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这段话我大概只读过一次,出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且是序言中的一段。
以我的年纪,自然谈不上“被哄骗一生”;以我的经历,也无法体会“时时反顾”的思故乡。但是一些记忆,在久别后重温,却变了滋味,引人怀念曾经的美好。这大概是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的惆怅吧。
就在前几天,坐车经过西单。妈妈将车驶入熟悉的小路,熙熙攘攘的步行街边,渐渐接近了,在各种五颜六色的硕大的招牌之中,视线最终停驻在那记忆的所在,一个越来越简陋不起眼的门脸,那写着“炸糕”二字的匾额又换了模样。
毒辣的太阳下,双手接过老板递过来的塑料袋,却格外怀念小时候粗糙暗黄的点心纸的触感。油浸透了纸,手上很烫,低头就是一口。滚烫的豆沙极甜,最先撩动味蕾。迫不及待地嚼上一口,外焦里滑的外皮脆而粘糯,混合着细密的豆沙,烫得直“嘶嘶”地哼哼,却执着地嚼着。眼睛还紧盯着被撕扯得变了形的炸糕,看着外溢
的豆沙沿着黑焦的外皮下淌,忙伸出舌头去舔……
回到车中,舒适的空调和紧闭的车门将两旁的嘈杂摒弃,拿出洁白薄透的点心纸包裹的炸糕,少了小时候的急切,却依然难以抗拒这油炸的香味。小心翼翼地咬开一口,熟悉的味道,依旧可口,却已不是小时候。转过头,看向车窗外,曾经是每天的必经之路,却不是记忆中的模样。
小学前,家就在附近。
每天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被妈妈攥紧在手心的小手,会在离炸糕店越来越近的时候,反抓住妈妈的手指,急切地抬起头看着那记忆中最美的面庞,说:“妈妈!快点走!”
寒风凛冽的冬日清晨,去练功房学戏的路上。透过车窗,看着妈妈捧着炸糕急匆匆而来的脚步,不住吞咽着口水。车门打开,妈妈裹挟着寒气进来,同时将热腾腾的炸糕递到我手中。我满嘴香甜、满身温暖、满心欢喜的时候,隐约看到驾驶着汽车的妈妈被冻得通红的耳廓依旧。
……
这一幕幕,就像书中的一字一句,当时并没有深刻的感触,却不知不觉地收藏在心底。
也许,成长所必须的实践,在丰富人生的体会的同时,也要覆盖许多曾经的感触,让你不住地去寻找,也让你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而记忆就在其中升华为“哄骗我一生,让我时时反顾”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