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你的目光
我的目光
不曾像命里注定的钟
对撞了一下
命运
就不会打了死结
——仓央嘉措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童年里有漫天的星斗、有卷着泥土芬芳的微风、有哗啦啦流淌的小河、绿得没有一点空隙的草地,也有雄赳赳,气昂昂的蟋蟀、有刚刚长出羽毛,牙牙学语的小黄鸡、热乎乎的鸟蛋,还有一大群咋咋呼呼的玩伴。那时的我很快乐,我可以以任何自由的姿态徜徉在大自然里,无忧无虑。小小的我以为这里的一切便是那个大大的世界。
七岁那年,没有课外书的我得到了一本《伊索寓言》。米黄色磨砂封皮上,画着一只可爱的大白兔正懒洋洋地睡在树桩上。我对这个小小的、神奇的本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不认识几个字的我,竟然离开了大自然的怀抱,乖乖巧巧地坐在小板凳上,拿着一支削得整整齐齐的铅笔,一字一句地用拼音艰难地读着这本故事书,还时不时地写一些幼稚得让人发笑的“评语”。
在这个小小的本子里,我看到了广袤无垠的森林、看到了黄沙飞扬的沙漠、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看到了睡懒觉的兔子、会生金蛋的母鸡、忘恩负义的蛇、狡猾的狐狸;我还看到了贪婪的妇人、热心的农夫。每每看到这些新奇有趣的事物,我还会歪歪斜斜地写下一些:“坏人”、“好人”、“兔子不乖”的小评语。
这本载着我天真话语的小册子,在我小小的世界里,打开了一扇神奇的任意门。透过那小小的册子,我看到了一个不光有树有泥土的大世界;而那些歪歪斜斜、略显稚嫩的笔画,却让我与写作从此打上命运的“死结”,再也难舍难分。
从那以后,我总会在书上做一些短短的评语,就连课本,也写满了我的文字,我好像越来越喜欢拿着自己小小的笔,写下自己那并不深刻的小想法。而那时的我,却不知道,这就叫写作。
然而,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写作总是伴随着焦虑和痛苦。还记得三年级的我写第一篇日记时的场景:厚厚的笔记本,第一页写了十个字,写得不好,撕掉;第二页写了题目,有错别字,撕掉;第三页写了一段,自己都读不通,撕掉……就这样,我握着自己小小的笔,不停地写着,不停地撕掉一张张的“失败品”。满腔的挫败感和不耐烦让我变成了一头狂怒的小兽,那本厚厚的日记本被我一气之下撕掉了一大半。可就算这样,我也没有写出老师要求的300字日记。那么喜欢写写画画的我,竟开始厌恶那支笔,厌恶那个让人看着烦躁的日记本。往后的日子,我怕极了写日记、写作文,每次写作,我都好想逃课,逃避这可怕的写作课。因为,就算我拼命地咬着钢笔头,把自己急得满头大汗,也凑不满那一页作文纸。
渐渐长大的我,读的书也越来越多,我不再害怕写不满那一页的作文纸,不再害怕那一周一次的写作课。相反,我竟又开始满怀激情地期待着她的到来。我甚至开始享受着冰凉的钢笔握在手中的刺激感;享受着萦绕在鼻尖淡淡的墨香和清新的书香;享受着笔尖划过稿纸播种梦的“沙沙”声;享受着文字中流淌着的脉脉柔情;享受着课桌上那一米明媚透着鸟语花香的阳光;享受着微风温柔的爱抚。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美好,因为写作,我仿佛能正在感受到什么叫岁月静好。
这时的我,或许才有资格说自己懂一些写作了,才有资格说自己热爱写作。我喜欢在日记里记录着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感动;喜欢在议论文里喊出自己内心的声音;喜欢在小说里赋予一个小人物新鲜的血液,看着他们长大成熟;喜欢在散文了跟别人说说我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写作于我,早已成为了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很喜欢这样一个比喻:女人是男人的第七根肋骨。那就让她作我的口、作我的舌,替这个羞于表达而不善言辞的我,去说尽我内心喷薄欲出的情感吧!
如果
不曾
在花草为伴树为友的年纪里
邂逅你
命运
就不会将你我捆绑
你可知道
你是我前世今生的宿命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