吮吸了三月的春雨过后,艾草便忽忽地蹿出地面,转眼间便染绿了整个江南。
大凡在农村长大的人都知道,三月的农村到处弥漫着艾草的芳香。每年的这个时候,田埂上,小溪边、甚至是墙角下,只要是向阳而排水顺畅的湿润肥沃处,一丛丛间或是紧挨着连成片的,泛着晶莹的绿却又透着沁人的香,那一定是艾草了。
艾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菊科。有抗菌、平喘、利胆、止血等多种药用价值。当然,农村人更熟悉的是它的食用价值。
有经验的农妇知道,当艾草日渐茂盛、芳香最是浓烈时,清明便也如期而至。于是,一拨一拨的农妇提着或竹编各藤皮的篮子,打着或红或紫的各色雨伞,于绵绵细雨里散落在无垠的绿色中,把江南的农村装点得如诗如画。当然,她们闻香而来,一定满载而归。
采摘回来的艾草在经过农妇们一翻拣择清洗之后,便可下到大锅里水煮。于是,伴着水温的升高,艾草浓烈的香味和着白色的水蒸汽开始在不太的厨房里氤氲开来。等艾草煮熟之后捞起挤干,以清水漂之,待做粿之日加入适量糯米粉或籼米粉,再次入锅蒸熟便可。
找个空闲的日子,约上几个处得好的乡邻,或是七大姑八大姨的,大家围着案板,聊着家长里短,一年一度的清明艾粿便开始在妇女的手头下熟稔地侍弄起来。男人们大都帮着往灶堂里添添柴或是给大伙倒倒茶之类的,偶有细心者则帮着打打粿皮。孩子们呢,间或拿着粿皮捏个小人或是小动物之类的,间或不厌其烦地嚷着这粿怎么还不熟呀。我小时候就一直守在灶台边,直勾勾地盯着即将起锅的艾粿。其时,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我早已不知咽了多少回口水。现在想来,喉节仍咕咕做响。
艾粿飘香,亦勾起了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
适值清明祭祖,总忘不了在坟头摆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清明粿,借此和亲人谈谈话诉诉情,以慰彼此的思念。当花束萦绕在坟头,缕缕芳香随着冥币的紫烟一同升腾,渐入云霄,不知所终。每每这个时候,我常在想,不知远在天堂的亲人可曾收到这份思念?或是对尘世的亲人又一次从梦里给予了眷顾与呵护?抑或,天堂亦如尘世,也有这般细雨菲菲的三月,也有这艾草浓烈的芳香,不然,他们何以如此不为所动?
艾草凄凄,思念悠悠,总有艾香到清明。生活便在这样的纪念与思念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