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的这个小镇,是一座美丽的海岛。
在我走过的县城中,它有些慢条斯理,甚至落后。
小镇的变化也是有的,只是永远算不上“翻天覆地”,但有它自己独特的风韵,安静、平和、风格依然。它是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国家级五A景区,享有“南方北戴河”和“东方夏威夷”之美称。
一条偌长的海滨公路穿行于小镇之中,一抹二十多公里长的沙滩侧卧海边,十里银滩、马尾岛、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风景名胜驻守在公路两旁……
夕阳西下,游人仍然在风车阵、海浪拍岩、渔舟晚唱结伴而行,流连忘返。
这是一座让很多人都喜欢的小镇,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六百多万人次。
三月的某一天,一不留神,小镇的气温一下子涨到20多度,而且没完没了地旋起东南风。随后,便是大雾迷镇,紧接着,“回南天”杀个措手不及。
“回南天”里,到处都是粘乎乎,家里的地板也是湿漉漉的,走着走着,一不小心,便摔上一跤;洗过的衣服,晾几天都不干;偶尔外出几天,家里就像打了霜似的长满了“霉”;潮湿的空气里飘荡着让人无法言说的难受。
除了早晚最低气温下降几度,小镇的春天与夏天几乎没有区别。如果非要说一个差别可能就是温差更大吧!
若说小镇没有萌芽、拔节的春天气息,也不尽然。满街树木,郁郁葱葱,满树花朵娇艳妖娆;天空澄澈,海水碧绿,阳光温暖,站在太阳底下有种快要融化的感觉……
一切都和教科书上描述的春天一模一样。
小镇的春天是安静的,四季也不分明。这里的绿色,从冬天开始,到第二年冬天,一如既往的绿。变化不大的温差和满眼的绿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好感,更多的是一种死水般的枯燥。久居小镇的我,希望它能分明一点,再多一点色彩上的惊喜,因为它的绿已经让我出现审美疲劳了。
实际上,我算不上讨厌小镇的春天,只是觉得四季景色鲜有变化,多少让我有些遗憾罢了。
小镇沉闷的春天,时常让我飘然回到梦境般的故乡田野,站在蜿蜒起伏的河堤上,去等候春雨,等候新芽,等候春风……
当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的时候,刚刚苏醒的土地,冒着毛茸茸的嫩黄,泛着浅绿,身边的树枝暴出新芽;藕池河水一下子就暴涨起来,河水夹带着鱼虾从洞庭湖的上游奔腾而来,河里有水草,有陈年的枯枝,有长满青苔的石块……
我怀着好奇的童心,光着脚蹦蹦跳跳地穿行于湿湿凉凉的河堤之上,一股彻骨的寒气,刀一样的从脚底捅上来,让我忍不住打一个寒颤。
但是,很快,我就适应了这样的环境。
松软的泥浆从我的脚指间蹦出来,产生的那份软软痒痒的感觉直抵心间,让我感受春天大地的柔情与亲切,感觉人几乎可以忽略的渺小和源源不尽如藕池河的活力。
于是,我不由自主地在这旷野上奔跑起来。我拼命地奔跑,像一匹脱缰的野马!
一成不变的春天,没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气势磅礴的北国之春。
小镇的春天,没有“新芽”,没有“嫩黄”,让春天失去了它传统的意义,变成了夏的前奏!
小镇的夏天,倒是虎视眈眈趴在春的背后,春天稍不留神,它就把春天给淹没了。
尤其是今年——二O一九年,小镇仿佛没有春天。虽然在气候上也刮过风,也下过雨,也礼节性的响了几声春雷。但是,在人们的口中,我从没听人提到过“春天”二字,什么“春意盎然”、“春风拂面”、“春色恼人”都成了过时的词汇。
就在我执笔之顷,广阔的田野里三三两两的农人肩担手提,赶在春雨到来之际播下秋天的希望;树木在风的指挥下,欢快地演奏春日的恋歌,沙沙,沙沙……
但是,小镇的十里银滩,早就成了欢乐的海洋,各式各样的帐篷和遮阳伞,冲浪爱好者或围成一圈,或搭成一排,或手牵手在一堆堆雪白的浪花中随波跳跃,纵情欢叫;摩的、快艇轰鸣着,在大海中恣意畅游……
阳春三月,夏意已经弥漫整个小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