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铁血山城(2)

  二、去北京取经

  1966年8月下旬,山城大学红卫兵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红总司】成立。这是山城市乃至s省著名的学生造反组织。红总司曾一度左右了山城市的文化大革命。

  红总司刚成立时,受到当局的打压。山城市委在江北区上梁街的一所小学里,举办了红总司罪行展览会,说造反派学生都是流氓无赖,扰乱社会治安,破坏文化大革命。当时,很多单位的造反派都表态支持红总司,并举行了游行示威,王卫东和他的工人造反军,也站在红总司这一边。但是,山城市委镇压学生造反派,不让工人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凡是支持红总司的组织都受到打压,被勒令解散。

  王卫东当时感到很纳闷:群众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积极参加运动,为什么总是受到打击?为什么在山城市毛主席的指示总是贯彻不下去?带着这几个问题,王卫东决定和文艺界的几个造反派到北京去上访,他们请求北京红卫兵组织帮忙,有几个南下的北京红卫兵决定护送他们去,其中一个是清华附中的红卫兵林战。

  8月底,王卫东他们坐上火车到了北京,林战就带他去见蒯大富。蒯大富是清华井岗山的头头,中央文革的红人,一个真正的造反派。蒯大富向他了解了s省的一些情况,问他懂不懂张挺和刘新挺,这两个人也是s省的著名造反派。想办法帮他找一找。


  金秋8月,阳光灿烂,天高云淡,北京城成了年轻人的世界,在街道跑的都是戴着红袖章的红卫兵,毛主席刚刚第一次检阅红卫兵,来北京串联的红卫兵和革命师生很多。北京市的气氛跟山城市就不一样。

  回到招待所后,周总理的一个联络员来找王卫东,谈了s省的一些情况,并说准备给他一张票,几天后毛主席要接见他们。后来王卫东搬到文化宫接待站,住在临时搭建的帐逢里,跟湖南的叶卫东和西安的李世英住在一起,他们都是当时著名的造反派头头,在本地受打压很厉害,来北京反映情况。命运相同,王卫东跟他们谈得很投机。

  晚上,中央文革的王力、关锋、戚本禹和林杰来看他们。王力对他们说: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就是要发动广大群众反修防修,打倒走资派,为中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千秋万代高举红旗,永不变色。我们代表中央文革来看你们。毛主席很想念你们,明天要见你们。

  戚本禹说:你们被打成假左派,真右派,遭到关押,你们受苦了,下面的干部对文革不理解,你们起来帮助他们理解,是帮了中央文革的忙。

  王力、关锋、戚本禹是中央文革的主要成员,是红得发紫的人物。王卫东第一次受到他们的接见,喜泪横流,心情澎湃,信心百倍。

  第二天,毛主席接见红卫兵和革命师生。王卫东站在天安门下东观礼台,亲眼看到毛主席向他们走来,毛主席身着绿军装,神采亦亦,身体非常键康。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大声高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直到把声音都叫哑了才罢休。这是1966年8月31日毛主席第2次接见红卫兵

  回到接待站后,接待站的人告诉王卫东说:你来北京好几天了,也见到了毛主席,现在s省的斗争非常激烈,非常复杂,应该回去就地闹革命。第二天,中央文革的工作人员赵成文又来找王卫东,要他到煤矿部第二招待所去做造反军的工作,那里也有很多山城市上京来访的人。王卫东到了那里去,跟造反军们做了工作,劝他们回s省去,就地闹革命。

  9月10日,在北京人民公园召开了一次s省联合控诉李xx【西南局书记】的大会。北京各个部委和各大群众组织都派人参加了,各个报社都派了记者,来了解西南走资派对群众镇压的情况。各个部委的造反派,都表示支持s省的造反派。

  有一次,王卫东到人民日报社,遇到总编唐平铸。唐平铸对他说:“我们看了你写的大字报,觉得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高度,毛主席和中央文革都知道你写的大字报。我建议你尽快回去就地闹革命,把工人发动起来。这也是毛主席和江青同志的希望。”临走时唐平铸还给他40张入场卷,告诉他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举办一次形势报告会,邀请全国各地造反派代表参加。

  会场在帅府园。王卫东带了40人参加,都入坐在第一二排。王力、关锋、戚本禹、林杰出席了大会。王力做抓革命促生产的报告,戚本禹谈了粉碎走资派新反扑的意义,关锋讲以革命促生产,以生产激励革命的辩证关系。关锋最后说:情况已经清楚,路线已经明确,走资派各种肢俩已经破产,现在是我们努力把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时候了,大家要回去就地闹革命,给毛主席争气。末了,关锋问:“山城市工人造反军的同志们什么时候回去?”后面的跟着一齐喊:“见了毛主席就回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铁血山城  山城  山城词条  铁血  铁血词条  铁血山城词条  
散文

 故乡的护村堰

    记忆中我们村周围有一条很高的坝堰,人们又叫护村堰,是为了防止黄河水患而修筑的高高堤坝,那时的坝堰上长满了大柳树,...(展开)

散文

 喝汤

作为一个地道的洛阳城土著,喝汤是早餐生活一个必备的习惯,从记事开始清晨总是和喝汤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洛阳人的一天都是从一碗汤开始。喝汤的历史不知道是从哪朝...(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