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林徽因回应徐志摩炽热的爱恋《你去》中的热情火辣:——“更何况永远照彻我的心底, 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 ”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如春风细雨,和煦着感动着几代年轻人,我们常常为他们错过的爱情唏嘘不已,志摩写给她最后的那首《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我们似乎听到了心碎的声音。究竟林徽因是怎样一个女子?引得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这些大家神魂颠倒,这位韵中生韵,香外生香的女子,被胡适誉为“中国第一代才女”,她的才情横溢,她的浪漫多情,在她的文集《你是人间四月天》中流露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女子。对于志摩的这份爱恋一直在心头不曾逝去,志摩飞机失事之后,她的《悼志摩》,字字血泪,句句深情。以至于志摩离开人世四年,她依然念念不忘,志摩所有的好。她是懂志摩的人,所以徐志摩才直言不讳“她是我唯一向往的精神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徽因说,“如你自己所说:“满头血水”,你“仍不曾低头”,你自己相信“一点性灵还在那里挣扎”,“还想在实际生活的重重压迫下透出一些声响来”。”
是呀,徐志摩不就是一个有着单纯信仰的人吗?爱,自由,美,是他生命的主旋律。他俩既是曾经深爱彼此的恋人,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俩都是有信仰的人,有梦的人,然而如徽因所求“信仰只一细炷香,那点子亮再经不起西风,沙沙的隔着梧桐吹。”他们也都曾经彷徨,迷茫,“迷惘的一代”在困顿中成长,“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但是他们毅然在困顿中寻求生命的意义,诠释生命的价值。诚然,信仰坐在我们中间多少时候了,你我可曾觉察到?信仰所给予我们的力量不也正是那坚忍韧性的倔强?
林徽因是一个至善至真的女子。她过得如此精致,活得如此优雅,看到《蛛丝和梅花》她浅吟低唱,享受生活的诗情画意。看到星空,她浮想联翩,“一颗星子在蓝天里闪,一流冷涧倾泻一片幽愁的平静”便激起她诗情的波涌,心里甜蜜地,热情地便唱着由那些鹅羽的笔锋散下来的“她的眼如同星子在暮天里闪”,或是“明丽如同单独的那颗星,照着晚来的天”,或“多少次了,在一流碧水旁边,忧愁倚下她低垂的脸”。
她是一个有才有情的女子。她也曾静静聆听心的声音,琢磨着写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玩味着诗歌给她带来巨大乐趣。“愉悦的心声,轻灵的心画,常如啼鸟落花,轻风满月,夹杂着情绪的缤纷;泪痕巧笑,奔放轻盈,若有意若无意地遗留在各种言语文字上。”这写诗的《灵感》:是你,是花,是梦,打这里过,此刻像风,在摇动着我……
听,心灵的声音:“记忆的梗上,谁不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无名地展开野荷的香馥,每一瓣静处的月明。”这位蕙质兰心的女子写下了太多优美缠绵的诗歌,这一切只源于爱的深沉。
《深笑》“是谁笑成这百层塔高耸,让不知名鸟雀来盘旋?是谁笑成这万千个风铃的转动,从每一层琉璃的檐边摇上云天?”这笑融化了她的心,也融化了我们的心。
《八月的忧愁》:“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但我望着田垄,土墙上的瓜,仍不明白生活同梦怎样地连牵。”此时正值八月,读起让我有一种莫名的心疼心慌。
这样一个奇女子定是一个细腻感性的女子,要不然怎么写出了那么多唯美的诗歌?翻译了那么多纯洁美好的童话故事?然而正如心理学家萨科贝尔说:感性与理性相对,感性属于非理性的一部分。她亦是一位理性的女子,中国建筑学家,曾参加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设计了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著有《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营造法式注释》《A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英文版)等。
她哪怕在病中,都在思索着感性与理性“多余的理性还像一只饥饿的野狗,那样追着空罐同肉骨,自己寂寞地追着咬嚼人类的感伤;生活是什么都还说不上来,摆在眼前的已是这许多渣滓。”理性与感性的光芒让这位女子更具魅力。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
是暖,
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多美的诗歌,多好的女子,时光如水,总是无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