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十月一 送寒衣

十月一  送 寒 衣

  在怀念先人的节日中,送寒衣节无疑是最伤感,最富人情味的。

  农历十月初一古人定为送寒衣节。初冬刚临,北方已飞起飘飘扬扬的雪花;南方虽然满目葱茏,但寒风也开始吹拂了。冬至,人们担心已逝的亲人在冥府中受冷,准备送去衣服御寒。

  故乡人很看重送寒衣节。在我看来,它仅次于清明节。我对送寒衣节的感知始于孩童时代听母亲唱的《十二月歌》。那是一首流传甚广的中和民歌。歌中就有孟姜女寒衣的事:“十月里。冷凄凄,孟姜烈女送寒衣,哭崩长城八百里,不见妇夫来接衣。”长大后,接触文学,民间传说孟姜女寒衣的故事在我心中激起无尽的波澜。秦始皇为了筑长城,把新婚的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拉去边陲当苦役。孟姜女思念丈夫,顶着呼啸的朔风,千里迢迢去送寒衣。但她万万想不到丈夫已屈死在工地上。她悲痛欲绝,哀号呼喊,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的尸体。她悲伤地用新衣穿在丈夫的身上,重新安葬。据说,由此产生了“送寒衣节”。孟姜女的故事感动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

  送寒衣节见于史书,那是宋代的事。《东京梦华录》说九月“下旬即买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月烧献故也。”至元代,将十月一日祭先上坟称之为“送寒衣节”。《析津志佚•岁纪》载:“是月,都城自一日后,时令谓之送寒衣节。祭先上坟,为之扫黄叶。此一月行追之礼甚厚。”明代刘侗的《帝京物略》也有类似的记载。十月初一给先人送寒衣的习俗在我的故乡传承至今,那种缅怀先人的情感在代代乡亲的血脉中流动。先前是女儿和媳妇去送寒衣,现在也不分男女了,规模越来越大,孝敬之风颇盛。

  说来也奇怪,明知人死了,也就没有灵魂,但自从母亲逝世后,我倒宁愿相信灵魂存在,已离世的亲人,只是到另一个世界。我们有着割不断的情感。一代伟人回到韶山,也走到母亲的墓前献上一束鲜花。我辈凡夫俗子,岂能冷落先人?天气冷了,我们送去寒衣,就像我们给远方的亲人捎去包裹。它寄托着儿女的一份深情。父母的疼爱,作为儿女一辈子也报答不尽。

  记得小时候,一年冬天,冷风凛冽,我在户外贪玩受凉,感冒了,躺在床上发高烧。祖母和母亲非常着急,日夜轮流守候在我的身旁,为我祈祷。那时,母亲袋里羞涩,拿不出钱来为我买一件像样的棉衣,只好用一块旧棉毡给我裁缝成冬衣。那是件非常土气的冬衣,用现在孩子的话说就是“丑死了”,但我不嫌弃它,它很实用,穿在身上暖洋洋。祖母和母亲怕人讥笑,打此以后,省吃俭用,终于买了一些毛线,请人为我织了件毛衣。我难以忘怀母亲对我的关爱。

  在职时,我远在湖北忙于公务从没回过故乡为逝去的亲人送寒衣。幸好老家有二哥和姐姐替我尽了这份孝心,要不然我无颜在梦中与先人见面。但我们总是去附近的十字路口,为父母亲烧去一堆品种齐全的冥币,在纸灰飞扬中,回忆父母亲衰老而亲切的面容,想象母亲粗糙的手接过纸钱时露出舒心的笑容。

  这时我的脸上已不再有泪珠滚落,这些泪已在梦中流过太多次,大抵已全部丢失在梦境找不回来了,现实中的我清楚地知道母亲离去已成了多年前的事实,无法更改。我已经很平静了,平静到能因儿子稚气的话语“奶奶,拿着这些钱去买好吃的!”轻轻地笑着。儿子的话令我有些安慰:父母亲在那个世界是快乐的衣食无忧的。

  除了纸钱,还没忘了烧去厚厚的冬衣,以母亲生前俭省的个性是舍不得花钱给自己买新衣服的;再烧些零钞,以免母亲攒着那些崭新的大票依旧饱受寒冷的折磨。

  遥想母亲,遥想她居住的世界回是在天堂,母亲一生善良敦厚,那里应该留有她小小的歇脚之地啊!

  愿至爱的父母亲在另一个世界安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十月一 送寒衣  寒衣  寒衣词条  十月  十月词条  
散文

 明年今日

   此刻耳机里正喧嚣着Beyond的冷雨夜,拿着笔的我维持同一种姿势可以很长时间,这样的状态才是最孤独的。   有时我...(展开)

散文

 0015

06年0015      曼弄,一个古老而纯净的茶山,没有什么台地茶,都是古树茶;还听说,你早在2007年就领证了,有着很高权威性...(展开)

散文

 花月夜,你的媚恰朦胧

 1  相望万古天上一枚月,漫说今晚人间无数花。  朱霞坠落,只在转眼间。迟暮雅静,天际悬起微蒙的蓝,袖中的芬芳,冰透一首诗的华丽。薄薄的月光里,记忆之城似是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