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陪伴我成长的会龙山
1956年7月,我初中毕业了,考入了益阳师范学校。
我们学校就在风景如画的会龙山下。
我们班第三体育小组由十来个年纪较小的同学组成,我、颜xx、张xx、黄xx、丁xx、秦xx、蔡xx等几个又特别合得来,课后经常在一起玩耍。刚入校个把月,有一天晚饭后,我们几个一起在校园中玩耍,不知谁说:“学校后面有座会龙山,听说风景优美,我们何不去游游?”他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响应,我们立即出了校门,沿南边的竹制围墙向西走,过了三眼塘,经过里把路的山间羊肠小道,来到了会龙山下。
抬头仰望,山的相对高度100多米,悬崖峭壁之上,长满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树,大树之间挤满了一丛丛的灌木,连条上山的路都找不到。我们找到一个较为平坦的窝坡,钻进窝坡的灌木丛,脚踩树篼,手攀树枝,一股劲向上爬。我们几个在树丛中钻来钻去,只见树枝抖动,却不见人影。费了好大的劲才爬上半山腰。半山腰有了一条1米来宽的长满茅草的小路,我们沿着小路绕山走了两圈,到了山顶。山顶有一座破落的庙宇,庙的山门上有块匾,题着“栖霞寺”三个大字,还是国民党时期湖南省主席何健题写的。里面没有和尚,也没有道士,庙门紧闭,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景象。
庙前有块平地,设有石凳石桌。我们扒掉了石凳石桌上的树叶,吹掉了一些灰尘,坐的坐,躺的躺,休息了一会儿。秦xx忍不住了,他飞快地爬上了一棵株树。他上树的速度,把我们几个惊呆了。只见他来到一棵株树下,两脚一蹬,向上一跃,双手在两米多高的地方箍住了树干;然后双脚向上一提,紧紧夹住树干,双脚一撑身子上去1米多,两手又上移;就在这一撑一移之间,就爬到了3米多高的树丫上。他站在树丫上就摘起苦株子来。我在看牛的时候就摘过苦株子,它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吃,还可以做成苦株豆腐吃。这次,我们吃了一些苦株子,后来还吃了一些毛栗子,就回校上晚自习去了。
后来,我们就隔三岔五、三五成群来到会龙山上,或游玩,或看书,或谈前途理想,或辩是非曲直。
我们在山上发现了不少“古迹”:有修了牌楼立了墓碑的国民党烈士墓,有不少和尚墓。
我们在山上发现了不少“山珍”:酸八竿、杨梅、乌泡子(野草莓)、苦株子、毛栗子、板栗......
我们在山上复习功课:特别是期末考试前那一周,老师不上课,由我们自己自由复习,我们邀几个好友,带上书本,来到会龙山上,在石凳上或坐或躺,时而看书,时而提问,时而讨论,头不晕,眼不花,腰不疼,学习效果却非常好。
我们在山上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无所不谈,无所不辩,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发了我们的智力,培养了我们的能力。
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有人加宽了道路,刨掉了荒草。有人说,要建公园;有人说要办工人疗养院;有人说,要办图书馆......各种传言都有,我们也不管它,反正路好走了,我们更方便了,来的次数也更多了。
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又去了一趟会龙山,这时,这里早已经建成公园了。上山有了水泥路;栖霞寺已修葺一新,并扩大了规模,山门上挂着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写的匾额,有很多的和尚,有不少的信徒烧香礼拜,香火非常旺盛;山上还有不少的娱乐设施:那真是今非昔比了!
会龙山,我们的朋友!你是一位长者,三年中,我们在你的关怀下迅速成长;你是一位智者,三年中,我们在这里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你是一位朋友,陪伴我们度过了三年美好的时光......
会龙山,能引起我无穷无尽的回忆;会龙山,能引发我无穷无尽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