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喜庆年,就喝王老吉。”电视上经常播放这样的广告,每当看到类似的广告,我就知道要过年了。
来到街上转一转,年的味道果真越来越浓。路边挂起了红彤彤的灯笼;广场上、公园里立着许多新年的祝福牌;店家们把橱窗装饰喜气洋洋的,模特们都换上“大红袍”寓意来年红红火火。上菜场、逛街市的人也渐渐多了,人们忙着储备年货,购置新衣,小商贩也忙着和客人讨价还价,一切都是忙忙碌碌、热热闹闹的景象。
爸爸感慨道:“现在过年和我们那时可真不同了。”“过年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我好奇地问起来。爸爸望着天空回忆道……
追随时光回到二三十年前。立冬过后,家家户户开始晒年货,有酱油鸡、酱油鸭,还有晒河鳗的,而晒酱油肉更是第一大事。一个阳光明媚、天气干爽的日子,选取上等的五花肉和猪腿肉,切成薄薄一片,和上酱油、料酒,腌制两三个小时入味,再用绳子串起来,挂在竹竿上晾晒。走在大街上随处看到阳台上、窗台上一片片沐浴在阳光中的酱油肉,空气中也开始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酱色的肉晒好了,也表示快要过年了,一块块让人垂涎三尺的酱油肉、一盘盘酱油肉炒年糕都是年夜饭缺一不可的菜。
第二件
大事就是掸新。在腊月二十四左右,家家户户就开始里里外外打扫卫生,擦玻璃、洗厨房、晒被子。这是为了掸去噩运,迎接新一年的好运。买新衣、跟随大人去亲戚家拜年,是小孩子们最期待的事。穿上新衣服,提上礼物,来到长辈家,向长辈作揖拜年,就会得到一个红包,这个红包只能在你眼前一晃,还没捂热,就被父母收走补贴家用了。趁着大人们酒酣耳热的时候,小孩子们会拿着压岁钱去小店买鞭炮,大红鹰、小金鱼,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心翼翼地点燃引线,紧捂着耳朵,躲得远远的,“啪”的一声,既让人兴奋又叫人害怕,大家伙儿都乐此不疲地玩着。
现在最流行的就是通过微信拜年,朋友圈里充满着各式各样新年祝福。家庭微信群开始抢红包,点开一份红包,就是一份惊喜、一份欢乐。鞭炮也不再是简单爆炸声了,各种各样、美轮美奂的烟花在大年三十的夜空中绽放。吃过团圆饭,有条件的人家张罗着家庭的春节旅行,陪伴父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和风景。
虽然,我和爸爸、妈妈身处不同的年代,但我们心中的年依旧是有着温暖的记忆,团圆的象征。希望在外漂泊的游子,趁着过年回家看看,看看苍苍白发的父母,看看养育自己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