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盒中之盲
手指控制着手机屏将朋友圈中纷繁的图片滑过,随之藏匿于脑海的一边。猛然动作停止,眼神驻足在一张照片,画面中的小人有着相同的身型与动作,装点着它们的,却是各不相同的服饰。与之相配的文字,便是“集满的‘盲盒’”。
“盲盒”这个词,以早些年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便是“扭蛋”。随着物质生活与技术发展的提高,人民所追求的不再是指尖般大小而又简陋的玩具,审美与眼界的上升促使着此类“盲盒”占据着市场。闲暇之际体验随机性的刺激感与把其当作渲染生活的精美装饰物固然无错,可有人为此花费巨大金额以至自己本身的生活质量有所下滑,这就并不值得了。
驱使着他们做出如此举动的原因是什么?
其一,是激将法下暴发出的极力渴求。“盲盒”的包装上的商品样式多则几十种,客人们看到了心仪的款式便抱着尝试的心态买下,若是不满意就会认为自己的钱打了水漂,口中的话是如此,但下一次还是有大概率再次踏足,只为求得心仪的一款。若以不甚恰当的说法就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可是当碰上了机遇而买到了想要的,便会萌发出庆幸自己的幸运的自我满足。因而下一次的消费便辗转到另一家,自以为的幸运光环不复存在,又循环到第一种情况。
此外,是永无止境的虚荣。虚荣感是从黑暗的地缝之
中钻出,看着他人并无拥有但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攀爬出的自得骄傲。当身边好友多次收集的“盲盒”有所重复或并不满意,而展示出自己“藏品”令其惊叹时止不住的喜悦,不就是那份缥缈虚无的所谓荣光吗?甚至那些价格上千的限量款,同样是商家利用着顾客的虚荣心而打下的一手好牌。
“盲盒”是一匹黑布,蒙住盒中商品,又何尝不是无形丝绸在潜意识间层层缠绕、包裹住了人心?“盲”了的是人们那颗随波逐流被肆意操纵的心。
不令心“盲”,只有抑制住自己喜新厌旧的欲望。我曾与朋友闲聊她那全图鉴集满的盲盒,她却说买后不久就失了兴致,不仅占据空间又无时间欣赏,只得在储藏室落灰。而现在奋笔疾书的我面前的笔袋上,挂着一个小小的盲盒玩偶,从买下它到现在过了半年有余,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购买“盲盒”。它伴着我在清早的早自习听着朗朗书声,也陪着我伏在桌案前看华灯初上到灯火俱熄。光影交织的昼夜,它依旧不曾改变,默默陪伴。
“盲盒“似地壳板块碰撞挤压必然冒出的新时代产物之一,但光鲜亮丽过后后定是渐渐淡出我们视野的结局。可类似不理智的举动,还是会被往后的新事物所激发。我所认为的相对理智,便是可以尝鲜,但定不能为其抛弃自己所持有的思考抉择的能力。
“盲盒”亦盲,而人心不“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