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火炕

  火炕,在我记忆中,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睡的那一铺连着锅头的炕。锅头一天做三顿饭,炕总是热呼呼的。

  冬天的晚饭前,天还不黑呢,奶奶或爷爷会给炕洞里煨一笼麦糠或叫翼子,用柯叉棍捅到炕洞里头头去,再抱捆长长的包谷杆,塞进炕洞,然后在炕洞口点着火,再用扇子对着炕洞扇着,烟就从窗外的烟囱冒上屋顶了。两个炕洞都点着火扇到几乎无烟了,火炕就烧好了。这样着过了的包谷杆的火就引燃了麦糠翼子慢慢燃烧着,一夜炕都是热的。记忆中,我家烧火炕这个活都是爷爷或奶奶在干。他们烧的炕不烟,热耐的时间还长,窍门就在多煨翼子少塞柴,炕洞松宽利火烟。有时我也烧过炕,不是太热,就是后半夜冰凉,就是掌握不好糠与柴的多少。

  那时候,每年过年前的腊月二十八、二十九,煮肉蒸馍备年菜,差不多两天锅灶的火都不停,这两天的火炕不用专门烧,都热的烫屁股,往往三十下午就要把靠炕畔栏的席子掀开垫上几块砖,以防烧红了的炕面烧着了炕席。有时忙得没注意到就会把炕席给烤着了。三十下午时,堂屋里柜盖上就会摆着蒸好的装满一蒲篮一筛子一簸箕的灶花,糕子,油旋馍,还有红豆包,菜包,肉包,糖包,一屋子都冒着白腾腾的水汽。穿着新衣服串了一天门回来的我和弟弟妹妹,架不住煮肉锅里的香气吸引,伸长脖子围着锅瞅着一那根根起出来的大骨头,美美的啃。还有小锅里热着的浓浓的稠酒来一碗,就着一家人围在炕上的那盆猪肉炖粉条,年味浓浓的来了。腊月里墩在炕拐角几十天的奶奶做的稠酒,在三十这一天,正好熟了打开缸口包裹严实的盖,溢出香纯的酒味。

  过年了,拜年的客人进门,主人接过礼,第一句话就是,上炕上炕。有从城里回来的人不习惯坐炕,再三推让不上炕的,总是让主人觉得没招呼好,冬天里的最好招待就是暖和。如果有客人一直都不上炕坐,主人也会觉得这个人跟咱生分。每家的连着锅头的火炕,也是最最方便的就餐环境。家里女主人做好饭菜,菜上盘,馍进篮,寄上炕,一人一碗饭端起,做饭人就可以上炕一起就菜吃馍,再有人要添饭,在炕上挨畔栏坐的人就可以伸手够着锅舀饭。全家吃完饭了,碗和盘和篮和剩余的馍、菜,都可以顺手就寄放到锅台上,没有急事,全家人可再继续在炕上说话闲唠,体息好了再去铲锅洗锅洗碗。

  老家的瓦房,大多三间畅通着,白天房门和窗户都是全天大开的,窗户只是木格子,晚上才有木窗扇放下,大多人家冬天会用纸糊了下半边的木格,但肯定不会全糊上,要保证光线,女人们要在火炕上做针线活纺线等,所以,冬天的屋里就冷的很,只有火炕才是能长时间呆着暖和的地方。有上学学生的人家,就会用学生写的大仿糊窗。这大仿就是很大一大张白纸,折成十六个方。每方写四行,每行五个字,就是一页大仿,每个学生每天要写一页二十个字的大仿作业。语文老师号作业时给写得好的字,用红色墨水的毛笔划红圈,写得好的字多了,得红圈多。那一大张白纸可写十六页大仿,写完后,展开,可以用来糊窗子,正好够下半窗的格,特别是得红圈多的大仿,白纸黑字点缀着红红的圈就特别鲜艳,特别漂亮,家里有学生写出得圈多的大仿,既好看又表示家里孩子学习好,家人也是很骄傲的,还正好装饰了窗户。我家火炕上的木格窗,在过年时贴过我写的得圈不算最多也不少的挑选出来的保存干净整洁的大仿,上半截窗格贴的我奶奶用红纸剪的整张的窗花,镂空的剪纸,专用于那时的木格子窗的形状大小。奶奶的剪纸,还有专用于结婚新厦子的炕围子,炕上顶棚的四个角,中间一个圆形,以及新房窗户。小时候常常看着奶奶手里几经折叠的红纸和剪刀转来转去,转去转来,转完了,展开就是精美的字精美的图和花枝花叶。奶奶剪纸,从不用画底稿,但剪出的纸花图形完整,边缘装饰规范。我常常佩服奶奶剪纸的了然于胸。

  后来,常说,十六开纸或书或本十六开大,就想原来就是出厂整张大纸被裁成十六张的大小,三十二开书或本,就是被裁成三十二张的大小。

  直到进城上学后,放假回家,我还是和爷爷奶奶睡火炕。到现在都不记得,在我家老房,除了那个连着锅头的火炕,我还睡过那里。后来,换爸爸妈妈睡到连锅头的火炕,我回家还是睡火炕。直到前几年,老瓦房被拆了,新厨房里没有了木格窗和火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火炕  火炕词条  
散文

 老人的故事

村口的老槐树,曾经是那么的风华正茂,然而终于还是抵不过时间这把利剑,一刀一刻,一岁一年,于是,老槐树的脸上写满了沧桑。   &nb...(展开)