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李白为浪漫主义诗人的顶峰,那么“诗圣”杜甫无疑是现实主义诗人的巅峰。杜甫的诗总是寄托自己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于字里行间。处处都彰显着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本性。杜甫关心百姓疾苦,对广大人民群众无比同情,《石壕吏》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杜甫所处的时代,唐朝外有匈奴之患,内有安史之乱。天下纷争不断,狼烟四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百姓处于生死的边缘苟延残喘。杜甫也只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对现实痛心疾首,希望能盖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但他依然无能为力,在自己爱国怜民的一生情怀中,最后,永远的离开了这个残破的世界,到了另一个世界去追寻他的梦想。诗句,在杜甫笔下,宛如一个忧国忧民,爱怜百姓的君子。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他片布褴褛,独向斜阳叹尽白头;一支秃笔,破碎河山抒写忧国忧民。你的生命的左岸是清意人生,却吹落秋风,右岸是烽火三月,亦赤胆忠心,你忧愁的目光是中间轻轻流淌的河,流过盛世,流过衰亡,流向永恒的未来。曾经的你是如何的少年意
气,英俊潇洒,凌云直上而夺其志也,又如何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你的豪情溢满山川,激荡旷野;清风千里,折桂蟾宫是你的壮志御风而上,尽情挥洒;抑塞磊落之才是你的自信充塞心胸,誓比日月,可是此时,你的无限的瑰丽梦想和激情昂扬,到哪里去了哪?残阳如血般绚烂,努力着把最后一丝余晖洒向他的江山,可黑暗早已吞没了一切,吞没了生死,吞没了悲苦,吞没了时间。
您站在滚滚黄尘的咸阳桥上,静静着,静静着,您听见“车辚辚,马萧萧”后无法湮没的撕心裂肺的痛苦与伤悲,“哭声直上干云霄”藏着再也解脱不了的哀怨与凄凉,天公感泪,雨声啾啾,千里白骨,血河漂橹又是怎样的惨绝人寰!长安城里的春雨淋湿了含苞的牡丹,也淋湿了你干裂的嘴唇,却淋不湿无尽的烽火和千里的断壁残垣,城春草木那一抹血泪的残绿,利剑一般刺痛着你的心,我听见你的心碎了一地!到处是硝烟弥漫,到处是你死我活,到处是血流成河,可我分明看见,你的伤悲的眼里闪烁着泪花,你的泪落在我的手掌上,便是了一地悲凉,我再望时,风里边飘扬着你满头白发的影子和凋敝的衣衫。月光如白霜般洒在你的茅屋上,露从今夜白,心却如枯草在嚣狂的秋风里瑟瑟发抖,草后的人影也更为枯瘦,你的抖动的手上是岁月的痕迹,凌乱的银发诉说着悲难,我悄悄地走进你,轻抚着你的白发,静静地望着你,望着你,可我知道,悲苦已被时间的洪流无声卷走,剩下的,便是你的希冀与坚强,你的大唐的广厦风雨飘摇中安如山。你便这样坐着,坐着,我轻轻地帮你闭上眼睛,我的手——便湿了!我站在你的面前千百年轮回,望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永远守望者——永远的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