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我不知道该怎么和你交流

班级里有一个小女孩,每次提问的时候,她都不说话

在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原因,每次提问的时候,见她一直低着头,只是扣自己的手指,我不自觉的就会很生气,心想你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就是站在那里不吭声,算什么呢,忍不住就会发点儿脾气,后来有一次,一个同学说了一句:“她不X说话。”当时班级里的纪律不是太好,我也没有听太清楚,我不太确定那个同学说的是这位小女孩不爱说话还是不会说话,经过我的些微观察,我发现在课下的时候,她常常是一个人待着,不怎么合群,我的结论是这个女孩最大的可能性是不会说话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自己觉得是一个比较棘手的事情,因为我完全没有教学经验,在教师这个行业,真的是一个初学者,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我担心如果采取的方式不合理,会伤害了这个小女孩。我还真的是没有一点儿头绪。

在讲习题需要学生发表意见的时候,我的习惯是让一排学生先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轮到这个女孩的时候,我常常是跳过她,直接让她后面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既避免了她站起来默不作声的尴尬,又不会浪费大家的时间,以免让好事的学生起哄。虽然我觉得这个方法不妥,但是我并没有其他的解决之道。

前天我讲课的时候,问同学们问题,他们不回答,我问他们会不会,他们说会,我说如果会,那怎么不说话,咱们同学当中有谁不会说话吗?恐怕没有吧。然后又几个同学就起哄说:“有,XXX就是哑巴。”听到这里,我一愣,有点儿慌神儿。这种情况在我的意料之外,我下意识的就觉得我的话头起错了,就是批评学生,也不应该以这样的口吻,因为我忽略了那个女孩子。着急忙慌之下,我赶快转换了话题,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不过在和学生逐渐熟悉的过程中,我发现她并不是不会说话,她只是说话很少,和某些特定的人群,比如班级里她邻居家的小孩,他们倒是常常在一起玩得很开心,不论是侍弄橡皮泥,还是吹泡泡,看着五颜六色的泡泡飞向了天空,她还是能够笑得比花开都灿烂。她说话的特征就是声音很小,小到你以为她只是在对口型,并不是在真正的表达。

为了这件事情,我还特地找到班级里另外的一个女孩子,问她:“XX,那个谁(安静的那个小女孩)是不是不怎么爱说话?”她说:“恩,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老师提问她,她就不说话。我们老师批评过她,她就更不说话了。”同时还有其他的学生告诉说,在某一年级的时候,自从他们老师批评过她以后,她就不爱说话了。

原来是这样,因为曾经受过伤,所以就封闭了自己。当时的年龄太小,分不清对错与是非,遇到事情往往会采取消极的态度,小孩子的思想比较简单,常常认为既然这件事情我做了会受批评,我不做也会受批评,那么我何苦为难自己拼命想一个错误的答案以给老师批评自己的机会呢。这可能是她自己给自己分析到的最直白的答案。

在看到这样的一种情况之后,我的心里却不免有点儿难过。她在最纯真的年纪里伤了心却没有人给她一个出口释放,有很多围在她身边的人甚至都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如果她长大学会了清空自己的思绪,忘记生命中曾经有过的这一段时光,不论是快乐的也好,悲伤的也好,那是再好不过的。但是现在的她,还在遭遇着自己的不舒服,没有选择,只能忍受。

我不知道如何开导她,虽然教师这个职业,就是和纯真的学生打交道,和这些小孩子有除了家长以外最亲密的接触,但是作为我自己本身来说,我并不是多么喜欢和人打交道,一直以来在我的思想里存在的观念就是人是一种太过于复杂的动物,他的一举一动都有言外之意,最让人琢磨不透,所以在表达能力方面我也有一定程度的欠缺。尽管我非常想和这个女孩子做一番交流,即使不能完全打开心扉,也想要她能够说自己想要说的话,并告诉她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可以让人产生恐惧感的。

在后来的教学活动中,我尽量让她做一些能够到讲台上进行板演的习题,而不是只是说说她对问题的解法。她能够准确得出,再好不过了,我可以借此表扬她一番;如果她不慎出现错误,尽可能的委婉提出,从而避免批评她的情况出现。有人可能会觉得我的这种做法欠妥,但是我真的不想在心理方面给她添加任何的压力了,我不想看到她站起来的时候大眼睛一转就低下头去,好像自己做错了事情一般一言不发。

我不管她以后的生活是怎样的情形,我只希望她能够在最单纯的时间里继续单纯下去,别让乌云遮住了她灿烂的笑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我不知道该怎么和你交流  怎么  怎么词条  知道  知道词条  交流  交流词条  
散文贾平凹

 动物安祥

 我喜欢收藏,尤其那些奇石、怪木、陶罐和画框之类,旦经发现,想方设法都要弄来。几年间,房子里已经塞满,卧室和书房尽是陶罐画框乐器刀具等易撞易碎之物,而客厅里就都...(展开)

散文

 偶遇

 从xx坐车去九江的路上碰巧遇见了很久没见的小A,为什么说是碰巧?因为昨天问小A什么时候去九江,问她可不可以一起去九江。本以为她会很爽快的答应说可以,然而事实却...(展开)

散文

 说“52官名”总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的这首《七绝·题西林壁》受到很多人推崇,今天把它引用到汉文字研究中,更觉无比神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