手里 背上 肩上还 。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你能读己的感受吗? (指名读出示的句子)

设计意图

要使学生体会母亲“力大无穷”就必须理解这段文字中的“翻山越岭”一词,教学中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词语想到什么,联系生活中爬山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平时我们的爬山只是空着手,而此时的母亲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可想而知,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翻山越岭是需要多大的力气。难怪在“我”的心里,母亲一直是力大无穷的。

拓展:想象一下母亲在这年复一年的日子里是怎样一路走来?(创设情境,指名说)

出示:在崎岖的山路上,

在泥泞的道路上,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

在寒风凛冽的冬天里,

师述:就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长大后,我们可以干活了,可逢有重担,母亲总是 ,我一直以为 ,可没想到 。(生说)

设计意图

这样一个小小的拓展,不仅拓宽了学生想象的思维,原来这“年复一年”是那么的不容易,也拓宽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原来这“爱”就蕴含在这样一些普普通通的日子。

8、多媒体出示:“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又是一个“没想到” (指名读)

师述:“我”想到了很多,想到了小时候翻山越岭的情景,想到了逢有重担,母亲要我们放下的情景,可这一切的背后,母亲竟然是用80多斤的身子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是我从未想到过的。此时,“我”的心里又是怎样的感受? (板书:愧疚、自责) 说说自己的理解,并读一读。

板书:那么重

这担子到底有多重呢? (指说)

师述:母亲所承受的仅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你认为还有什么? (生活的重担、责任) 这生活的重担压在母亲那单薄的肩上这么多年,而母亲却一直没有倒下过,直到我们长大,你认为这又是什么在支撑着她? (多媒体出示:母爱 板书)

(学生看板书)是呀,这一轻一重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如今母亲却落下一身的病,此时一种自责、内疚的心情涌上心头。 (集体读好这句)

设计意图

“这么轻”到“那么重”,这是一个极大的反差,也是学生理解文本的一个难点。既然是教学的难点,不如直扣难点进行教学,让学生直接思考“这担子有多重?”根据预设学生会跟着老师的问题思路回答“100多斤”等含有不同数字的答案,难道母亲所承受的仅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你认为还有什么?这一个问题激发学生了求知欲,将学生带入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引出“母爱”,是母爱在支撑她度过这艰难的岁月。

9、对于这一切,母亲只是笑了笑说 (指读)。或许,你也想起了自己的母

亲,想起了小时候的事,这样的画面可能曾经在你身上也发生过。

(配乐欣赏母子共处的图片)

你想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

师:从你们的发言中,我能体会到你们的妈妈对你们那份深深的爱!

(四)拓展练习

1、出示诗: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在何方,

都能感受她的温暖。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陷何境,

都能感受她的心跳。

你快乐,她幸福,

你悲哀,她哭泣。

只有她,

永远不需要珍藏,

却永远不会忘记。

(师配乐读,生配乐读,齐读)

师述:只有母亲才会这样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就像呵护嫩芽一样,让我们茁壮成长。

2、学到这,也许你也想起了你和妈妈之间的许多事,动笔描述一个生活片段,注意细节

描写。(学生练笔)

设计意图

一首小诗配上音乐,将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在诗中,学生细细品味母亲对子女的爱,在诗中,学生深深反思自己对母亲的“爱”。最后以练笔结束课文的学习,做到读与写的结合,将写落到实处。

附板书:

13、第一次抱母亲

没想到 这么轻 那么重

(惊讶 难过 愧疚) (母爱)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3

第二课时

你可是又在梦中把我挂念,

你可是又在灯下为我牵肠,

你的那一双老花眼,

是否又把别人错看成我的模样.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春露秋霜,

寒来暑往,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朝思暮想,

泪眼迷茫,

责怪吧,我的娘,

儿想你却不能去把你探望.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白发亲娘.

附2: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附3:高子阳: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种读我们不能忘记,就是把课文中三个人的话语拿出来一个个读,那感觉又不一样。

“我”说的话:

(1)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2)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3)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4)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

(5)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6)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

护士说的话:

(1)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2)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

(3)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

(4)护士问:“为什么?”

(5)护士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

(6)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7)护士说:“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

母亲说的`话:

(1)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2)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3)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

请同学们一遍遍地反复读这三个人的话,读着读着,学生就能够明白一切。

附4:得到爱是快乐的,给予爱更是幸福的!正是本单元课文要我们向学生展示的,要学生体会到的。第十一课《永远的白衣战士》是医生给予病人的爱,给予事业的爱;第十二课《“番茄太阳”》5岁盲女对生活的爱给予我的力量和感动,体现的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爱;本课《第一次抱母亲》体现的是亲情互爱;第十四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则体现着对大自然的爱,对身边一切事物的爱。由此本单元向学生唱响的是一曲曲爱的颂歌:给予是快乐的!

附5:教学中,我觉得不妨在对比中进行阅读:

1、“母亲”与“我”的对比:给予(“我”的第一次与母亲的一生) 爱(母爱的无痕与我的惊醒) (重点)

2、母亲自身的对比:体重(89斤)与重担(一百多斤) 辛劳与幸福

3、护士与“我”的对比:女性对母爱的感受与男性对母爱的感受(不为重点)

4、作者与读者(学生)的对比:作者的母亲与天下所有的母亲 作者显得有些迟到的回报与学生学习后心中的变化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我吗?

生:(或摇头,或不作声)

师:我们第一次见面,是不是啊?

生:(齐答)是。

师: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生不语)不知道?连我的姓儿你们都不知道?老师没给你们说?没说呀,猜一猜,我看谁会听,刚才老师介绍了,他提到我的名字了,我看谁会听。(请一学生)你来说。

生:于老师。

师:对,于永正。她听到我姓于啦。姓于,干钩于(边说边用手书空),两横一竖钩,干钩于。这个字好不好认?

生:(齐答)好认。

师:上课以前,你们老师一个字都没说我吗?没说我一个字?(学生无人举手)没说呀!哎呀,怎么能不说我呢?哦,说了,怎么说我的?

生:她说今天有一位著名教师于永正来为我们上课。

师:哦,说了,而且还加了“著名”两个字,是吧?你信不信呢?

生:(迟疑了一会儿)嗯——信!

师:信!不过她很勉强,想了一会儿说:“嗯——信!”。她这个表情很好,说信吧,又不太信;说不信吧,是老师说的。你用个词儿来形容你现在的心情,你的这个态度。

生:很犹豫吧。

师:这叫“将——”,“半——”(女生一时回答不上来)要不要别人帮忙呢?

生:(女生终于想起来)是半信半疑。

师:对,半信半疑。听她说的话,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对老师说的话半信半疑。究竟你们老师说的对不对,看咱们的课上得好不好,看于老师会不会当你们的大朋友,是不是你们很好的大朋友。咱们两节课以后你们再说说你们的看法,好不好?

生:好。

师:见到我是不是很难过呀?(几个学生说不是)不难过呀?有失望吗?你看我往这一站,看到我会失望吗?肯定失望!肯定跟你想像中的于老师不一样,能不能告诉我,在你没有见到我以前,你想像中的于老师是什么模样?是什么样的老师?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是男的还是女的?说说看。

生:他长得很年轻,高高的个子。

师:哦,她想像中的老师是年轻的,高个子的。可我呢,一不年轻,二不高。能不难过吗?能不失望吗?

生:我觉得于老师是一位老爷爷,很稳重。

师:哦,你想像中的是一位老爷爷,很稳重的。

生:因为我觉得人经过岁月才会有一定的收获。(听课教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哇,名言啊,这是名言;经典啊,经典。谢谢你,谢谢你对我的鼓励,这样我心里感到好受了,感到欣慰了,看来我们能把课上好了。你们是西城区实验小学四(6)班,我猜得对不对?

生:(齐)对。

师:四(6)班的同学都很棒,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好,咱们将在这一起上一节课,知道我们今天学什么课文吗?

生:(小声齐答)不知道。

师:不至于吧?真不知道?

生:(小声答)不知道。

师:书看过没有?

生:(齐)没有。

师:说实话,看了没看。

生:(齐)没有。

师:哎呀,很遗憾,我希望你们看一看,结果没看。好,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先跟我一起写课题好吗?(生:好。)把右手伸出来,我这样写能看见吗?(生:能。)

师:(边板书边口述)写第一次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读一读。(生读课题,速度较慢。)

师:速度再快一点,——第一次抱母亲。(生再读课题。)

师:像说话那样自然,——第一次抱母亲。(生又读课题。)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说说看。

生: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

师: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这个问题问得……好象……得改一改。分两次问,能改一下吗?……不想改?不想改也行。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

师:从这个课题看,第一次抱母亲,肯定是她的子女,要么是她的儿子,要么是她的女儿。她提的问题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作为子女的,抱母亲的子女是什么感受?还有没有问题要提?

生:他是多大的时候抱母亲

师:哦,作者——也就是文章中的“我”在多大的时候抱母亲?多大的年纪抱母亲

生:我提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事使我第一次抱母亲

师:哦,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抱母亲呢?

生:我提的"问题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

师: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文章,第一次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想,刚才你们提到的问题就是你们思考的结果。提得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抱母亲的人是什么感受?还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为什么要抱母亲?现在打开书,答案在书里,请翻到《第一次抱母亲》。找到了没有?请翻到第69页。请你们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课文里的生字都有拼音,不认得的字可以拼读一下,要求大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字记住,同时要思考你们的问题,好吗?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时间大约五六分钟)

师:读完的同学请坐好。读了一遍课文,刚才你们提的问题,答案找到的请举手。手放下。你们提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当中,只要一读,就能找到。其实,我关心的不是你们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关心的是字,通过预习,通过读,认识不认识,课文能不能读正确,读流畅。生字都认识的举手。(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写一字,看谁认识,大家都不要读。看我写字。(师板书生字:越)认识的举手,请你来读。

生:这个字念“yuè”。

师:一起读。(生齐读“yuè”)它在文章中组成了一个什么词?

生:翻山越岭。

师:对,翻山越岭。“翻”也是一个生字。(边说边板书)小朋友看黑板,注意这个“翻”的写法,右边的横折钩在“米”的一横的地方起笔。一起写“岭”。“越”在这里当什么讲?猜。

生:“越”在这个词中是“越过”的意思。

师:越过的意思,跨过的意思。“翻山越岭”连起来说怎么讲啊?

生:走过很多的路。

师:走过很多的路。翻过一道道山,越过一道道岭。这是字面的意思,还有一个最难认的字,我看谁记住了。看黑板,一起跟我写,点,横……(板书:“疚”)这是个什么字呀?

生:这个字念“jiù”。

师:一起读。(生齐读“jiù”)它在课文里面组个什么词?一起说。

生:愧疚。

师:(边板书边说)竖心旁怎么写?先两边后中间。光讲这个“疚”就是心里面不安,很不安。“愧”呢?谁能连个词?

生:惭愧。

师:“愧”是惭愧,“疚”是不安,甚至有些痛苦。惭愧、不安,就是“愧疚”,懂了吗?(生齐答:懂了。)

师:一起把黑板上的两个词读一读。(生齐读两遍)这是课文中最难认的两个字,我们都能认识了。好了,现在有把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举手。这次举手的人少了。同学们,把书读好的确不容易,举手的那么少,我再给大家5分钟时间,把课文读一遍,好吗?各人读各人的,我一会儿请同学们站起来读。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师:我发现同学们第二遍读课文的时候,表情和第一遍不一样,你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课文读懂了,我从你们的表情上看出来了。谁愿意站起来把课文读一读?我想请五位同学来读,五段,一人读一段。谁愿意读?(学生纷纷举手,师示意学生把手放下,走到第一排一个没有举手的女生跟前)你没有举手,我想请你读,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生小声回答:愿意。师又走到后一排女生)你举手了,你来读第二段。(师又走到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女生跟前,依次叫起了五名同学。)其它同学注意听。我来读课题,(走到第一个女生旁)还是你来读课题吧。

生:十三,《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

师:(打断学生)停下来。听我说,十三,可以不读,如果要读,就读成“第十三课”。咱不读,上来就读课题。读完课题以后要停一会儿,再读正文,要让人家思考,自己也思考一下。然后读正文,这样读——(师拿起书进行示范)第一次抱母亲,(有意在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一会儿)母亲病了,这样读,给别人、给自己留出思考的时间。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的时间稍长)

师:有进步!停顿的时间再长一点儿。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题目与正文之间留下了足够的时间)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

师:我提示一下,句号要停顿。为什么要停顿?因为一句话说完了要想。住下读。

生:“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我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学生把“都”字读得较重)

师:“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如果像你那样把“都”读得很响,“转身”的后边应该加个顿号,“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说明“转身”和“下床”这两个动作都很吃力,但是书上没有这个顿号,因此这个“都”要读得轻一点儿。(示范两遍)“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跟着读。

生:(齐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面对第一个女生)你也读一遍。

生: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会读了,大家像她一样再读一遍。

生:(齐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你接着读。

生: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儿仰(áng)面摔倒。

师:“面”前面那个字读什么?后面有拼音,(老师帮学生将书翻到后面的生字表)拼一拼。

生:仰(yǎng)面。

师:对,读yǎng,再接着读。

生:差点儿仰(yǎng)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师:很好。正确、流畅。我告诉你,读书要像说话那样,我举个例子,大家都注意听。(范读后两句话)像说话那样自然。来,一起把最后两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第一段最后两句话)

师:好,进步了。(走到第二个学生跟前)请你接着读第二段。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

师:这样读,(示范)“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

生:(接着把第二段读完。)

师:好的,读得非常流畅。有一句话大家要注意:“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

师:再读一遍。

生:(齐读)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

师:(第三位学生)请你接着住下读。

生:“我愧疚(de)地望着……我愧疚地(de)……我愧疚地(dì)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师:愧疚地(de),我愧疚地(de)望着,读。

生:“我愧疚地(de)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接着把第三段读完。)

师:很好。要知道你们才读了两遍课文。

生:(第四位女生)“我突发奇想地说……(生流畅地读完第四段)

生:(第五位女生)“我坐在床沿上……(生流畅地读完第五段)

师:到目前为止,读了三遍课文。三遍课文下来,就能读得那么好,你们四(6)班朗读的水平非常高。于老师备课的时候也读了好多遍,但我读得不一定有你们好,我也不一定读得正确,但是我想读一遍给你们听,好吗?(生齐答:好)请把书打开。非常感谢你们,都坐得那么好。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有人把读书叫“煮书”。(板书:煮书)一起跟我写这个字,能看见吗?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所以有人把读书叫“煮书”。刚才我听你们朗读,对我有一层打击,我觉得你们真了不起,读了两遍课文,就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我想,你们听了于老师朗读课文,也有一定的打击,一定会想到自己。于老师那些地方比我读得好,我想都是这样的,互相学习,相信大家有这样的感受,因此,请大家再一次把书拿起来,好好地读,读懂,读出味道来,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好,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好,把书放下。这一次我又认真地看同学们的表情,和第二次又不一样,我一看这表情,我知道这一次你们读进去了。下一节课我们接着读,好吗。(下课)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让学生学会感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交代目标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长大,小时候,母亲曾经抱过我们无数次,而我们长大后却很少有人抱过自己的母亲。而今,在医院里,在老母亲的病床前,一个儿子第一次把母亲抱在怀中,也给了母亲一次爱的回报。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感受一份博大、无私的母爱。(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全文,找出情感差异之处

请同学们拿起文章,轻声读一读,看看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描写抱母亲的情形?划出来然后读一读。(教师巡视,学生读书)

谁来把划出来的句子读一读?(学生汇报)

文中两处写到抱母亲,同样是抱着,你有没有感受到两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汇报:1、护士要换床单情急之下抱起母亲

2、深情抱母亲入睡

三、品读“无意之抱”体会母爱的伟大

大家看,同样是抱着母亲,由最初的情急抱起到后来发自内心的抱着母亲入睡。这个过程中作者的内心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先来看前三个自然段,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有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心情?(难过,愧疚)

大家回想一下,作者很关心母亲,看到母亲下床都很吃力,他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那么这么简单的动作后,他怎么会这么难过,甚至愧疚呢? 让我们静下心来,默读前三个自然段,边读边找到让作者难过的原因,划出关键的词和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难过?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读后汇报:第一自然段1、没想到母亲那么轻 不了解自己的妈妈感到很自责,很惭愧。

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结合100多斤和80多斤两个数字对比体会作者的内心。

作者难过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不了解母亲的体重吗?真正的原因在哪?

投影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读完这一段你明白作者难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学生汇报:2、没有想到母亲这么辛苦

重点品味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年复一年。引导学生想象瘦小的妈妈拖儿带女翻山越岭的情景。有感情朗读

“重担”指什么?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重担子,你觉得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生活的重担啊!)

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啊!

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还指什么?(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全家度过了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

母亲为了子女付出了多少啊!谁能把这段话读好?指导朗读。作为一个儿子,当他看到眼前已经病重的妈妈,再回想起往事,他的内心仅仅是难过吗?还有什么?(愧疚,后悔)可母亲是怎么说的?

3、第三自然段: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却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母亲的话语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母亲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值得一提。

多么伟大的母亲?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品读深情之抱,感悟母子情深

这就是母亲,把自己的所有都给了自己的儿女,不须表白,也不图回报,其实全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其中也包括大家的母亲。母爱体现在点点滴滴中,甚至让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可是当病榻上的老母亲这么轻描淡写的话更让我愧疚万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千般滋味,万番感慨,一齐涌上了心头。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什么想法,拿起书齐读。

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此时此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深情地抱着母亲入睡吧。咱们拿起书,听老师读最后一段,一起来体验这浓浓的亲情。(教师感情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听到最后老母亲流泪了,你们觉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幸福、欣慰、又苦又甜)

此时,母子俩的内心都波涛汹涌,可是什么也没有说,母子的亲情就在这一刻交流着、升华着,让我们再来轻轻地读一读这段。(指名读)

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觉得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蜜。此时此刻,老师现在最想说的是《游子吟》中的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板书

父母给了我们太多的恩泽,我们永远不能回报。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学会回报父母的爱,让我们一起大声读:齐读诗句。

[点评]

很高兴参加这次教学研讨活动。我们大家常说,语文本是有情物,无情怎能学语文。我理解,“情”是说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有情味、有温度的语文。“智”就是通过语文学习,丰富学生的认识和感受,发展学生的思维,学有用的本领。

那么语文课中的“情”从何而来?从文本中来,通过和作品对话、和作者对话体会其中的情味。而引导学生老老实实地读书、思考、感悟,是使学生领悟情感的最佳途径。深刻的感悟一定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上的。熟读,使学生多次触摸文本;精思,使学生读进文章里去。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喜极而泣的泪水。歌颂了母亲那种对子女无私地献出一切,却对他们无所求,只要子女对他们献出的一点点的关爱就足以令他们幸福满足的情怀。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好素材。?

四年级孩子的认知与文章有一些差距,他们也许很难将文章中的母亲与自己的母亲产生关联,感受往往停留在文章的层面,而不能联系自身,教学时,老师努力创设情境,反复品读,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产生共鸣,唤起学生真实的情感。

抓住情感线,走进人物内心

情感,是课堂中流淌的血脉,在语文课上,没有情感流淌的课堂一定是波澜不惊的课堂。本课采用“情感教学”为主线,首先开课“激情”,在动情地描述中引领孩子走进文本,其次是品读“入情”,引导学生品评词语内涵的情感,如牢牢抓住重点语段——“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课文,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词语“翻山越岭”,展开想象:母亲年复一年是怎样将我们抚养成人的,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中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

品读语言,感受母爱的伟大

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灵,要触摸到它,想象和朗读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书,采用多种方式来读书,在一次次读书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教师不断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如想象母亲在“山路崎岖、道路泥泞”中的情景再现,读出文字背后蕴涵的意思,读懂母亲肩上担的“担子”更深层的含义,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理解母亲的艰辛、无私、伟大。并在品读析词中有机地渗透学生“品读法”和“想象法”,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2、通过分角色感情朗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广博,进一步激发同学对母亲的敬重和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学习, 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板书:母爱 爱母)

过渡:下面就让俺们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这种母爱 爱母之情。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导读本自然段。提问:护士为什么要责怪俺?

2、指读护士、“俺”、母亲之间的对话,读完后谈谈自身的想法。

3、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有多重吗?文中的“俺”知道吗?这是不是说明他不关心他的母亲?你是从哪看出的"?

引导找出:“轮流”“赶紧”“左手……右手……”

4、齐读本段。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本局部,边读边动笔找出表示“母爱”的词句和俺“爱母”的词句,反复诵读,在有关词句旁边写上自身的感受。

2、汇报交流:

母爱:在俺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俺,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俺们长大。俺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俺们放下,让她来挑,俺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接受那么重的担子。

“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爱母:母亲竟然这么轻,俺心里很难过。

俺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先指名读一读,谈谈自身的感受。

再指名读,要求读出自身的感悟,并说说自身为什么这样读。

3、指导练习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对话。

4、引导联系“竟然”“愧疚”等词语,说说“俺”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5、集体朗读后质疑问难。

四、安排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把自身的感动和大家交流共享。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课文,感悟字里行间浓浓的母子亲情。

2、通过学习范文,让同学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教学重点:同学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自由轻声地把课文朗读一两遍,想一想,从中你明白了什么?说给大家听听。

2、哪些语句最能反映母子间的亲情?怎么读?读给大家欣赏。

3、在音乐声中轻读第五、六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这种情感。

4、联系上文描写“俺”的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里流了出来”?

二、合作探究

联系上下文,通过说说“俺”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探究“俺”的心情。

说说护士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三、读写拓展

1、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2、同学练写,教师巡视。写好后同桌交流。

3、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身声情并茂地朗读。

四、课外延伸

1、既然作品中的“俺”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2、安排同学为母亲做一件事。

五、歌曲欣赏《想起老妈妈》。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探究,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播放《心中的故事》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俺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2、解题。指读,齐读。

3、读了课题以后,你想了解什么吗?

(为什么要抱母亲?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的?抱母亲的子女和被抱的母亲各有什么感受?这“第一次”抱有没有什么特殊情感?)

二、初读课文

1、就带着俺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轻轻地朗读课文,要求:

① 先把生字条中的`生字多读几遍,然后在课文中画出。

②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考虑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的在书上做上记号。

2、检查交流:

① 指读词语,在读准确的基础上再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② 汇报:通过自读,哪些问题自行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需一起探究?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先自身想一想,再与同桌商量商量,用几句话来描述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然后写在课本上。

交流,引导归纳。

(投影给出归纳方法:按六要素来归纳)

时间:母亲生病后

地点:在医院里

人物:“俺”和母亲

事情的起因:“俺”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

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三、课堂练习 :指导识记本课字词,完成书后钢笔描红。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2、抓住关键词句细细揣摩,体会母亲辛劳的一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唐突以及对母亲的温情,感受到作者感激、热爱、孝顺母亲的心。

二、教学重点:抓住我左手托住她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和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细细体会,感受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唐突和对母亲辛劳一生的感慨。

三、教学难点:

真正理解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知道我们更应该关爱母亲,让母亲感受到儿女的爱。

四、教学过程:

㈠移情导入,直奔重点:

1、总以为抱母亲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抱出了意想不到的感慨。

2、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还记得文中的我是怎样抱母亲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3、请大家把书打开,快速的读一读,找出相关的语句。

㈡品读语言,感受尴尬。

1、交流。听清楚,我是怎样抱母亲的?

2、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①请大家一起来看看。指名读。

②听了他的读,你看到了什么?

A:引,左手在哪?右手在哪?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小心,周到,细心)

B:抱的是自己的母亲,而且是病中的母亲,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③通过这句话,你还看到了什么?

A:我使劲一抱,

B:看到我仰面摔倒。

④是啊,第一次抱母亲,我就差点仰面摔倒,为什么呢?

A:因为对母亲的不了解;B:一直都以为母亲很重,没想到母亲这么轻;C我母亲的关心太少了,从来没有发现母亲竟然这么轻。

⑤此时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

A:对母亲不了解,心里感到难受;

B:没想到母亲轻轻的。C:这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说?你再说一遍。

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⑦第一次抱母亲,因为对母亲的不了解,才导致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我的这一举动,护士全看在眼里,她看得可不是太舒服了,让我们来读读护士和我的对话。直接读对话就行了。同桌练习一下。

A;从护士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对我的责怪,对病人的担心。)指名读。

同学们,这样读合适吗?护士的话该怎样去读?为什么?

(能这样高声地去责怪吗?)谁再来试试?

B:从我的回答中,你听出了什么?

难为情,难过,嗫嚅,内疚。。。。。。

C:怎样读好这段对话呢?同桌练习一下。

⑧其实呀,母亲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朝夕相处,我竟然这么不了解自己的母亲,我心里很难过。可是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就是天,母亲就是大树,仔细读读这段话,你读出了几层意思?

㈢沿情体验,反思自我

1、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子。

①交流。哪些词句反映了母亲的担子很重?

②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爬山时,你有什么感受?

③我们游玩时爬山都感觉非常累,而母亲呢,又是怎样爬山的?

母亲是一天这样翻山越岭吗?是两天吗?是一年吗?

⑤在我们长大的日子这么多年里,母亲总是手里 背上 肩上

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大雨倾盆,山间的小路泥泞不堪,母亲也要手里 背上 肩上 ;

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呼呼的北风吹在脸上象刀割一样,母亲还是要手里 背上 肩上 ;

⑥现在你可以告诉大家了吗,这儿的担子仅仅指肩上挑的担子吗?它还指什么?

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母亲对儿女的成长付出了多少心血?当爷爷奶奶生病的时候,母亲要。当我们兄妹两需要学费的时候,母亲要。。。。。;母亲真不容易,她挑起的实际上是大半边天啊!

⑦再读读这段话,你又有了什么感受?

A: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挑起的是超过她身体的生活重担;

B:母亲的身体是瘦弱的,但是她的意志却是坚定的;

C:母亲是多么不容易啊;

D:这是一位伟大的、无私的、坚强的、宽容的母亲

也许此时,我们都对母亲产生了敬意,来,带着这种敬意,齐读。

⑧想想母亲付出的这一切,我的心里是什么滋味?

A:我是幸福的,因为母亲宁可自己吃苦,也没有让我们受到委屈,让我们在她的呵护下快乐地成长;

B:我心里很难过,因为母亲为我们吃了这么多的苦,我竟然不知道;现在母亲生病了,都是生活的重担压的她身体生病啊;

C:我这时不仅仅是难过了,比难过还要难过、内疚,那就是愧疚了;

D:心里非常难过,因为自己从来不了解母亲

此时,我的心里就象打翻了五味瓶似的,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现在你能读好这段话吗?

⑨望着母亲瘦削的脸,想到母亲辛劳的一生,想到自己没有真正关心过母亲,我心里会想什么呢?我想: 我想: 我想: 我想: 我现在就想:

对,作者和大家一样,也在那一刹那间产生了这种奇特的想法,他是怎样说的?

⑩读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

A: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这句话?

B:深情的,恳切的,请求的;

C:你来读读看。你来读。你来读。

㈣感悟深情,体现行为

1、小时候,母亲抱过我们无数次,我们长大了,母亲却老了。曾经,她用那么轻的身体,承受了那么重的担子。其实,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母亲,你们的母亲,我的母亲,哪一个不是这样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一个小小的、轻轻的举动,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2、配乐范读。

3、听着,听着,你看到了什么?

4、(板书:轻轻摇动)

5、我的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竟然让母亲如此地幸福,如此地欣慰和温暖,母亲真的不要求我们做什么,而我们的的确确又需要为母亲做点什么,来,你也用这么一个小小的、充满温情的举动回报自己的母亲?好吗?谁来读。

6、用我们的笑容带给母亲笑容,用我们的孝心为母亲绽放心灵的的花朵,来,让我们一起捧起书,给母亲一个小小的、轻轻的拥抱,向母亲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心。

㈤激情表达,语言实践

这节课,留给同学们两个作业。

出示:

1、填空: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

在横线上填上自己的话,第一次抱母亲,使我明白了什么?第一次抱母亲,我要怎么样?

至少填三句,不重复。

2、了解我们的母亲,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可以是一个小小的拥抱,可以为母亲做一件事情,可以向母亲说一句感激的话。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用力过猛 难过 愧疚

轻轻摇动 幸福 快乐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9

一、导入

1、有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你,这个人就是你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2、通过上午的学习,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什么?

(1)学生快速浏览回顾文章

(2)学生说:我是突发奇想地抱母亲。(这是你的感受,还有其他的吗?)

学生说:那天母亲生病了,我抱了自己的母亲

(3)我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这是你的记忆中的,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说: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电脑出示: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我们没有想到这么轻,我对母亲的关爱不够,母亲对我却很好。

学生说:我以为母亲很重。

3、还有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我以为母亲很重?

(1)学生说:左手……差点仰面摔倒。

学生说:母亲天天都要挑这样的担子。

学生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

学生说;没有想到她能挑一百八十多斤的担子。

4、为什么作者会认为自己的母亲很重吗?

(1)学生说;手里拉着我,还要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

(2)通过这句话,你们能看出什么?

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

(3)师生交流

(4)同学们想像一下,一个八十多斤的人,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5)师生交流。还能体会到什么?(她有坚强的意志、十分关爱我们。)

5、我们长大以后呢?

(1)指名读:课件出示: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2)大家读读这句话,你们体会到什么?

学生说:母亲非常爱我们,心疼我们。

学生继续说。

同学们在这句话中,有两个担子,这两个担子的意思一样吗?

(第一个担子就是指挑的担子,第二个担子指的是养育我们的担子,保护我们,天天烧饭、洗碗……)

同学们这些都是母亲的担子,母亲的.担子多重啊!

6、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游子……”出示相关的文字和图片,教师讲解,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母亲的时候,这样感受母亲的时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自己先读一读。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再这名读

(3)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么轻,我心里为什么要这样难过呢?

(4)学生说;因为从小到大,都没有关心过母亲。学生说理由。

(5)母亲用80多斤的身子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一直在我们操劳。

(6)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却没有为母亲做些什么?

7、同学们当我们和母亲要钱交学费的时候,母亲是这样劳累。

(1)还有一个词语能够看出来,是哪个词语?

(2)“愧疚”

(3)是啊,从这个词语能看出作者很难过。

8、而母亲是怎样看待她所做的一切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不是这样过来的?

(2)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同学们看看这位母亲的语言和表情,她是个什么样的母亲

(3)大家看看这个词语“哪个”?想想你们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行为呢?

(4)师生交流

学生说;我的母亲不睡觉,陪着我学习。

学生说:母亲下了晚班,没有休息还帮着我们烧明天的饭。

学生说:每当我生病的时候,她还为我忙着,忙那。

学生说:“下雨天,她把雨披披在我的身上。”

学生说:有一次,下火车……

9、同学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做的……多少个清晨当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母亲已经开始忙碌了,多少个中午我们的母亲急急忙忙地赶到学校接我们,多少个傍晚,妈妈工作了一天,她还要赶到菜场去为我们的食物忙碌着,多少个夜晚,妈妈劳累了一天,为我们检查作业,甚至晚上盖被子。

同学们这就是爱啊,这就是母爱啊!作者也想到了这样一幕。

(1)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

学生说;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这时高兴的泪水,这是感动泪水。这是爱的泪水……

(3)教师板书:无数次抱我

(4)小时母亲无数次地抱我,而我抱了一次母亲,她就如此感动。现在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5)学生说;母亲为我付出的很多,我为母亲做得很少。

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学习,长大报答母亲,我们不应该无理取闹了。

(6)我想说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拓展训练

1、吴老师此时还想说这样一段话:电脑出示

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的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医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如果说因为忙碌和粗心,我们忽略了平时对母亲的问候和关心,无论如何,别忘了在3月8日那天买上一束康乃馨,哪怕是一句感恩的话语……

2、同学们,你们此时愿意拿出笔来写上一句你们对妈妈感恩的话语吗?请动笔写写吧。(《烛光里的妈妈》)

3、学生练笔

学生说:亲爱的妈妈,我一定会在长大的时候好好报答你。

学生说:妈妈对我的爱就像“万丈深渊”……(这是多么“恰当”的一个说法啊?)

4、请大家把这份心意卡,轻轻地放在她的床头,她一定会非常感动的。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吴老师我是母亲,下面听课的老师中也还有好多母亲。让我们为她们祝福吧。下课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无数次抱过我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谁第一次抱母亲? (板书:儿子 母亲

二、细读课文2、3段,体会我的心情,感悟母爱的无私

母亲,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让我的心情犹如平静的湖面扔下了石子,变得不平静了,我的感受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划出我的心情的句子。

(1)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瘦小的脸。

☆这两句话中,哪些词语直接写出了我的心情?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3自然段,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写下自己的感受。

交流:

1、第一段:学生自由谈感受,引导认识:

母亲很轻,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我没有想到,以至于抱母亲时差点仰面摔倒。我不了解母亲,不关心母亲,——“我心里很难过”。

2、第二段:学生自由谈感受。

出示这段话: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齐读。

品读感受: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理解“年复一年”

出示图片,引读: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母亲是……(教师读)

北风呼啸,冰天雪地,母亲还是……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总是……

读到这里,你明白我心里为什么很难过了吗?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引导感受:

我能挑得动,母亲不让我挑;我能挑得动,没有帮母亲挑,没有替母亲分担重担,——“我的心里很难过。”

看着病重的母亲,我仅仅是难过吗?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引导感受:

理解重担的双层意思。

指导朗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3、第三段:

出示:

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引导感受:

母亲说话时的表情是怎样的?透过“笑了笑”,你又体会到什么?

病重的母亲对自己的付出觉得微不足道,很坦然,历尽千辛万苦却无怨无悔。——“我的心里很难过。”

三、细读课文4、5段,体悟我的.做法,感受浓浓的亲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千般滋味,万番感慨,一齐涌上心头。于是,我突发奇想,说:“……”(引读)

请同学们静静地看这个温馨感人的一幕,用心体验这浓浓的亲情。

出示:图片 (配乐)

教师范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让这个画面永远地留住,留在我们的脑海里。(配乐齐读)

师: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一定不平静,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拿出笔,把你最想说的写下来。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

儿时,我们无数次被母亲抱,在母爱的沐浴中长大;而今,第一次把母亲抱在怀里,给了母亲第一次爱的回报。(板书:爱)

同学们,让我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再次感受这人间最真挚、最纯美的真情吧!(配乐)

四、板书设计

13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 无数次

“我” 母亲

难过 瘦小

愧疚 操心

五、教学反思

到目前为止,我读过好多篇关于写母亲的文章,我觉得这一篇是最美的,有着心在流血的感觉。对于亿万人来说,真的如此抱母亲恐怕了了无几。我想这篇文章给予学生的震撼也在此。

怎么教这课呢?我一遍遍地读,用心去想,想自己的母亲,想父母亲母亲。我想这篇文章引导学生“读”起来,通过读去体会我对母亲的爱以及母亲对我的爱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种读我们不能忘记,就是把课文中三个人的话语拿出来一个个读,那感觉又不一样。但上完这课后,我觉得我让学生读的还不够,自己读的也不够,没能够把学生的感情完全调动起来。希望以后能有所提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教案  教案词条  母亲  母亲词条  第一次  第一次词条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词条  
教案教案

 幼儿园小班的英语教案

幼儿园英语教案推荐度:英语教案推荐度:小学英语教案推荐度:小学英语教案推荐度:初三英语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幼儿园小班的英语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展开)

教案教案

 课公开教案

课公开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公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课公开...(展开)

教案教案

 小学劳动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劳动课教案推荐度:小学劳动课程教学计划推荐度:小学劳动课教学计划推荐度:小学劳动课教学计划推荐度:小学高年级劳动课教学计划推荐度:相关推荐小学劳动课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