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再也没有什么比人生更加虚无的了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于战后时期写的一本关于描摹人性心理的书。关于日本作家,他们大都有着十分悲哀的命运,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一般来说,作家的命运大都以死亡作为终结才显得十分悲壮。
日本于纪念太宰治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而退出来的关于优秀作品集录——青之文学。其中第一个便是太宰治的人间失格。
在日文中,“人间”即是人的意思,意为失去了做人的资格。这句话便已经是将人作为最绝望的物种彻底否定了。
太宰治属于战后文学时期的著名作家,那时日本的社会飘摇,人心不定,处于战争时期的日本锻造了大量优秀的作家。
正是由于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再加上太宰治从小的生活环境,内心的恐惧压抑才使得他终于写成了这不自传体的私小说。
该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叶藏的青年一生悲惨命运的故事。他出生于富庶之家,然父亲十分严厉,且家里姊妹众多,受到的关爱微不足道。对于父亲,他像是一个恭恭敬敬的一个木头孩子,对于数量庞大的女性,他则是感到十分的畏惧。
“我十分害怕人,感觉他们是一种很恐怖的动物。”
“我从来没有过饿的感觉,我不明白为什么人在不饿的时候也要规规矩矩地按照一日三餐地生活习性来吃饭,而且全部都跪在两旁,默不作声,低头吃饭,沉闷的气氛让我感觉像是鬼屋子。”
“我一直以一种最讨好的方式来获得与人的微渺的联系,而且我发现只要我让他们笑,我就不必担心来自于人类的伤害。所以,我故意讲笑话,使自己出丑。我就是这样卑微地活了这么久。”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怪物。”
“那一刻,我终于觉得连眼前的这个女孩也像所有人一样恐怖了。”
“我一直都是十分耻辱地活着的。”
文字中的重重莫不是太宰治的亲身历经。太宰治的一生与死亡和女性有着很紧密的关联,曾经试过许多次的自杀,也与许多女性有着情感联系。
一切都是因为其真实感受而显得更加荒唐可笑。
日系文学擅长描摹人的内心,捕捉人的细微心理,这也是这个民族的很重要的特征,能将所有的东西运用到极致,哪怕是极端。
但是日本文学的根系并不深,大都是现代文学,捕捉现代人的生活,因为这个民族经常转移,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作为生存法则,崇拜一切强权有利于发展的东西。
人心自然也是一件非常难以捉摸的东西,然而在太宰治的笔下,一切都是诚实的,毋须讳言。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小说时,我感到震惊的同时也感觉到我仿若就是里面的主人公,如此地贴切,如此的一致。
有时候我也会感觉到做人的难处,为什么难,因为人的意志,个人的意志不得不或者必须和其它人一样,违背了本心的愿望违背了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自由。
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伤害,一切都会变得十分地难以接近,于是干脆一绝红尘,从此修行悟道,远离人群就好了。这样就没有了伤害,没有了受伤,也更加惧怕人类。
——以懦弱阻挡一切,以悲伤对抗一切。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在这个世界上的世间欢乐,那么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人生必定将是一场盛大的虚无。
就在人间失格发表没多久,太宰治终于再一次地自杀了,享年三十八岁。
似乎许多的作家都是这样,很年轻的时候或者精神分裂,或者举枪自杀。美国的海明威,哪怕有《太阳照常升起》《老人与海》的经典篇目;中国的海子,即使他能吟诵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温暖优美的字句;或者像是太宰治这样抑郁自杀的悲剧。
艺术的本质就是悲伤,悲情。
而伟大的艺术则是需要最真实的悲才能锻造其魅力。也许就像那句话——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许多人选择当了作家,就必定面临着来自精神上的痛苦,这种痛苦既是他们灵感的源泉,也是俗世生活的巨大障碍。
这才是我们可以见得到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