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那叫海的地方,一个好听的名字――乌梁素海,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只见到那密密的芦苇 ,城墙一般竖立着,冷风之中那种集体的摇动瑟瑟啸傲而来。虽然叫海却并不见波浪涛涌,冰封三尺可徒步前行。推着冰刀用力向前,苇干倒地,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无情的萧杀――都为另一种生命的需要!
当地人到了冬天就采用这种海上的芦苇,可盖房,搭铺,编席,造纸等等。装了满满的马车,高如小房。四匹马骡拉着套着奔跑起来,在广阔的原野上。人躺在高高的芦苇堆上,晃悠悠颠簸在无边的梦幻之中。
冬天的原野太阳真的好温暖,马鞭的清脆铃铛的碰击真的很好听,一匹驾辕的儿马三匹拉套的骡马小碎步地奔走在延绵不断的土路上,不紧不慢。人,在草堆上浮云一般地摇晃,蓝天白云苍庐似盖,你忽然会觉得车和人正奔向远边的地平线,沉沦、沉沦,沉沦于夕阳正在西下的远方。
寂寥的冬的原野呈黄土一片,高高低低散落着几个废弃的砖窑。村落与村落隔着七八里难见炊烟飘起。
太阳已经到了尽头,远边的白云突然像掉进了染缸的绸缎火红地燃烧起来。我们的马车沿着晚霞翻卷的光射加速地快跑着。那真是一瞬间的辉煌,太阳迅速地落下天边大地即刻一片苍茫。赶马的人扬起鞭子加大了嗓门一声声催促着马儿。其实这马儿们已无需催促了都急急地奔向回家的原本很熟悉的前方。
乌梁素海,我青春的海。
多少年以后我梦魂牵绕那片不曾见过海浪的海。我深深的震撼是那芦苇的生命、芦苇的奉献、芦苇的倔强、芦苇的繁茂――生命的悲凉。
乌梁素海的芦苇真是大大的野心家呢!通向海边的路上你只要能看得到远远的芦尖就能找到从海上蔓延过来的芦草,不依不饶地生发、抽节。不息不停地追随着大地,给牲畜们留下丰富的草料。一夏一秋养肥了牛羊驴猪,晚秋的时节垛满了麦场,是牲畜们整个冬天乃至初春的粮食。曾经我有一首小诗写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乌梁素海》
烟波连天的海子,
你今去何处
青青芦草
重重马蹄?
追随相依。
你的生命
如此干涸,
大地
由此长延。
“海”水去了
甩下深深的回忆
在哪里鱼儿的乐园
寻欢的牛羊你们可知?
小船和羌笛悠然隐去
牧羊人的长鞭
声声不息――
一望无际那边的海,那片芦苇的海。遥远的海,遥远的岁月,同样遥远的远去的青春梦。
今天人们会猎奇般的采来一束芦花装点房间,欣赏着自然的野性美。当年我们望着那好大一片芦花,眼里思乡的泪和被冰刀磨破的双手,灼痛着青春的梦。
我也曾经写下一首小诗赞美了芦苇的顽强:
《 野草自标》
这里是我的王国
莫道我只会随风摇摆
黄土下那长茎铁骨
乍隐乍现
山岗、洼地、水面――
高高昂起是我的剑眉。
重重严霜复冰雪
难灭的精灵与大地同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