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可也是生于斯、长于斯,上海这个地方,保存了我太多小时候的美好记忆。
每天清晨准七点,我总是如闹钟一般准时,迎着射入窗户的一缕细碎的阳光醒来,伸个大大的懒腰,新的一天开始啦!洗漱完毕,和外婆一起出门。凉爽的风迎面而来,使我们神清气爽。梧桐树的叶子渐渐飘落,踩在叶子上发出“咔吱咔吱”的响声,像是在演奏一样,好听极了!穿梭在窄窄的弄堂里,发现这里已经很热闹了,老奶奶在门外的水龙头上淘米做早饭,老爷爷早起锻炼身体在打太极拳;年轻人有的一身短打出门跑步,有的忙忙碌碌夹着公文包一路小碎步;小孩子们嘴里塞着包子,一手扯着红领巾一手拽着书包一个劲儿往前跑……原来有那么多早起的人了呀!
穿过弄堂,早餐味儿扑鼻而来,我们循着味道加快步子走到摊位旁坐了下来。老板娘是一位挺和善的老阿姨,我们之前来过几次,她一眼就认出了我们,赶忙过来招呼:“哎哟,小妹妹,侬又来啦!今早恰滴撒?”外婆也忙回答:“老规矩,两碗小馄饨,一笼鲜肉小笼!”“好嘞!”说完,便转身去忙了。
因为是一家露天的摊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门口油条的制作过程。只见那师傅先把面团搓成条状,放
入油锅中,没过一会儿,那白花花的面团就变成又香又脆的金晃晃的油条了。我朝外婆看了看,外婆笑了:“好啦,再加一根油条!”
“馄饨、小笼来咯!”随着老板娘好听的声音,两碗热腾腾的小馄饨和小笼就摆在了我的面前。小馄饨们挤挤挨挨,鼓鼓的肉馅儿似乎要顶破了那层薄薄的皮;切得细细碎碎的蛋皮、紫菜、葱花,在汤里轻轻浮游。那小笼则一个个静静地躺在木质的蒸笼里,那晶莹剔透的皮仿佛一戳就会破。拿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个,蘸些醋,送到嘴边小小咬一口,轻轻一吸,那美味的汤汁在我嘴里蔓延开来。一口小笼包,一勺小馄饨,满口的肉香余留在嘴里。外婆则帮我把油条一截一截拧断,又问老板娘要了一碟鲜酱油……吃饱喝足,我和外婆幸福满满地回家了。
上海里弄里那种宁静而热闹的早晨,那能传得远远的各种早餐的香味儿,成了我心头挥之不去的美好的记忆。只可惜,那条里弄拆了,摊位没有了,我家也搬走了。现在虽说还能在一些娱乐广场或者连锁店内吃到上海传统的早餐,但总感觉味道不对了,也没了那种露天摊位前边吃边跟熟人打招呼、聊天的自在了……真的没了以前的感觉了。
上海能不能再留一些这样的里弄,多留一些回忆给大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